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金良 《生产力研究》2006,(11):26-27,34
文章论述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应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政府制度结构变迁机制为根本动力,以报酬递增机制为支点,培育和完善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自增强机制,实现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提出促进区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保持公平与效率的均衡等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标准。  相似文献   

2.
中心城市在国家与地区经济增长中起着弥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往往体现为主要城市的竞争,另一方面中心城市通过集聚和扩散作用带动着区域经济增长.本文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建模说明了中心城市影响区域经济的作用机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反应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协同度的指标体系,以此作为实证分析的关键变量.通过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该协同度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正面影响,通过增加控制变量和改变关键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进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形势下,如何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实现区域经济实力的全面提升、现代产业与空间结构的塑造,推动区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长吉图"区域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区域经济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理念,本文围绕"长吉图"区域"三化"统筹和"三动"并举、实现区域产业升级、打造区域增长极、倡导绿色经济、发展外向型特色经济、强化珲春口岸功能、建设国际大通道畅通工程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具有现实意义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4.
梁文玲 《生产力研究》2007,(16):108-110
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现实挑战着地方政府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能力,通过发展各类产业集群并积极发挥其资源聚集、规模经济、创新激励、合作竞争与区域品牌效应来提升区域产业竞争能力是被国内外区域经济实践证明的有效选择。文章在明晰产业集群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政府基于集群发展思路的区域经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聚过程与经济增长过程是密切相关的。目前,垄断竞争建模方法的发展已为空间经济学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融合提供了极大可能,两者的整合研究也是现代主流经济学中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通过对集聚与增长关系的理论机制以及经验研究的梳理,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方面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培育与发展新兴产业是区域转换增长动力、打造新的增长路径的必然选择。新兴产业的形成及其与特定地理环境的交互作用也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命题。演化转向以及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既促进经济地理学的繁荣和学科地位的提升,也为新兴产业的形成与演化提供独特的研究视角。文章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全面梳理区域新兴产业形成的研究兴起与深化的过程,从区位机会窗口、相关多样化与技术关联、区域产业分叉、政策与制度安排等既相互争论又高度互补的方面,来系统阐述区域新兴产业形成的经济地理机制,并针对当前研究的局限性提出深化该领域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依据经济增长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强弱程度,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划分为低水平耦合、颉颃、磨合和高水平耦合4个阶段,应用演化博弈分析不同阶段区域主体之间生态合作竞争的博弈演化。用演化稳定策略来描述生态合作竞争博弈的长期演化趋势,并进一步探讨区域生态补偿的可行性。最后,针对演化博弈分析的结果,提出通过建立区域生态-经济合作机制来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路,并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丽 《经济师》2006,(4):16-17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区域金融理论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在空间上的内生作用机制。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也是一种密切联系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9,自引:0,他引:89  
本文在对我国区域性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与投资增长之间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后者的结论不稳健;东部和全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中、西部二者之间则几乎是负相关的关系,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过度开放金融竞争和推动金融的市场化改革,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可能反而不利.基于这样的结论,我们提出了优化区域金融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对区域增长贡献的一种非常简单、实用的方法.它是将被研究区域的增长与标准区域(通常指国家)的增长间的差分解为两个分量:第一个分量是产业结构分量,亦称比例偏离,反映区域经济与全国经济(即标准区域经济)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第二个分量是竞争分量,亦称差别偏离,它反映区域内各部门以不同于全国相应部门的增长而引起的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因而,它反映了一个区域的区位优势或劣势.在此基础上,偏离--份额分析法认为区域经济增长与三个因素有关:全国分量(也称全国份额,为以全国经济增长率计算的区域增长)、产业结构分量、竞争分量,用关系式表示,即:  相似文献   

11.
我国行政区与经济区之间表现出独特的竞争与依赖关系。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在于调整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从经济发展的实践历程来看,我国经济正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过渡,与之相对应,上层建筑方面也将经历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行政,最终到区域治理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区域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呈现紧密相关、互促共进的关系,针对目前区域金融协调中观研究的不足,以我国证券市场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为核心,探讨中部地区如何弥补短板,促进资本市场协调发展,并推进区域经济的崛起。  相似文献   

13.
宁夏沙漠旅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米文宝  廖力君 《经济地理》2005,25(3):422-425
旅游业对于开发区域丰富的资源及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积极开发宁夏沙漠旅游资源,既利于区域人地关系的和谐演进,又利于全面推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就目前宁夏开发沙漠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且结合区情,提出了开发的具体措施,目的在于全面推进宁夏特色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尹少华  冷志明 《经济地理》2008,28(2):242-246
从共生概念和内涵入手,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行政区边缘经济"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以武陵山区为例,分析了武陵山区区域背景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条件,对现行"行政区经济"背景下,"行政区边缘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沈丽 《生产力研究》2007,(8):33-35,115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运用金融相关比率衡量的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强相关。因此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协调发展,必须采取区域金融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围绕达州天然气开发的实际,从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川东北地区天然气开发的现状及挑战,应用供应链管理、协同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气协同开发的Shapley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天然气开发中政府、企业及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协调机制,以实现协同和参与各方共赢的目标。在理论方面,研究了产业内外的协同机制和实施策略;在实践方面,为达州的产业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对于川东北地区的天然气产业规划、工业布局以及达州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有效的措施,从而实现以天然气产业为龙头,促进地区经济的全面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与区域经济互动机理及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社会保障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了反映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两大系统的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模型,然后采用2008年的指标数据,计算并评价了各省市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两大系统的协调性。研究表明: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其社会保障水平也相对较高,表现出明显的从东部到中西部的梯度递减趋势;东部地区省份和大部分中部地区省份,社会保障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西部地区则与之相反,社会保障水平高于其经济发展水平;从协调度所属等级来看,类似于"橄榄球"状,优质协调和严重失调的省份较少,基本协调和轻度失调的较多,且东部地区协调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8—2018年面板数据,测度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对本省域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均有促进作用,而在部分矩阵下对省际创新发展有负向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科研经费投入、人才投入与外商投资均对区域创新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建议加强区域技术联系与资源共享,打破数字经济在区域间创新发展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创新资源精准投入,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经济应用水平,以进一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在具有正反馈特性的耦合机制下联动发展。该耦合机制下,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犹如相互咬合的齿轮,通过要素配置角度的经济增长和要素流动角度的结构优化统一起来,民营经济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内部参量(即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动态关联和良性互动,使两者间存在协同发展现象。政府通过制度和财政收支对要素流动与要素配置变革产生作用,推动两者间的联动发展;而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在耦合机制中起到润滑剂作用。通过对舟山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关系的分析,本文对两系统联动发展的耦合机制进行了经验性解释。基于此,本文认为,充分发挥政府等社会组织在耦合机制中润滑剂作用,对促进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在耦合机制下联动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伟  何莉 《技术经济》2007,26(5):107-11212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不断扩大引起了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本文运用Shorrock的分解方法分析对外贸易对中国日益扩大的省际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发现1978-2005年对外贸易对省际经济增长差距拉大的贡献率为33.77%。接下来,本文将对外贸易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机制归纳为乘数机制、技术扩散机制、集聚机制和竞争机制。最后,本文指出缩小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利于平衡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