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调查了兰州市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的农村金融情况,发现在信息不对称和缺乏合规抵押物的情况下,农村信贷资源的分配存在着向高收入农民集中的情况。最需要得到信贷资源的中低收入农民却难以获得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转而求助于民间金融;对信贷需求不那么迫切的高收入农民却成为农村金融机构争抢的优质客户资源,造成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和需求的脱节。本文认为要解决农村信贷资源分配扭曲的问题就必须降低农村金融的门槛、打破农村金融的垄断和给予民间金融以合法地位,并且建立一套惠农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金融的服务基础。  相似文献   

2.
农村民间金融法律供给存在异化,一是农村金融的法律供给与需求不均衡,二是正式金融机制、法律制度与农村社会内生规则的不契合。本文以"法律与金融"为视角,对农村正式金融与农村民间金融的交易主体合作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农村民间金融与非正式规则的制度变迁。以政府、市场与自治的博弈为切入点,研究中国语境下的农村民间金融法律规制的边界与本土化选择。  相似文献   

3.
1·农户信贷对于农户的经济和福利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政府的不当干预和农村金融市场本身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着较严重的信贷约束。建立及时、有效的农村金融市场,为大多数农村人口提供可以承受的金融服务,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2·过去那种把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当做贷款发放窗口,而忽视贷款的分配效率的指令性信贷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农村金融改革必须高度重视稀缺资源的分配效率。3·及时、有效的农村金融市场,需要健全农村金融市场的相关法律和监管框架,如《破产法》、对非正式金融组织的监管等;创造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以来,农村经济转型加速升级,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农业、农村、农民的金融需求发生了巨大转变,因此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创新、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将成为未来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重点.本文从现代农村金融的需求变化、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供给"以及对现代农村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等3方面,探讨新形势下农村金融服务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缺陷及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组织混乱、资金外流、市场无序等问题,同时,存在体制结构性、功能性等缺陷。对此,提出了完善农村金融监管、鼓励民间信贷、发挥农村信用社作用,提高农村吸纳资金能力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农村金融科技创新持续发展,新的农村金融业态重塑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模式得到快速提升.但受到农村金融市场条件的约束,中国农村金融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金融产品环节的创新,而缺乏对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架构和农村金融产业链的创新.因此,农村金融科技体系规模仍然较小,并未真正实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此,文章基于农村金融特征,依靠平台资源整合能力,以协同理念发挥各金融主体优势,创新农村金融科技体系,以实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目标.同时,针对农村金融科技创新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金融风险,分别从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框架、监管模式及监管技术等方面提供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7.
资金投入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河南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的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制约了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状况,需要完善各种配套措施,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农村微观经济主体的金融过度需求背景下,分析如何进行金融资源在农村和城镇之间的优化配置。我们的研究表明:发挥农村金融市场的调节功能和信贷市场的配给作用,将有助于发挥农村金融资源在“三农”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革新农村金融制度,规范农村金融信贷市场竞争,实现金融信贷均衡,将是解决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县域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按照"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要求,通过开辟支农资金绿色通道、加大信贷力度、完善服务体系等工作创新,搅活农村金融市场,提供资金支持,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孙贺 《经济研究导刊》2013,(27):144-146
传统农区有效金融支持对于保障粮食生产、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来自15个自然村、160份有效问卷的实证支持表明: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着发育成熟度低、信贷结构单一、供需结构错位、利率水平高、信贷对象排斥、资金脱农化、信贷期限紧张、信用担保体系落后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具体政策建议,即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合理确定利率水平;完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培育农村金融市场;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和探索建立信贷支持贫困农户的政策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区分三种不同的市场结构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户、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三个主体的决策行为和期望收益,认为只有在正规金融部门与非正规金融部门共存且实现合作的市场中,农户的融资需求才能得到有效满足,农户的期望收益才能最大化。文章还利用遍布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近10 000家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为建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间的合作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徐晓萍  李猛 《财经研究》2008,34(5):15-28
文章基于新比较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个方面来论述三十年来中国农村地区金融改革的基本逻辑。研究认为,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控制方式不尽合理。文章充分肯定了国家2005年至今的改革措施,认为新型金融机构的引进将成为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金融生态环境视角的非正规金融生态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金融生态理论,从金融生态环境角度分析非正规金融存在的经济基础、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法制环境以及金融生态的自我调节机制.可以认为中小企业和个私经济是非正规金融存在的经济基础;善于利用社会传统和习俗等非正式制度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是相对正规金融的优势;非正规金融没有合法地位,经营方式隐蔽,处于监管之外,导致金融风险隐患的形成;非正规金融市场化的利率机制会产生某些负效应.针对非正规金融生态上述现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姚耀军 《财经研究》2006,32(4):103-114
反思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时首先要求对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依照现代金融发展理论所提供的一套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文章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农村货币化程度加深;金融机构财务状况不佳;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金融中介功能弱化,并且正规金融体系在中介功能上正逐渐被非正规金融所替代。  相似文献   

