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工作繁荣视角切入,探索工作繁荣在创业文化与员工内部创业行为间的作用以及边界条件。通过对山东省176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Bootstrap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作繁荣在创业文化与员工内部创业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资源警觉性和机会警觉性在员工内部创业过程中负向调节工作繁荣的中介效应。结论丰富了工作繁荣在内部创业领域的相关研究,补充了创业警觉性的消极作用研究,以及不同维度的创业动因研究,有助于指导企业开展复杂的员工创业实践。  相似文献   

2.
创业导向和创业警觉性在不确定的创业情境下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影响创业活动和创业行为,但现有研究对于创业者是先天具备还是后天习得上述品质和能力却知之甚少。基于自我效能理论,构建整合分析框架,并将创业导向和创业警觉性作为前置因素探讨其作用过程与作用结果,通过对分布于7个省市的202位研究对象进行层级回归,结果显示:创业导向和创业警觉性分别能够推动创业机会识别与企业绩效提升,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起完全或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梅强  顾加慧  徐占东 《技术经济》2020,39(3):169-179
在当前"双创"背景下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人格特质等理论,本文构建了以创业警觉性为中介传导的社会网络影响创业意向的概念模型。基于281份大学生样本,利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社会网络和创业警觉性对创业意向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警觉性在网络强度、多样性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主动人格和竞争意识特质正向调节创业警觉性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社会网络影响创业意向的潜在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对促进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司创业一直是实践领域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研究公司创业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的公司创业研究,凸显了创业企业社会资本的功用性质,搭起了产业结构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之间的桥梁,是对资源基础理论的有益补充,有助于全面解读创业绩效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5.
从中层管理者视角出发,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理论,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构建国有企业探索性内创业过程机制模型,并动态阐述中层管理者推动下国有企业探索性内创业的3个战略阶段:动机形成阶段、制度性筛选阶段和嵌入性销售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政策红利不再、中层管理者个体创业导向引发国有企业探索性变革;中层管理者根据注意力配置机制,对探索性创业机会进行制度性筛选;通过制度、自我、同侪、高层管理者4个层次,实现国有企业注意力聚合,最终实现探索性内创业。结论不但丰富了企业内部创业相关研究,也为如何激发中层管理者在企业内部创业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6.
创业导向和创业警觉性在不确定的创业情境下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影响创业活动和创业行为,但现有研究对于创业者是先天具备还是后天习得上述品质和能力却知之甚少。基于自我效能理论,构建整合分析框架,并将创业导向和创业警觉性作为前置因素探讨其作用过程与作用结果,通过对分布于7个省市的202位研究对象进行层级回归,结果显示:创业导向和创业警觉性分别能够推动创业机会识别与企业绩效提升,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起完全或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索知识管理在公司创业活动中影响公司绩效的过程机制,是当前创业研究面临的挑战。基于知识创造理论,整合组织创造力,提出联接知识管理和创业绩效的关系模型。通过对国内194家创业型企业样本的统计分析,验证了公司创业视角下知识管理、知识创造过程、组织创造力与公司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拓展了知识创造理论,深化了公司创业过程中的知识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8.
公司创业生态系统是以大公司为核心企业构建的支持创业企业孵化和成长的生态系统,作为典型创业生态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从结构视角出发,对公司创业生态系统进行分类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8家企业作为样本,提炼出基于价值主张视角的公司创业生态系统与基于行动视角的公司创业生态系统两个主范畴,进一步得出结构视角下公司创业生态系统这一核心范畴。依据价值主张和行动方式两个维度构建分类模型,将公司创业生态系统划分为产品互联型、内部驱动型、授人以渔型、技术变革型,并进一步阐释4类生态系统内涵特征和选择策略。结论可丰富公司创业生态系统分类研究,对我国具备平台化能力的大公司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丹  姜喜 《技术经济》2019,38(2):32-39
以网络理论、服务创新理论和知识场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网络编配能力、知识场活性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间影响关系的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并探讨创新战略有效性在知识场活性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间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网络编配能力对知识场活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场活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战略有效性在知识场活性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孵化器不仅是创业的空间场地,更是汇聚各类创业资源的新型社会组织网络,它为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不同的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因而原本单一的孵化器衍生出创客、预孵化器、孵化器和加速器四个阶段。尽管以往文献对孵化器商业模式有过大量研究,但缺少一个从孵化器发展的四阶段来构建的商业模式。因此,文章通过对四个国内典型孵化器运作模式的案例分析,构建出一个孵化链条视角下的孵化器商业模式动态演化框架。  相似文献   

11.
