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入世"后的中国农业财政支持政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各国农业保护受到WTO规则的硬约束。中外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结果是弊大于利。世界农业政策趋于农业支持。农业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值得质疑。受国际贸易和国力的限制,农业保护难以如愿。只有农业支持才能使我国市场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农业财政支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支持政策调整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是在计划体制下形成并延续下来的 ,虽经多次改革和调整 ,仍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政策色彩 ,需要根据 WTO规则和我国的“入世”承诺 ,并按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要求 ,加以逐步改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支持、保护农业的现状、差距与发展空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加入WTO前后政府对农业支持与保护的主要措施介绍,对照欧美各成员国的农业支持、保护情况,得出,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对农业的负保护政策,“绿箱”政策支持总量小,我国“绿箱”政策补贴存在着对象错位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应积极落实WTO《农业协议》规则,切实做好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工作,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周菁 《经济师》2001,(11):153-154
我国在取得WTO成员国身份之后 ,必须依据《农产品协议》的要求以及在双边入世谈判中许诺的条件进行农产品贸易政策的调整。为尽可能地减轻农业贸易政策调整对农业生产的冲击 ,有必要将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作为新的农业贸易政策目标 ,并制定一套既符合WTO规则 ,又能对我国农业生产进行适度保护的农业贸易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入世条件下河北省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选择,应遵循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以缓解入世对我省农业的冲击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为基本着力点,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调整与完善财政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方式为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趋势要求我国在不违背WTO规则的条件下对我国农业进行有效支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农业的支持还很不够,故本文选择提倡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美国作为比较对象,从农业支持的总量、结构、支持倾向及时农产品出口的作用四个方面对中美农业支持水平进行了实证对比与分析,认为在考虑我国农业产值和农业人口比重等因素的情况下我国的农业支持水平还较低、农业支持中因较多地使用了对生产贸易扭曲较大的MPS和较少地进行一般服务支持而使农业支持效率较低、我国倾向于支持进口倾向农产品及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而对出口倾向型农产品及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支持相对不足。在此基础上,从提高支持效率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云南农产品的国内及国际市场竞争力在总体上处于劣势,但并非所有的农产品都己失去比较优势,有些农产品的外贸优势正在增强。应当因势利导发挥我省的比较优势,增强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利用WTO的规则,调整农业保护政策,建立强有力的农业支持体系,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乐昕 《生产力研究》2011,(5):158-160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通过改变对生产者的支持方式、调整农业支持政策结构等措施在改革中完善。文章通过对比分析欧盟共同农业政策与我国农业支持政策,发现我国农业支持政策在政策系统性、财政支农结构,以及农村发展政策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我国应制定一部系统的《农业国内支持法》,合理使用价格支持和直接补贴,大力发展绿箱政策,并把农村发展的理念与实践作为农业支持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康晓玲 《经济问题》2004,(10):46-48
我国农业具有显著的公共产品性质,并且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低,入世后必然会受到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优势农业的冲击,由此导致的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破产、大量流离失所,这将是形成城市贫民的主要来源.因此,在WTO规则的制约条件下,对我国的农业保护政策从发展战略、政策取向等方面进行战略调整是提高我国农民收入和反贫困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OECD的方法封我国1994—2003年的农业支持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支持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後期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大量增加、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的实施使得封农业生产者支持水平从2000年起由负向正转变。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支持水平依然很低,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封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