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2004-2008年中国国有工业企业的竞争优势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水平是四大地区中最高的,但竞争力明显减弱;2004年珠三角经济圈的竞争优势系数是最高的,到2008年被长三角经济圈超过,环渤海经济圈仍然是三大经济圈中最低的。三大经济圈的市场份额下降了十个百分点,其中环渤海经济圈下降幅度较大,但仍然是三大经济圈中市场份额最高的。2008年中国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的资本产出弹性为劳动产出弹性的两倍,对资本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东部地区应注意加快产业转型,各地区应注意提高资本效率。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是低效率的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效益明显改善。一些学者认为,国有企业效益的改善主要源于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而不是效率的提高。本文分别考察了竞争性和垄断性行业国有工业企业的效率表现,得出如下结论:在竞争性行业中,国有工业企业与非国有工业企业在财务效率和技术效率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垄断行业中,国有工业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效率,并不断保持着较快的技术进步速率。因此,所有制对于企业微观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是以国有企业微观效率的提高为坚实基础的,认为国有企业效率低,利润主要来源于垄断的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3.
<正>一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国有工业企业通过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取得了很大发展,为全省经济回飞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相比于异军突起、蓬勃发展的非国有工业,国有工业企业也暴露出种种不足,尤为令人关注的是,近几年国有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处境十分困难.反映出明显的活力不足、效串不高.其主要表现是; 1.生产速度滞后进一步加剧。国有工业企业生产增长滞后已持续多年.而近年来滞后现象更为突出。“六五”期间,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14.0%,国有工业增长9.1%.国有工业滞后系数为0.35.1990-1993年,整个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加快到30。2%,国有工业速度虽然也提高到12.8%,但相比于整个工业滞后系数扩大为0.58.其中1993年整个l业比上年增长34.4%.国有工业仅增长9.7%.滞后系数达到0,72。 2.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目前部分效益指标已低于非国有工业。“六五”期间.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虽然也有下降,但与同处于下降之中的非国有工业相比,仍占有明显优势,从下表可见。1990年国有工业企业的销售利税率、资金利税率、平均每一职工实现利税三效益指标水平在各经济类型中均为最高,但到了1993年,这种效益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于近三年非国有工业经济效益逐步上升.而国有工业继续下降,它们的逆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8—2008年的样本数据,通过实证方法研究宏观经济波动对工业所有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速度、货币存量、出口增长率以及通货膨胀与国有工业比重下降速度均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国进民退是宏观经济景气度影响的结果。因此,我们认为宏观调控政策应从优化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环境、对微观结构影响的程度等方面去改善国有与非国有工业企业的经营环境。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DEA法测量了东北国有林区83个国有森工企业的规模效率,并利用Panel-Data模型从产业组织角度分析国有森工企业的规模效率的影响因素。DEA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7年间规模效率的平均值为0.6238,未达到最优经济规模;从个体差异上看,2003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规模效率值主要集中在0.5~0.9之间,各年集中在该区间林业企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62%、78%、80%、75%、60%;从区域差异上看,东北国有林区规模效率平均值由高到低分别为大兴安岭林区、吉林林区、内蒙古国有林区和黑龙江林区。Panel-Data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市场集中度、市场进入壁垒、产权因素、外部性因素和地方政府行为五个因素对林业产业规模效率提升有显著影响,其中市场集中度、市场进入壁垒和外部性因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权因素和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为负;五个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为市场集中度、外部性、地方政府干预行为、产权因素和市场进入壁垒。  相似文献   

6.
地区间的发展差距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收敛,地区间人均产出的变异系数从1995年的0.4,下降到2004年的0.33,地区间增长速度的变异系数从1996年的3.01,下降到2004年的0.73;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对缩小地区间工业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越显突出,对地区工业增长的贡献超过60%,地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异系数从1996年的1.16,下降到2004年的0.665;要素投入贡献的地区差异非常巨大,而且变化不定,通过要素投入缩小地区间差异的效应逐渐减弱;地区间的技术效率差距不断缩小,地区大中型工业的平均技术效率从1995年的51.6%,增长到2004年的76.5%。全要素生产率,特别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提高,已成为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工业起飞阶段的增长特征更符合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是区域工业经济收敛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因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而存在一定的工资差异。根据1999~2012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由于不同所有制部门的融资能力不同,金融发展通过对资本积累过程的影响,显著扩大了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差异,尤其是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中的集体经济部门的工资差异。这一结论说明金融发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的融资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有工业企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承担着吸纳第一产业所释放的劳动力的作用,但其吸纳就业的能力在不断减弱.论文以技术中性条件作为前提,利用劳动力总吸纳量的分解效应模型,对1995-2005年中国国有工业企业吸纳就业的分解效应做了定量研究,并进行了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9.
朱勇 《经济论坛》2010,(7):55-57
本文利用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高科技企业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比较分析了国际技术扩散和自主创新对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高科技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通过比较研究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和自主创新对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高科技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自主创新对于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高科技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都有着显著的正面效应;技术引进对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高科技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企业的经济增长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模仿导致了高科技企业科技开发人员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刘懿  方玉 《经济地理》2020,40(2):117-124,131
以我国2015—2017年8个行业中的138家国有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法(DEA)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可视化方法,从微观层面对国有上市企业样本的综合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以及规模效率(SE)等运营效率进行指标构建、测算及时空演进评价。研究发现:首先,国有上市企业样本运营效率:①在时序演进(2015—2017年)方面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②在空间演进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布非均衡性。其次,从行业层面而言,我国房地产及医药行业国有上市企业运营效率相对较高。鉴于此,如何促进不同区位不同行业的国有上市企业协调发展以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运营效率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必然选择张端成据统计:1978年,我国国有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80%;而1991年则下降到52%;1993年又进一步下降到42%~43%。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尽快得到改变,将会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有经济分布特点及结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我国国有经济分布态势呈现出以下三个显著特点:1·国有经济比重趋于下降,但国有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国家综合实力增强。以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为例,1995~2004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从5·5万亿元提高到11·1万亿元,实现利润从838亿元提高到4804亿元。一方  相似文献   

