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2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曾明确指出"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推动和谐社会构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而努力奋斗"。考虑到我国属于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就在于少数民族地区,基于此,提出数字经济环境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路径。建设"数字平台"载体,营造一流科创环境;发展生态旅游业,整合区域特色资源;打造特色农业经济,适应市场需求三方面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发展特色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各地经济的重要内容,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结构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内容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所以通过发展特色经济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特色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区位商等指标对西南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得出西南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发展特色经济与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西南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年来,西部地区为了消除弱势,缩小差距纷纷制定了各种赶超战略,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换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但实践证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生态的破坏和浪费.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不断深入的大趋势下,西南民族地区必须走一条能使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得以协调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通过对特色经济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在分析西南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其问题的基础上就特色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之间如何良性互动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赶上发达地区,实现共同富裕,是民族地区的既定目标,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基于恩施州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探讨了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在省级层面,应探索资源要素倾斜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抓好科创、区域协作、数字化服务、基础设施等四个赋能;在山区26县层面,当坚定特色化发展路径,重点当抓好推进数字化改造、开放场景应用、改革先行示范、强化人才建设等四个“硬任务”。数字经济具有跨地域、跨领域、高渗透等特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推动产业变革的必然路径,日益成为加快发展地区推动经济弯道超车的新赛道。根据《2022浙江省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报告》,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十分突出.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发展目标的实现,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战略作用.本文在运用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竞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后发地区的发展定位与竞争战略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一个竞争发展的分析框架.作者认为,解决我国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后发地区的发展,而后发地区的发展定位和竞争战略选择,既应具有现实和实现的基础,也必将对后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其发展定位层面,应使之更趋实际,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在其战略选择层面,应在实效的基础上,使竞争优势与优势竞争相结合,构建起有效的竞争体系,促进后发优势的实现,最终实现其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11—2021年省级层面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民营企业融资约束指数,采用广义矩估计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金融科技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效应与机制。研究表明:金融科技显著降低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水平,且存在金融效率提升和营商环境优化两条实现路径;金融科技对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更强;地区策略选择具有差异,如东部和西部地区可选优化营商环境、中部地区可以选择提升金融效率。基于此,提出规范企业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南民族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是西南民族地区的必然选择。旅游产业结构是产业结构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因此,通过对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状况的分析,说明了旅游业是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9.
叶明 《经济研究导刊》2009,(25):120-121
加快苏北区域的经济发展,尽快缩小苏北与苏南地区之间的差距,是实施江苏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关键。因此,必须正确面对苏北与苏南之间的现实差距,同时要以区域经济的科学理论指导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即苏北地区要主动策应区域共同发展和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积极参与江苏南北联动发展;要以招商引资、推动产业集聚为抓手,加快工业化进程;要着力培育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推进城市化进程;要以优化环境为先导,着力提升区域发展的竞争力。这些是加快苏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当前 ,中国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十分突出。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发展目标的实现 ,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战略作用。本文在运用迈克尔·波特(Michael.E .Porter)竞争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了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对后发地区的发展定位与竞争战略进行了分析 ,构建了一个竞争发展的分析框架。作者认为 ,解决我国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后发地区的发展 ,而后发地区的发展定位和竞争战略选择 ,既应具有现实和实现的基础 ,也必将对后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其发展定位层面 ,应使之更趋实际 ,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在其战略选择层面 ,应在实效的基础上 ,使竞争优势与优势竞争相结合 ,构建起有效的竞争体系 ,促进后发优势的实现 ,最终实现其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从低碳经济与低碳产业出发,对于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方向性选择,构建以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机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文章以体现我国民族地区经济与产业发展方式的数据为基础,围绕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论证了技术创新以及低碳经济、低碳产业对于地区发展的战略影响,并给出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到各种约束机制的制约,中国经济史学处于“失范”与“规范”的动态变化之中.既有技术层面的约束,也有管理层面的约束,还有学界自身认识层面的约束,但这些约束机制的核心是方法论体系的更新.西方经济学与经济史学的发展路径表明,中国经济史学应该突破既有的方法论体系,建立更为科学、更为规范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于民族地区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民族地区应尽快顺应全球化的潮流,抓住机遇,转变发展战略,使我国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再上一个台阶.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是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为此本文针对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张捷 《经济研究导刊》2010,(22):123-12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自身文化的原因大部分还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随着中国经济区域发展的态势,少数民族地区怎样发展,靠什么发展成为地方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选择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区域地方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温州市和包头市的政治经济发展历程,对比发达地区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在发展区域经济中政府应该选择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5.
姚春玲 《经济论坛》2012,(9):112-114
农业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特殊和重要的地位,而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对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又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因此,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农产品区域品牌对民族地区农业经济的作用以及农业经济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而说明农产品区域品牌如何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运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省级层面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在不同区域基础上引入产业结构异质性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差异化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不同区域来看,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东、中、西部各个区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均能够比较显著地提升创业水平.从产业结构异质性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在东部与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省份的影响更为显著;在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省份的影响更为显著.从机制分析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影响创业水平.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支持作用;从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提升区域之间的资源整合力度;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强化其对创业水平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字经济理论内涵构建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测度,并采用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揭示数字经济发展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来源,利用变异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2011—2018年,中国区域数字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4大板块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空间分布呈非均衡性和渐进演进态势,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除东北部外,全国和其他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且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和东北部具有较高的收敛速度;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趋同,但收敛速度不同步.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字经济理论内涵,构建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加权法进行测度,并借助探索性空间分析法、时空跃迁法、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2011—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且区域差异显著,呈东部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数字经济整体上存在空间外溢效应和空间格局锁定特征,较难实现跃迁;全国及区域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存在α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空间因素可加速其收敛,收敛速度呈东部、西部、中部地区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19.
国家区域政策的调整为区域边缘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带来了契机。这种外部政策注入是推动区域边缘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且其新型工业化还具有与农业紧密相连、生态环境约束大等特点,并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区域边缘地区新型工业化过程还面临路径依赖难以突破、容易陷入产业转移的黑色陷阱,以及主导产业选择难、融资难和人才引进难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依靠国家政策的外部驱动外,区域边缘地区还应走产业集群发展与制度技术创新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带动产业园建设与小城镇发展互动共赢,逐步发挥后发优势,以内生发展促进区域边缘地区"中心化"。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区域创新系统和绿色技术创新三维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构建了基于中国经验的工业绿色技术路径选择与地方政府行为理论.对中国14个省市区2008-2018年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欠发达地区,工业企业尤其是国有工业企业绿色发展偏好选择绿色工艺创新;每条路径都有1~2个显著相关的地方政府行为;工业企业无论选择哪条路径都需要强有力的金融信贷干预支持;财政支持行为对工业企业选择路径2和路径4已产生"挤出效应";企业内部因素与区域地理空间要素大部显著影响工业企业的绿色技术路径选择.最后给出了强化制度约束、优化环境规制行为和财政支持的政府行为、加大绿色金融创新力度、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