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轨国家的政府俘获、腐败以及企业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99年商业环境与企业绩效调查数据,从企业层面和国家层面对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俘获、企业影响力和行政腐败展开了研究.文章分析了企业对政府施加影响的各种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带来的私人成本、社会成本、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在很多转轨经济体中都出现了俘获经济,因此这些转轨国家未来改革的重点,应是引导企业通过透明改革、政治责任和经济竞争等合法方式而非俘获政府的非法手段来对政府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2.
政府规制俘获理论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规制俘获理论(Capture theory of regulation)是政府规制理论的重要内容,它侧重于对政府规制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过程进行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激励理论在政府规制问题的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统规制俘获理论也随之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激励性规制俘获理论,也被称为新规制经济学的规制俘获理论。这一理论对规制俘获发生的原因、机理等进行了更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其许多结论对中国政府管理制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健 《经济前沿》2011,(5):77-86
转轨国家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寡头企业以巨大的社会成本干预政府规制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然而学术界一直缺少系统性的研究来辨别、分析和衡量这个问题,也未能区分俘获的原因和后果与腐败有何不同。通过对硬数据法、计量模型法和主观测评法等21世纪以来的俘获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总结评述,在辨识俘获和腐败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俘获的现实情况,编制俘获指数对我国俘获现象进行测量。结论认为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存在中等程度的俘获。  相似文献   

4.
王亚男 《时代经贸》2021,(3):96-101
环境友好行为的研究为解决环境污染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归纳总结出员工工作中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因素,并运用行为产生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员工在工作中环境友好行为的形成机理。本文创新性地引入了企业内部社会营销的概念,把企业内部社会营销分为内在手段和外在手段,并分析了这两种手段和环境友好行为之间的关系。最终构建的员工工作中环境友好行为形成机理理论模型,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8份社会创业者访谈材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社会创业在中国制度环境中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创业意愿是社会创业的前置因素,制度情景和社会痛点是孕育社会创业意愿的重要土壤;创业者在多重制度逻辑中灵活运用合法性构建和资源拼凑等理性工具,并持续积累与更新创业知识和技巧,发挥社会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为的工具理性作用;当激励效应反馈到社会创业意愿时,新一轮创业行为将始于新的创业意愿;在整个社会创业意愿实现过程中,情绪特质和突发情节发挥重要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6.
政府如何支持和引导企业创新备受关注。对企业一线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并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构建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模型。研究发现,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在服务供给、要素配置、政策引导、简政放权、政府监管五个方面,分别对应政府作用的五类路径,并指出目前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政策的制定建议。通过研究,便于识别政府作用的核心要点,为政府促进企业创新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规制经济学俘获理论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合谋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降低、房价仍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运用新规制经济学的俘获理论,构建了一个委托人/管理者/代理人的两层委托代理模型,设计出防范合谋的最优机制,指出现实中机制不能执行的原因,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风险投资网络社群的作用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关于风险投资网络社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却很少有研究涉及。基于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深度访谈数据,运用质性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探索了风险投资网络社群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VC异质性资源、风险企业特质、VC关系网络特性以及外部投资情景是影响风险投资网络社群形成的4类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风险投资网络社群形成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因市场发育程度和历史传统的不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方式也不同。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越间接、越灵活,越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经济越不完善的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越直接。本文根据转型时期我国所面临的实际状况,提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VUCA环境下,企业商业模式裂变现象增多,但现有研究尚未揭示其具体形成路径与机理,无法指导企业实践。选取6家典型商业模式裂变企业,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商业模式裂变分类模型,探讨每类裂变发生机理。结果发现:VUCA环境能够促使管理者感知到可能存在的事业机会,并为实现事业发展目标进行创新变革,从而促成自我实现型商业模式裂变;组织通过资源有效编排,利用冗余资源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导致资源编排型商业模式裂变;企业为了应对外部压力,通过探索多元化市场和构建新的商业模式以获得竞争优势,导致外部压力型商业模式裂变。最后,对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将中国创新政策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即1978—1994年、1995—2005年和2006年以后。运用扎根理论分析了各阶段的创新政策,研究了中国创新政策的演进。结果显示:中国创新政策的范式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人才和环境营造一直是中国创新政策的重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加强使得科技与经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The paper contrasts viewpoints of neoclassical and traditional institutionalism on the prospects of state capture. It argues that state capture is a profit-seeking capital investment activity, which is determined by a historically prevailing and continuously evolving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us, it is an open-ended evolutionary phenomenon. Therefore the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of original institutionalism that emphasizes uncertainty and non-equilibrium processes is considered to be a better device for realistic study of state capture. Kaleckian analysis of non-equilibrium dynamics that links together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open-ended path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is recommended as a prospective method for further quantitative explorations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13.
徐晨  杜月 《技术经济》2021,40(4):111-121
本文基于扎根理论和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构建出了影响公益众筹项目筹资绩效的文本语言风格模型.对新浪微公益网站中的16369个项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从外围路径分析,项目标题中直接表达求助者本身的诉求不利于项目的成功;而含有个体标签与积极情感的项目标题能说服潜在捐助者捐赠.从中央路径分析,众筹项目详情只有综合蕴含清晰故事结构、具体细节和情感诉求的特点方能极大提升项目筹款达成率.研究同时发现,项目类型在文本语言风格与项目成功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项目发起人从非结构化众筹语言本身出发对项目描述进行优化改进,进而有效提高项目筹款达成率.  相似文献   

