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测度分析——基于基尼系数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安宁  庄立  梁进社 《经济地理》2011,31(12):1995-2000
系统地计算了1978--2009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的基尼系数,并将其分解为三个部分:区域内经济差异、区域间经济净差异和区域间经济逆差异。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总体上呈波动性的扩大趋势。在小尺度县域单元上,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主要受一般县市经济差异的影响,市辖区的差异变化不大。在大尺度区域单元上,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净差异决定着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随着区域间经济逆差异越来越小,苏北、苏中人均GDP高的县市逐步被苏南入均GDP的低的县市赶上和超过。要积极壮大苏中和苏北县域经济,实施有利于缩小经济差异的区域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区域经济趋同的空间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江苏省77个县(市、区)1978、1990和2003年的人均GDP数据为基础,基于LocalMoran'sIi局部空间自相关统计量,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趋同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经济存在显著的“俱乐部趋同”特征,较发达俱乐部成员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并向苏中方向延伸;欠发达俱乐部成员主要集中在苏北地区,研究期间没有发生多大变化。造成江苏省县域经济“俱乐部趋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区域发展策略的空间差异和由此导致的市场发育程度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6,(7)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重要的一极,而县域经济又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文章以江苏省及浙江省的官方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描述性分析与回归分析,阐释了江苏、浙江两省县域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比较了两省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1989—2010年新疆经济发展差异的区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综合考虑各县域人均GDP和GDP总量变化的基础上,运用象限图法和泰尔指数法,分析了新疆不同县域经济发展类型和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疆县域经济呈现不同的增长类型,且在东疆、南疆、北疆之间及区内各县市之间呈现分异性。区域经济滞后型的县域明显多于经济活跃型的县域,经济活跃型的县域集中分布于天山北坡、铁路、公路主干线上,经济滞后型县域集中分布于南疆以及北疆、东疆的边远地区。泰尔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总体差异扩大的同时,东疆、南疆、北疆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区内各县域之间的差异都在逐步扩大,并且区内差异是区域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5.
《商周刊》2011,(18):14-14
近日,以“建设幸福县域”为主题的2011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在江苏省江阴市召开。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在会上发布了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并揭晓2011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名单。  相似文献   

6.
丁振辉  蔡伟 《经济视角》2010,(9):11-12,17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江苏省县域经济在本省经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因子分析为基础,初步建立了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量化测算,以分析各指标的意义。最后算出各县市的综合竞争力,结合地域因素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江苏省县域经济在本省经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因子分析为基础,初步建立了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量化测算,以分析各指标的意义.最后算出各县市的综合竞争力,结合地域因素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为实证,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县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演化,得出以下结论:2001—2011年,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虽有波动,但整体趋于平稳;浙东北各县域经济差异变化幅度较小,浙西南各县域经济差异逐年减小,而这两个区域间的经济差异逐年增大;浙江省县域经济水平呈现空间集聚态势,"杭—绍—甬"城市带已成为浙江经济的核心发展区域;浙江省县域经济增长空间格局也呈现集聚态势,浙东北地区,尤其是杭州市辖区与绍兴县,始终是浙江省县域经济增长的热点区域,而浙西南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相对较低。研究还从经济发展基础、区位、政策和空间邻近效应这四个方面探讨了浙江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动因及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分析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欧向军  陈修颖 《经济地理》2004,24(3):338-342,360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总差异扩大,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与农村县域内部的差异越来越显著,且呈不断扩大的态势;区域经济差异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四个方面;引起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元的,主要有历史因素、地理区位、区域发展策略、中心城市规模、人口数量与质量、全球化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区域发展策略是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对区域差异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湖南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湖南县域的88个经济体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长株潭、洞庭湖、大湘西和泛湘南四大分区,采用泰尔指数法和基尼系数法,从空间分解和产业结构分解两个维度对湖南县域经济差异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湖南县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从空间分解来看,县域经济差异主要是由区域内差异引起的,而区域间差异对县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产业结构分解来看,第二产业是导致县域经济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从产业效应来看,产业结构效应和集中效应对湖南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位于“长三角”的上海市、江苏、浙江省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也位列全国前茅。“长三角”县域经济的发展轨迹和成功经验,可对河北省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湖南具有发展县域经济的资源优势,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有关方面对此没有高度重视,导致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一度滞后,这对我省经济的发展产会生不利影响。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奋力追赶,现已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近五年来,其经济总量增长了近一倍。但是,同东部一些发达省份比较还有较大差距,必须花更大的气力,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才能使我省的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3.