13.
尹希果  陈刚  潘杨 《当代财经》2006,(11):90-96
通过利用1987 ̄200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的国有与非国有工业集聚现象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期间中国的工业集聚特征日益显著,而这主要又是源于非国有工业集聚程度的提高,非国有工业较之国有工业具有更为显著的集聚特征。我们对影响国有与非国有工业集聚因素所做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国有企业改制的不彻底,其仍然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负担,使得各种经济因素对国有工业生产布局的影响仍然很微弱;而非国有工业由于产生并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其生产布局显然受到经济因素的支配,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理论和经济政策因素均对其具有很好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有小企业曾经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发挥过重要作用,以1995年为例,国有小企业的就业人员占到国有企业职工总数的29.5%,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占到全部国有企业工业增加值 的19.8%,其实现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则占到13.9%,国有小企业对大中型企业的配套协作、对地方政府开辟独立财源方面也举足轻重。但是国有小企业在近年也存在着各种困难。  相似文献   

15.
几十年来,国有工业经济支撑了河北省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形成具有河北特色的工业经济体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前,国有工业经济在我省工业经济中继续雄居主导地位并发挥骨干作用,而且是我省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从生产规模看,国有工业企业占有明显的优势。1993年,仅占全部工业20%的国有工业企业,其现价工业总产值达1020亿元,占全部工业的63%,而占全部工业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业的资本收益率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本收益率是影响养老金改革的关键因素。在分析养老金改革时,大多数国家采用 Feldstein 提出的方法测算资本收益率。本文首先估算了1982—2000年全国工业企业和国有工业企业的净利息支出.并首次用 Feldstein的方法估计1982—2000年全国工业企业和国有工业企业的资本收益率。结果显示从1996年起,全国工业企业的资本收益率基本稳定在6%左右,国有工业企业的资本收益率约低1.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一、广州市国有工业企业负债的基本状况从整体上看,目前广州市国有工业企业的债务问题已十分严重,并有进一步加剧趋势,主要表现在: 1.企业负债数量大,资产负债率高。据有关方面统计,到1994年底广州市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负债总额为214.1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9.23%,若删除1994年清产核资时评估增值等因素影响,实际资产负债率要高得  相似文献   

18.
《经济研究》2017,(12):62-75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针对两部门的生产函数估计框架得到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一致性估计,并从要素流动的视角实证分析了上世纪末以来国有部门改革政策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本文研究发现,"抓大"政策使国有部门通过企业优化重组和部门内要素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最终提升了国有部门和制造业整体的生产率水平,而"放小"政策尽管对国有部门生产率有一定负效应,但通过部门间要素流动促进了制造业整体配置效率的提高,并贡献了1998—2007年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25%。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为理解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谜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 自1978年开始改革以来,中国经济逐渐出现了这样一种体制特征,即一方面是体制一直未理顺、缺乏活力的国有部门,另一方面是体制相对正常、充满生机活力的非国有部门。国有部门在工业产出中的份额已从1978年的77.6%下降到1994年的34.1%,平均每年下降2—3个百分点;非国有部门所占份额则从1978年的22.4%上升到1994年的65.9%。这样,中国经济就出现了两大板块,非国有部门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样一种制度特征,中外不少经济学家已作了大量分析(如吴敬琏,1992;Norton,1995)。本文的目的不是分析这两部门制度特征本身,而是以此为起点,分析两部门的改革与发展政策。本文认为,无论是经济改革政策,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政策,都要把非国有部门纳入考虑范围。重要的是,从国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和动态演进出发,重新审视现有的部门政策,设计一些针对两部门特点的经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秉成  刘新 《当代财经》2003,(11):89-92
本文首先建立了产业结构对财务业绩影响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以1995年至2000年我国工业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产业结构对国有工业与三资工业财务业绩差异的影响。分析结论认为,产业结构对国有工业整体财务业绩起高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