理性创业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握创业机会已成为创业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选取34位创业者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文本挖掘和多案例匹配分析方法对创业机会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编码,探究创业行为背后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在机会发现或创造阶段,创业者通过反事实思维推动的创业警觉和创业拼凑两种途径形成创意,并经过新旧认知体系的排斥与趋同形成心智模型,以揭示创业机会发现或创造的认知机制;在机会评估阶段,创业者通过对风险—收益感觉与知觉的多轮反复交互,形成第一人称机会信念和第三人称机会评估,由此揭示创业机会评估的认知机制;在机会开发阶段,创业者形成机会开发内外两种机制,外在机制围绕“探索导向—商业模式创新—新企业成长”展开,内在机制围绕换位思考、效果推理等认知因素推动企业创新、资源获取展开。结论对丰富创业认知理论和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理性创业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握创业机会已成为创业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选取34位创业者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文本挖掘和多案例匹配分析方法对创业机会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编码,探究创业行为背后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在机会发现或创造阶段,创业者通过反事实思维推动的创业警觉和创业拼凑两种途径形成创意,并经过新旧认知体系的排斥与趋同形成心智模型,以揭示创业机会发现或创造的认知机制;在机会评估阶段,创业者通过对风险—收益感觉与知觉的多轮反复交互,形成第一人称机会信念和第三人称机会评估,由此揭示创业机会评估的认知机制;在机会开发阶段,创业者形成机会开发内外两种机制,外在机制围绕“探索导向—商业模式创新—新企业成长”展开,内在机制围绕换位思考、效果推理等认知因素推动企业创新、资源获取展开。结论对丰富创业认知理论和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机会研究是创业研究的热点,研究争论主要集中在创业机会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持发现观和创造观的学者各执己见。建构主义思想源自社会科学领域,是创业研究的新视角。效果逻辑理论是近年来创业决策理论的热点,在分别对建构主义思想及效果逻辑理论视角下的机会观进行分析后发现,建构主义创业理论和效果逻辑理论的机会观在本体论、认识论等方面存在内在一致性。在对建构主义创业理论和效果逻辑理论的创业机会观进行内在性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两种理论关于机会创造路径观点的一致性,探讨创业者在机会创造行为方面的共性和合理性,并构建新的机会创造路径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不确定性和创业成功率低的情境下,创客团队大多面临从逆境中求生存的现实困境,能否成功抵御逆境事件冲击是其创业成功的关键。通过对21个创客团队应对逆境冲击的过程进行多案例分析,研究发现:(1)创客团队韧性是一种与外部逆境事件冲击相匹配的特殊能力,表现为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响应能力、调整能力和变革能力的动态组合;(2)创客团队韧性对创业成功具有正向影响。创客团队韧性这个“根”越深,越有可能实现创业成功(叶茂);(3)对应创客团队发展的3个阶段,以生态学隐喻“生根→抽枝→叶茂”,作为创业成功递进阶段的衡量标志。提炼“逆境事件冲击(外变)→创客团队韧性形成(根深)→创业成功(叶茂)”理论框架,将创客作为创业前置阶段,解构逆境中创客团队韧性形成过程,并将其纳入创业成功考量范畴,为实现从创客到创业的蜕变提供新思路。另外,创业成功分阶段递进式发展逻辑既是对静态视角下创业成功测量的补充,也是探索创客团队在逆境中创业成功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5.
姜彦福  张帏 《技术经济》2010,29(9):17-20
在创业投资中,创业企业与创业投资机构之间合作关系的好坏通常对创业企业的发展和创业投资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创业企业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评述,指出该研究已出现了三个重要的变迁:一,从基于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强调创业投资机构对创业企业的控制,转向基于多学科理论、重视双方的信任与合作;二,从单纯基于创业投资机构的视角,转向基于创业投资机构与创业企业两方面的视角;三,从研究影响双方关系的因素,转向重视探讨不同关系因素对合作绩效的影响。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当更加重视从创业企业的视角、从创业投资(融资)的不同阶段中双方互动交往的特征来研究双方合作机制的形成和演变及其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前,科学家创业成为理论和实践关注热点。聚焦科学商业情境下科学家创业过程规律,通过扎根理论分析构建科学家创业过程模型。该模型将科学家创业过程划分为创业基础、组织生成和成长绩效3个阶段,包括科技成果、创业意愿、制度环境、技术禀赋、创业素质、价值放大、创业绩效7个关键要素。结果发现,科学家创业组织生成涉及4个核心环节:机会识别与获取、创新活动、公司治理、市场开拓;科学家创业对技术创新具有强烈偏好,科学家创业资源禀赋优势强于一般创业;科学家创业过程伴随着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步进行,创业组织生成和现代公司治理是科学家创业成功的关键,其中发展策略和资本融资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科学的创新具有失败率极高的特点,对其失败(项目)进行挽救可减少创新资源浪费,提升相关产业创新绩效,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采用多案例方法,从扩展适应视角研究发现,基于科学的创新失败挽救过程由新功能意义建构、基于扩展适应的商业化实现及持续扩展适应3个阶段构成;在基于科学的创新领域,扩展适应是一种重要的失败挽救机制;机缘巧合触发基于扩展适应的挽救机会形成,已存在扩展适应的创新生态系统是挽救创新失败的实现条件,多次、持续的扩展适应可不断挖掘和释放失败项目的创新价值。结论可丰富基于科学的创新和创新失败挽救相关理论研究,为创新管理实践、政策制定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资源是创立新企业的关键,而企业家是创业资源的组织者。综合探索新创企业绩效来源的企业家视角与行为视角,探讨企业家能力与关键资源获取、关键资源获取与新创企业绩效、企业家能力与新创企业绩效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资源获取在企业家能力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家能力—关键资源获取—新创企业成长”之间作用关系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环境下如何决策是新创企业生存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创业过程模型为基础,结合效果推理理论,从外部创业环境、内部企业能力和决策逻辑3个层面选取影响创业绩效的关键因素,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新创企业基于不同情境获得高创业绩效的决策逻辑路径选择机制。研究得出5种高创业绩效构型,归类为2条高创业绩效决策路径并分析了4种情境。其中,大数据能力和效果推理是影响新经济下新创企业实现高创业绩效的关键核心条件。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效果推理理论,也为新创企业决策及成长带来新视角与新的解释路径,更为新创企业决策提供了情境化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归因理论和熊彼特创新理论,构建创业者特质与规制影响企业创新的整合模型。通过对224位企业创建者或中高层管理团队核心成员的问卷调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创业者风险承受能力、创业警觉性、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及拥有的先前经验均对企业创新具有积极显著影响,但规制仅正向调节创新创业教育、先前经验与企业创新间的关系,即当政府提供较好的金融、培训等政策支持时,创业者通过教育或先前经验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更有效地推动企业创新。结论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创业者特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揭示规制在二者关系中的情境作用,拓展企业创新研究视角,在深化创业企业创新和助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