1980年代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研究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沈山  安宇  戴先杰 《经济地理》2005,25(3):302-306
从经济区划、区域差异、发展模式、产业结构、战略组织、外商投资、区域文化等10个方面对1980年代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瞻望21世纪前期区域经济发展与研究的前沿:国际制造业基地建设、经济一体化研究、统筹区域发展与区域性机构建设、新产业区、区域空间秩序、区域环境创新、区域经济新格局、江苏与中西部经济的联动发展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地区差距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作为其主要构成部分的省份内经济差距,现有研究却尚未深入。本文立足于省级以下财政分权体制,从地方政府竞争的角度梳理了政府间收入分成作用于省份内经济差距的具体机制,进而运用1995—2014年县级面板数据构建了省份内经济差距和省级以下收入分成指标,并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省级以下收入分成比例的提高,扩大了省份内各县有效税率的差异,进而带来了要素在空间上的不均衡分布和省份内经济差距的扩大。同时,这一作用在经济欠发达省份的效果更为明显。这些发现为理解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地区经济差距的形成,以及完善当前财政体制以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良好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基于ESDA的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模式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88—2009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数据,基于邻接和距离规则定义空间权重矩阵,采用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关联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基于邻接规则的空间关联模式分析下,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互联系强度可划分为四个阶段:①1988—1993年,苏南与苏中、苏北空间差异并不显著;②1994—1996年,全省经济布局极化现象显著增强;③1997—2003年,极化现象有所缓解;④2004—2008年,苏南与苏中、苏北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在基于距离规则的空间关联模式分析下,初步推断江苏省县域经济之间正的空间关联性影响范围在240 km之内。苏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沿江地带经济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在2009年前还有很大改观,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带动。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9个县(市)为基本单元,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三方面进行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并应用ESDA等分析法揭示1990-2008年山东省县域经济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山东经济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差异先扩大再缩小,但整体变化幅度较小;城市辖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它地区,平原区经济发展缓慢;鲁东和鲁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提升速度快,经济发展重心向东北部偏移;县市经济发展空间自相关显著,高一高集聚区集中分布在山东半岛,低一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鲁西南黄淮平原区和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西差异仍是导致山东省内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欧向军  叶磊  张洵  芦惠 《经济地理》2012,32(7):24-29
以县域为研究基本单元,选取了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等四个指标,运用差异系数与极化指数等相差数理模型,对1994年以来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的演化过程与格局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发现: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伴随着"缩小—扩大—再缩小"演化过程,总体上呈现出生产水平差异与极化增强、生活水平差异与极化减弱的特征,且生产水平的差异与极化远大于生活水平的差异与极化;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与极化,且三大地区之间的极化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炭生产—消费的地区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宏 《经济地理》2012,(8):97-101
利用1991—2009年中国30个省市的煤炭消费及原煤生产数据建立Panel-Data模型,分析各地区煤炭消费的地区性差异影响,并将30个省域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比较了三大区域煤炭消费的地区性差异。结果表明,河北(与北京和天津)与江苏(与上海)的煤炭消费最强,东部地区的煤炭消费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研究认为,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要摆脱对煤炭的高度依赖,有必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同时中西部地区也要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原煤开采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告别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文章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定量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总体水平与空间变化特征;并引用国外的区域分离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即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趋异,城乡两大区域逐渐收敛趋同。通过各市县经济增长对区域差异收敛与发散贡献的空间分析,得出江苏省城市、农村、苏南、苏中与苏北地区分别表现为向下收敛、向上收敛、向上发散和向下发散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