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本文尝试根据企业的不同性质,以上市公司为视角,探讨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的构建,认为,在当前,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的义务主体首先应该是上市公司,公开的内容应能满足环境管理机构、投资者与债权人和公众的要求,公开的模式应为统一的独立报告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法律规范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是我国环境法领域和行政法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已对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进行了许多立法创新,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如公开的主体范围拓展不够、公开的内容微观不足、救济制度有待完善、问责制度应当健全。  相似文献   

3.
环境就是我们的生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仅依靠政府和企业进行环境信息公开就会成为制度的瓶颈。破解办法就是满足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构建完善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从立法、环境执法、建立问责制、提升公众参与程度等方面来共同做好环境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政府信息公开的法治基础、政府信息的内涵、政府信息的公开与豁免以及政府信息公开体制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法治基础是必须首先回答的理论问题,正确把握政府信息的内涵是关键,公开与豁免是信息公开制度的重要选择,政府信息公开体制主要解决主管部门和工作机构的问题。只有通过对这几个重要问题的法理辨析,才有助于厘清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质,并为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出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缺陷不是责任不明确的问题,而是问责机制不健全。完整意义上的政府问责制度是政府效绩评估与人事评估的统一,监督制度与权利救济制度的统一。关于公众参与制度,环境法学界的看法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在国家的环境管理和环境与资源开发活动中,公众应当有权依法通过一定的程序或途径参与一切与公众环境权益相关的开发决策等活动、知悉与之相关的环境信息和决策信息、表  相似文献   

6.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完成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企业环境报告书是企业向社会及公众公开其环境信息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了让环保部门有一个工作抓手,方便其管理和评价,针对不同企业制定一个工作指南,规定需公开的信息内容及公开方式,已经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总量控制与排污申报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现有排污申报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环境信息公开和现代信息技术,提出了以Internet为信息公开平台、总量分配为激励手段改进现有排海申报系统。一方面有助于构建公众、企业和政府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环境管理体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解决目前环境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激励企业给出真实的排污信息,减少政府的信息管理成本,提高总量控制和环境规划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界定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核心内容,而正确界定政府信息免予公开的范围有助于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不公开事项是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政府信息业也不宜公开。在立法设定、行政执法与司法审查各个环节,都要严格依法界定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不能任意扩大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管理的手段方法提出新要求,全社会、现代化的环境执法理念促使环境执法工作在发挥社会力量、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环境执法工作信息化方面有所创新。对现代企业承担环境责任而言,需要首先遵守环境法律法规的规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保障信息公开。环境执法与企业自律的结合点是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为更好保护环境,应当借鉴他国做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信息公开与高等教育评估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评估是高校信息公开的一种外部促进力量,如何借助高等教育评估,使其成为实施高校信息公开的载体,是高校信息公开研究应充分考虑的全新视角。文章介绍了国内高校信息公开与高等教育评估的政策支撑和国外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为高校信息公开制度提供的保障,从而提出高等教育评估视角的我国高校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息公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远不能扫除原来的所有障碍,需要制定、完善法律体系和配套制度来保证。系统方法是一种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整体与部分、状态与过程辩证统一起来的科学方法。运用此方法,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构建的可行性,阐述了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和配套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息公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远不能扫除原来的所有障碍,需要制定、完善法律体系和配套制度来保证.系统方法是一种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整体与部分、状态与过程辩证统一起来的科学方法.运用此方法,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构建的可行性,阐述了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和配套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张昭 《宏观经济研究》2012,(12):9-14,48
预算决策信息公开对于保障预算决策的科学有效至关重要,但预算决策信息公开涉及主体多元,程序复杂,只有对其进行规则之治,使信息公开的相关主体及其运作程序法定化,才能保障信息公开的质量,进而确保预算决策的科学有效。因此,本文在系统分析我国预算决策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问题的基础上,对发达国家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借鉴,从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和监督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预算决策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主要着力点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与发展,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逐渐得到重视,豁免公开是对公开的反向界定,所以对免予公开信息的把握,是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关键的一部分,其中,对理论基础的探讨是对这一问题研究的起点。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从法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三个方面进行理论基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匹配后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机制和效应。基准分析表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整体上能够显著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但不同类型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中高收入群体和不健康群体,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效应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主要通过降低城市的客观环境污染、降低居民感知的主观环境污染和增强居民对政府满意度来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政府和公众环境关注度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本文为客观评估城市层面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居民主观福利效应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同时也为实现环境治理和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双赢”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密切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我国第一部中央级的信息公开立法,其部分条款分别体现了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原则、例外和救济等方面内容,在成为解决当下部分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直接依据的同时,也为今后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立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公民的环保行为对生态文明的建设至关重要。论文从信息公开的视角,基于中国综合调查(CGSS)的数据,分析了环境信息公开对个体环保行为和公共环保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一方面,随着环境信息公开程度和社会资本的提高,公民的个体环保行为会增加。与此同时,信息公开与社会资本的交互效应表明信息公开程度越高,社会资本也会越高,公民也会更愿意从事个体环保行为。另一方面,信息公开程度与社会资本对公共环保行为也产生相似的正向影响。信息公开程度与社会资本构成的交互项,对公共环保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信息公开程度能够提高社会资本,进而提高公民的公共环保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信息公开是促进公民环保行为进而治理环境的重要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政府信息公开建立提供优质服务的政府信息平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政府信息公开面临问题及政府信息发布途径、公众获取信息渠道进行了分析,在对政府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提供优质服务的开放型政府信息平台的对策,即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实行档案化管理、不断优化网站加强政府信息平台环境建设、增强个性化空间和网上社区创建公民参政议政平台、设置公众服务中心提供优质服务、增设信息排行榜建立反馈机制等方法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31日正式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公布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通过对2008年5月31日至2009年3月31日期间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分析,检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一年的主要问题,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政府信息公开化是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主体、公众和义务主体、政府需要相互积极影响。政府作为信息的掌握者,需要进一步转变理念,加强和完善信息公开的途径,健全和完备相关的法律制度和保障,从而为公民提供一个可以积极参与的有利环境。而公民也要积极参与政府的信息公开活动,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并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徐聪 《大陆桥视野》2011,(20):45-46
本文介绍环境管理的五个基本手段,即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经济手段、科学技术手段;阐述了环境管理的五个创新,即建立综合管理模式、建立环境会计制度、建立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环保信用制度、建立环境污染有偿举报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