14.
孵化能力不仅是企业孵化器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探知企业孵化器孵化能力的影响因素,促进孵化能力的提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选取4家企业孵化器和10家在孵企业作为调研对象,应用扎根理论对半结构化访谈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孵化能力的深层次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孵化器与在孵企业的协同、孵化网络的健全、在孵企业集群的管理、孵化情境4个主范畴对孵化能力存在显著影响,但它们影响孵化能力的方式和作用并不一致.相关研究结论,为孵化能力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分析框架和思路指引.在实践中,为孵化能力的提高和企业孵化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周青  许倩 《技术经济》2017,36(10):24-30
基于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等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研究了价值创造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模式,通过多案例比较修正和完善了价值创造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理论模型。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模式包括确立价值主张、构建价值网络、进行价值创造和实现价值分配四个基本环节。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等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价值主张定位;价值网络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集聚;价值创造通过价值网络得以实现并决定整个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绩效;价值分配可确保参与主体获得合理的回报。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农村绿色创业实践背后的理论规律,选取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报道的42个创业故事,应用扎根理论的编码程序,归纳和提炼出农村绿色创业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研究表明:(1)农村绿色创业的逻辑框架沿循"驱动因素-行动策略-结果表现"这一主线展开,其中,驱动因素包括市场、制度、自然和个体等四类,这些因素引发了农村创业者对绿色创业机会的识别;行动策略包括三种创新策略(开发产品功能、创新生产流程、优化基础设施)和两种常规策略(沿循传统流程、基础资源保护),农村创业者通过不同的行动策略来利用绿色创业机会;结果表现包括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农村创业者通过绿色创业实现了企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基于创业过程中价值创造逻辑的差异,农村绿色创业呈现保守型、直接型和渐进型三种实践路径。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和拓展农村绿色创业研究,并启发农村绿色创业实践。  相似文献   

17.
突破性商业模式创新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案例建构理论研究方法,运用扎根理论数据分析手段,构建了突破性商业模式创新的要素体系。研究发现:价值主张、关键活动、伙伴网络、收入模型和成本结构是突破性商业模式创新的5个核心要素;至少一个核心要素的质变将导致突破性商业模式创新的发生;每个核心要素拥有若干细分维度,核心要素的质变意味着至少有一个该要素的细分维度发生质变。  相似文献   

18.
郭兵  苏林  谢智敏 《技术经济》2012,31(2):20-23,29
运用经典的扎根理论,以上海109家企业调研问卷文本为数据基础,通过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等,总结了科技创新政策实施过程中有待改进的5个方面,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宋泽明  张光宇 《技术经济》2023,42(12):14-27
后发企业作为颠覆性创新的主要参与者,不仅致力于驱动颠覆性技术、产品在市场的推广和扩散,而且对颠覆性创新的进程能够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扎根理论识别我国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因素,采用两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Two-step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Two-step fsQCA)提炼“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时期我国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知识搜索”“跨界并购”“开放市场”“协同融合”“结构适应”“生态网络”是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六大关键因素;(2)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四条组态路径分别是:“十二五规划”时期的“知识搜索-跨界并购-生态网络”的“技术跃迁”和“知识搜索-跨界并购-结构适应”的“范式转变”;“十三五规划”时期的“知识搜索-结构适应-生态网络”的“组织变革”和“跨界并购-结构适应-生态网络”的“价值创造”。基于研究结论,得到相关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article scrutinises and criticises the notion of efficiency and the role of state in the emergence and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and property rights within the tradition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Specifically, the attempt is to criticise the efficiency view of the formation of property rights and institutions. It is shown that the efficiency concept cannot provide a sufficient rationale for explaining the origins of private property. Additionally, som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North's thought are critically scrutinised, showing that his theoretical apparatus could be conceived as a paradise for the eclectic. Further,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 – with a special reference to North's treatment of the notion of state – is, also, critically examined. Although North’s work has virtues compared to the ‘naïve model’ of property rights by recognising and addressing the role of the state and the issue of power in the formation of property rights and institutions, he does not succeed in fully accounting for the existence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due to his adherence to an individualist frame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