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以来,为了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运行造成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果断地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大规模地发行国债,扩大财政开支,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国债余额急剧累积,有些人开始担心:我国国债规模是否偏大?国债政策是否会产生挤出效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分析,当经济低于潜在增长率水平时,才存在增发国债的必要性;从可操作层面分析,国债发行的最优规模应该等于满足各种投资需求并扣除了"消费基金"之后的银行储蓄余额.我国急剧增长的国债发行量已经超出了最优规模.持续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由于未能及时作出调整,政策效果已经不明显,反而加剧了我国经济的波动,造成国民经济出现过热趋势.所以,必须对财政政策作出调整,合理控制国债发行规模.  相似文献   

3.
2007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我国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国债发行规模可能会在2006年600亿元的基础上缩减100亿元左右。而对于中国经济2007年的走势.国外的金融机构普遍认为中国经济高增长势头难消.恐怕很难实现“软着陆”:而国内的经济学家及舆论则均认为.国家宏观调控已经发挥了作用.2007年中国经济将进入平稳期。稳健的财政政策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双减”.即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和财政赤字规模。自2005年中国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开始.稳健财政政策已实施两年.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亦逐年缩减。2005年国债发行规模为800亿元.比2004年减少300亿元.2006年国债发行规模进一步减至600亿元。  相似文献   

4.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同时也带来了国债规模的快速增长。结合我国国债发行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指标,分析我国的应债能力,对确定合理的国债规模,化解财政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的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是在98至99年度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作为其重要工具──国债的发行规模迅速增大,并由此引来各种争议,有人认为我国财政基础较弱,大规模债务负担会引发财政危机,因此今后国债政策的发展方向已备受人们关注。 一、我国国债发行的概况 我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国债的规模迅速膨胀,累积发行国债近12600亿元,1998年底,国债余额已达6495亿元。这段时期,国债规模的扩张可细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94年以前,由于财政赤…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国债风险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亚静 《经济师》2005,(3):66-67
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近些年国债规模迅速膨胀 ,因而国债风除成为经济理论界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问题。文章对目前国债发行规模进行了评估 ,得出国债规模偏大的基本结论 ,并对国债风险的表现形式做了重新界定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财政赤字与国债的挤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财政大规模发行国债、增加投资和扩大支出 ,有人担心会对私人部门经济产生挤出效应 ,从而对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效果提出质疑。本文认为 :现阶段我国公共部门投资增加 ,对民间部门投资的挤出效应并不明显 ;我国现阶段仍具备较大的国债发行潜力 ,但国债发行规模的增长率应逐步控制 ;挤出效应通常会随着国债还本付息期限的延长而增加 ,但在当前我国“挤出效应”较小的前提下 ,选择发行更多的长期国债不失为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债政策取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连续数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尽管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但其重要性已有所下降。相反,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对作为积极财政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债政策做出调整。我国国债政策的基本取向是:国债政策目标应从片面强调确保年度经济增长转移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债政策的着力点应转移到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上来;严格控制国债发行规模,调整国债资金使用方向。  相似文献   

9.
自1994年我国实行新的财税体制以及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规模迅猛发展,国债的适度规模问题研究备受关注。笔者在多马国债模型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为了避免过高债务规模的产生及其蕴含的潜在风险,将国债发行规模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至关重要。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证明对当前国债规模的适度性作出判断,从而对未来我国国债管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通过对历年国债各相关指标的理论分析,以及时间指数模型、ARMA模式、KMV模型的实证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当前的国债规模已经超出安全范围,并存在较大的偿债风险。为了扭转不良趋势,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势在必行。积极预防未来国债发行和偿还可能引发的风险,不仅可以促使国债市场健康有序运行,更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审计评价是对审计事项的评价,通常在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书中反映.已越来越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重视,成为内部审计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环节.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实施内部监督,依法检查会计账目及相关资产,监督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活动.所谓审计评价,是指审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所反映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就审计评价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审计评价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并在审计评价的依据、方法、程序和目的等几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劳动力的劳动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传统经济学的劳动力价值理论只有生产劳动力的生产费用(物化劳动),没有生产劳动力的劳动时间(活劳动)的耗费。劳动力的生产也有劳动时间的耗费。劳动力的自然再生产时间不形成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时间、即学习劳动的时间形成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生产劳动力的物化劳动,如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等;二是生产劳动力的活劳动即学习劳动。  相似文献   

13.
14.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经济区之一,国内外公认的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发展重点。在中国经济由南向北的梯度推移规律之下,近年来环渤海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作为环渤海地区中心的大北京地区,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集聚区和最先进的经济核心地带,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迅速高速发展相比,无论在区域发展的意识还是区域发展的行动上,都还远远不够。本文重点在于考察环渤海地区内大北京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找出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当前问题、谋求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大北京地区辐射与带动作用的有效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阻碍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因素,如人口素质、知识贫困、生活方式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Lowes R 《Medical economics》2007,84(13):32-4, 37-8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