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振康 《江南论坛》2014,(11):57-58
正三千多年前,太伯、仲雍从周原奔荆蛮(现无锡梅村一带),建立勾吴国,开创了吴文化。在这之前的文化,称之先吴文化。由于在文献记载对此几乎是一片空白,对先吴文化的研究,我们倚重于考古学的研究。在考古学,先吴文化是湖熟文化。在笔者的《先吴文化探析》中,对先吴湖熟文化已作了论述,指明"作为吴文化的前驱,湖熟文化应即先吴文化",并对湖熟文化遗址的特点与分布、湖熟文化时代人们生活  相似文献   

2.
王健 《江南论坛》2011,(7):59-61
太伯渎(泰伯渎),今或称伯渎河,相传为吴太伯奔吴后率领荆蛮开凿的一条人工河流。著名民国水利史大家武同举以为太伯渎是中国最古的运河:"征诸历史,最古为泰伯渎。"  相似文献   

3.
吕锡生 《江南论坛》2002,(11):47-47
无锡古称梅里。秦并六国,立郡县制,以梅里为无锡县,属会稽郡,为我国最早的古县之一。太伯奔吴事件,先秦文献如《左传》、《国语》、《论语》皆有提及。至汉司马迁撰《史记》,作《吴太伯世家第一》,始把太伯奔吴,入乡随俗,定居梅里,建立句吴国的史实,集大成地载入正史。太伯遂为后世人们尊为开发江南的始祖。这样,无锡无疑是开吴立国的发祥地。太伯传至20世诸樊,国力逐渐强大,为了对外拓展,便从梅里移都姑苏,称吴。诸樊遵父命为让国于四弟季札,遂采取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法,死后传给二弟余祭,然后传三弟余昧,余昧死传季…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代句吴社会经济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吴,又名攻敔、工(?)、攻(五五)、攻(五五攵)、攻吴、邗、吴。《史记·吴太伯世家》云:“太伯之犇荆蛮,自号句吴。”颜师古注《汉书·地理志》曰:“句音钩,夷俗语之发声也,亦犹越为于越耳。”可见句吴是族称而不是地名。 句吴的居住地,东抵于海,在太湖东南与越族错居;北以长江为界,与南淮夷隔江相望;南达新安江上游南岸;西临澎蠡,与楚为邻。地域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苏南、皖南和浙江北部一部分地区, 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探讨春秋时期句吴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是探讨春秋时期句吴经济形态的特点。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5.
赵龙 《江南论坛》2002,(10):46-46
千百年来,太伯奔吴的事迹一直在江南民间流传,代代不绝。而太伯奔吴的基本事实,则由太史公非常确凿地记述在《史记》文献中:太伯作为长子,三让王位于其弟季历,偕二弟带族人远走高飞,长途跋涉数千里,直奔当时蛮荒之地的太湖之滨,最后定居梅里,也就是今天我们无锡地界,并入乡随俗,“断发纹身”,以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开化了土著居民,受到土著族人的拥戴,建立了句吴国,从而也开创了吴国的历史和古吴文化。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十二世纪,距今约3200年左右的殷商时期,陕西岐山下的姬周国统治集团内由于“嗣位”问题出现了矛盾,周太王古公把“兴周翦商”的希望寄托于孙子姬昌的身上.王孙姬昌是古公小儿子季历所生,季历还有两个哥哥泰伯和仲雍,古公除非废长立幼才能让姬昌顺利继位.出于种种原因,伯仲兄弟放弃自相残杀的流血斗争,逃离姬周国,流亡到长江下游的荆蛮之邦,随乡入俗,纹身断发以避季历.泰伯仲雍兄弟在荆蛮建邦立业,自号“句吴”国.吴民族和吴姓民族的传人们均信奉吴太伯为民族和宗族的始祖神,勾吴国所在的太湖流域由此成了礼仪之邦和人才荟萃的首善之区.  相似文献   

7.
吴氏源流     
史有吴国,后有吴地、吴文化。吴地经济、文化的崛起,都可追溯到吴地始祖泰伯。 远在3200年前,岐山(现陕西岐山县)周部落有一位首领周太王,生有三子,名泰伯、仲雍、季历。太王曾说:“兴王业者,其在昌乎!”昌,就是季历的儿子,后为周文王。当时,王者都传位给长子,泰伯是当  相似文献   

8.
商朝末年,吴泰伯在梅里立邑,始建句吴国。泰伯卒后,由弟仲雍继位,传十七世而至寿梦。从寿梦元年(公元前585年)始,吴国才有确切记年。寿梦时吴国国力开始强盛起来,寿梦自称吴王。在吴国历史上,有被世人称颂的“前三让”和“后三让”的史实,“前三让”是指泰伯让王于季历、仲雍,“后三让”是指寿梦之子季札让王之事。  相似文献   

