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离不开农村金融业的支持;而在我国现行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下,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发展滞后,农民贷款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已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通盘考虑,增加金融供给,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制,满足新农村建设多层次、全方位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2.
对欠发达地区"三农"问题的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欠发达地区的“三农”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难中之难,欠发达地区必须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深化对比较优势的认识,用国际化、市场化、现代化的思路,扶持大企业、大产业,参与国际、国内合作与竞争,在市场分工中受益,拉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该文认为农村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典型模式,一般是由特殊背景营造的,不具有实践的普适性,新农村建设应该摒弃模式化。在今后的农村建设中,还需面对农民离散性生存状态,正视农村难形成统一建设行动的事实,不能凭感觉来建设农村和改造农民,也不能急于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更要避免农村建设出现城市性问题。应当因地、因时,实事求是地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先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费改税、免除农业税等,并以乡镇体制改革为其配套改革,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农村公益事业举办难、城乡收入差距大等问题又凸显出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村广大农民群众,其主导则是各级政府组织,乡镇一级政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运动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乡镇体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又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试图以我国乡镇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就深化乡镇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告分析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背景,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考察了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指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原则、目标和重点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一是提高全社会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二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使公共财政以较大幅度向“三农”倾斜;三是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集中连片推进;四是加快体制创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五是改变国家财政支农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六是按照财权、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合理界定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七是加强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6.
中国要在2020年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电子商务下乡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下乡成为时代潮流。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下乡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电子商务下乡难的现状,对电子商务下乡难进行了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应运而生,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小额信贷服务组织,积极发挥农村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农村金融创新,规范农村民间融资和地下钱庄,增加农村金融供给,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周期与农业生产不符等问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业务的积极开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循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深层次矛盾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和关健。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应遵从以下原则:服务生产,促进增收,提高农民生活的原则;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保证实效的原则;内容全面、结构合理的原则;宏观建设与微观建设相结合,国家和地方共同努力的原则;试点建设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投入充足有力原则。要高度重视,共同努力,使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早日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已具备了支持和反哺农业的能力,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的社会力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生力军的角色.黑龙江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工业企业带动型"新农村建设;挖掘和发挥旅游休闲资源的潜力和优势,推动旅游休闲带动型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推动"商贸流通带动型"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各种类型的农业经济合作,推动"合作组织带动型"新农村建设;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推动"特色经济带动型"新农村建设;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劳务经济带动型"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实现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道路,诠释新农村建设的区域化模式是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良性发展的主要研究论题之一。本文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揭示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特点、动力和分类,以期对我国各地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并为新农村建设技术集成示范指明方向。通过研究得出:新农村建设模式是对基本思路、重点选择、主要路径及做法等的概括,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自外援驱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农村综合发展能力;根据动力来源的性质,新农村建设模式分为外源拉动主导型、内源推动主导型和均衡推动发展型三大类;在体现"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集成农业工程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载体建设将是构建新农村建设模式的重点与核心。  相似文献   

12.
洛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按照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要求,河南省洛阳市确定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总结了洛阳市新农村建设发展成效,分析归纳了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十个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组织领导,扎扎实实抓新农村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统一认识;积极发展农村生产力,努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等十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指出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级部门及村民应该做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黑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途径,主要有搞好调查研究,做好宏观规划;探寻建立有效的文化建设机制;努力走好文化下乡之路,积极发挥其有力的功能;做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抓好农闲季节和传统节日的文化建设;搞好文化服务;抓好物质性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林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俊涛  杨成才 《经济师》2010,(4):105-106
文章对我国农林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的历史使命及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及经验启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实践表明农林高校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持,培训实用人才,促进基层组织发展,并可引导毕业生面向新农村建设就业。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林高校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要面向农业,发展"顶天立地"的科学技术;面向农民,培育现代化的新型劳动者;面向农村,营造和谐文明的发展环境;完善自我,提高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打造品牌,激活新农村建设的高校资源需求。  相似文献   

15.
本报告描述了泸州市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做法,分析了其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第一,从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对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政策支持和经验推广工作;第二,切实加强政府组织领导,建立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第三,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和监管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第四,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第五,要注意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协调性。此外,为了了解“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需求状况,此次调查了三县区的3个村,1730个农户,6612人。他们要完成“六通、五改、两建设”需要总投资1581万元,其中需政府补助879·1万元,占总投资的55·6%;户均总投资9139元,需要政府补助户均5100元;人均投资2391元,需要政府补助人均1330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入手,分析了法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进一步阐明新农村法治建设方向;在重点剖析我国农村法治建设的现状及困境的前提下,探索推进与完善农村法治建设的对策建议,期待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的进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且要在以下六个方面有足够的认识:一、要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二、要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三、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四、要实行多样化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五、要各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六、要全面推进农村的综合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加快城市化进程,能够带动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能够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构建有效机制,实现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是加快"三农"问题解决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我国改革的鲜明特色和各项工作的着力点,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20.
刘凡 《当代经济》2007,(19):12-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三农",难点也在"三农",而"三农"问题最根本、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问题.近年来,农民增收难,不仅影响了全市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成为引发各类社会矛盾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民占我市总人口的80%,深层次分析阻碍我市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