15.
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促发展、稳就业、保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考虑到非正规金融服务是对普惠金融的一项重要补充,本文基于2014年与2017年世界银行全球普惠金融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正规金融服务与非正规金融服务对不同群体就业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青年群体中,正规账户服务、正规储蓄服务和正规信贷金融服务对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②相比于城镇群体,正规信贷服务和数字金融服务对农村群体就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③非正规信贷服务对不同群体的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考虑了更换就业、普惠金融的代理指标,采用不同年份的样本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来减少样本选择性偏误等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最后,指出要积极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对不同群体就业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正规化不仅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与信贷风险,还有益于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向正规金融转化主要有四种经典模式:即农村互助合作金融模式、"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小额贷款公司+民营中小银行模式"、"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村镇银行+地区性中小银行"模式、"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模式。这四种模式为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途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当然,要想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还需从法律壁垒、财税政策、运作成本、外部环境等方面多加谋划。  相似文献   

17.
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   总被引:186,自引:6,他引:186  
各种形式的非正规金融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广泛存在。本文认为,由于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且常常不能提供充分的担保或抵押,正规金融机构难以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而非正规金融则在收集关于中小企业的“软信息”方面具有优势。这种信息优势是非正规金融广泛存在的根本性原因,金融抑制只是一个强化因素,同时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各种特征也都源于其存在的根本逻辑。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异质的中小企业借款者和异质的贷款者(具有不同信息结构的非正规金融和正规金融部门)的金融市场模型,证明非正规金融的存在能够改进整个信贷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8.
关于温州非正规金融市场利率的大多数典型事实都可以在"反应性"非正规金融范畴内得到合理的解释.支持温州非正规金融具有"反应性"的有力证据来自于对相关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其脉冲响应分析.这些实证分析表明,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扩张将深刻改变非正规金融市场资金价格的短期走势.然而协整分析表明,在非正规金融市场利率与中小企业信贷水平之间并不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一个整合的分析框架应该被应用于理解温州非正规金融.在该框架中,非正规金融的"反应性"与"自主性"是互为补充的.  相似文献   

19.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微观机理与政策测度:国外文献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外文献关于农村非正规金融问题的研究进行概览,本文发现,农村非正规金融不仅能够降低农户借贷的外生交易费用,还能够降低制度性的内生交易费用;农村非正规金融自发生成的各种内在机制具有较高的制度效率,农村非正规金融可以与农村正规金融共存;以家庭为结点的社区网络是农村非正规金融私人治理机制的基础;为了缓解农户贷款难的问题,由发展中国家政府推出的各种扶贫项目的作用却很有限,因而政府要想有效干预农村金融市场,就必须考虑并充分利用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作用。但已有研究并未定量分析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复杂关系,鲜有文献计量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相关的理论研究比较零散,尚未形成一致的理论框架。这就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可选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立军  湛泳 《财经科学》2006,83(4):53-60
大多数研究表明,中国整体金融发展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它们均未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视角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研究.本文从农村自身经济金融发展层面出发运用1978-2004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资金的不断外流和非正规金融的不规范发展,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现实的出路是遏制农村资金外流,提供更多的农村正规金融资源;规范非正规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