9.
在讨论泰伯奔吴的研讨会上,有人提出泰伯为什么要奔吴,而不奔齐,也不奔楚或其它什么地方?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试从三个方面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0.
“凡是能够引起旅游者兴趣的,就叫旅游资源”.鸿山已沉沉静睡了几十年,长期以来,鸿山以松散性的自然状态接待游客未加管理和利用,其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宝藏深山初被识”.随着社会的发展,鸿山前人赐予我们的宝贵资源已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因而开发鸿山旅游风景区有历史的、时代的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能性.一、开发鸿山旅游风景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历史的反思与时代的呼唤历史往往跟人开玩笑:泰伯偕弟仲雍三让皇位奔梅里(今梅村、鸿声一带)断发纹身,开拓江南,使这一带成为吴文化的发源地,海内外闻名遐迩,可吴文化公园却建在堰桥.无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周初泰伯奔吴,德播天下,是中华道德文化的渊源,其生平事迹和道德思想被后人弘扬为至德文化。吴地积淀深厚的至德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江南运河则是中国大运河的最早河段。江南运河,曾称江南河、浙西运河、京杭运河,或称江南古运河。江南最早开凿人工运河据传在大禹时代已经开始。司马迁《史记·河渠》云:"禹治水于吴,通渠贯江湖。"江南运河,顾名思义,又是指长江以南、利用人工力量开凿或疏浚  相似文献   

13.
正改革创新,是吴文化的精粹。早在三千年前的商朝末年,吴地先祖泰伯谦让高位,越过重峦阔水,自周原千里奔吴。吴人对他的高尚品质十分赞赏,"义而归者"有千余家。泰伯建都于今无锡梅里,建筑城郭作为藩屏,穿凿沟渠以防旱涝;崇尚正义,治以周礼。而又不拘旧礼,入乡随俗,断发文身,使"周道"与当地的体治相适应,建立"勾吴",创造了新型的吴文化。泰伯当政,"数年之间,人民殷富,教化大治,东南礼乐实始  相似文献   

14.
《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膝者,筋之府也。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以及"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肝藏血、肝在体合筋"等理论启发,用《医宗金鉴》的补肝汤加味治疗肝血不足的筋痹型膝关节痛,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无锡是人文荟萃之地从《史记》记载的泰伯奔吴,到如今三千二百多年历史,无锡地区出了许多名人。市地方志办公室最近作过一次统计,无锡市(包括宜兴、江阴)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点影响的人物,大致有70多人,其中有不少是某些领域的奠基人或开拓性人物。例如,在科学技  相似文献   

16.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揭晓了,奔着最佳外语片奖而去的《无极》早在提名阶段就悄然退场。那厢冷冷清清,这厢《无极》又为恶搞之作《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忙活得热气腾腾。这滋味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似文献   

17.
竹篙     
“竹竿”,广州话叫“竹篙”。“篙”,原指船篙。《广韵·豪韵》:“篙,进船竿,古劳切”。“篙”,《集韵·豪韵》也作“(木篙)”。《方言》:“所以刺船谓之(木篙)”。“居劳切”。音义与广州话俱合。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陶侃)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李白《涩滩》诗:“渔人与舟子,撑折万张篙。”韦皋《云溪友议》:“泊舟江瀨,俾篙工促行。”《太平广记·郑德璘》:德璘使佣篙工者五人而迎之”。“篙工”即撑船工人。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诗:“黄帽传呼睡  相似文献   

18.
    
普通话里“他”、“她”这两个第三人称代词,广州话统称为“渠”,没有性别之分。这是保留了古汉语的用法。《三固志·吴·赵达传》:“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这里的“渠”就是指代“女婿”,相当于今天普通话的“他”。“渠”用作女性第三人称代词的时间较迟,在  相似文献   

19.
隋朝的“大索貌阅”法,是该朝代检括户口、人丁的措施。对此,《隋书·食货志》。《隋书·裴蕴传》、《北史·裴蕴传》、《通鉴》均有记载。下面分别摘引。 《隋书·食货志》: 开皇三年,……是时山东尚承齐俗,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己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於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 《隋书·裴蕴传》、(《北史·裴蕴传》曰):  相似文献   

20.
《广东经济》2014,(1):60-60
正2013年12月31日,肇庆发布《森林之都·美丽肇庆建设规划》,引领肇庆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步伐。到2017年广东肇庆将投资16.89亿建成粤港澳通大西南交通重要枢纽的"森林之都"。肇庆市副市长李天表示,《森林之都·美丽肇庆建设规划》以"总体规划、长短结合、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为原则,建设"进入肇庆、走进森林之都"的现代都市意境。肇庆市是广东省林业生态质量最优、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