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岚 《当代财经》2003,(4):59-62
新股上市定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可以量化的因素,也包括无法量化的因素。我们在确定新股上市首日定价及上市后合理定价时,需要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建立回归模型,以得到拟合度相对较好的模型。笔者根据不同的使用用途,给出了三类新股定价模型,籍此可对新股上市首日定价和上市后的合理定价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刘纪鹏  曾斌 《经济》2012,(3):74-75
当人们回顾2011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时,在股市“熊霸全球”的悲凉境地下,一阵阵新股“破发潮”在2011年的股市上显得尤为刺眼.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月6日,2011年上市的285只新股中,77只上市首日即破发,收盘价低于发行价的共有224只,占比达78.6%,包括15只公司股价跌幅超过50%.其中上市以来跌幅最大的庞大集团,从2011年4月上市发行价45元跌到了2012年1月6日最新收盘价5.64元,跌幅之大,令人昨舌,“破发潮”正在倒逼股市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湘中药在深市挂牌开盘就跌破其6元的发行价,收盘价仍低于发行价0.37元,从而成为去年以来首只当日跌破发行价的新股。“新股必赚”的神话终被打破。新股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唇齿相依的关系,使投资者从抢购新股这一搏傻行为中醒悟过来,在扩容速度未得到明显减缓之前,关注后续新股在二级市场上的定位将成为一级市场的投资依  相似文献   

4.
新股上市计入指数的时间选择及测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股上市何时计入指数成为指数编制中一个众说纷纭的难题,如果计入指数的时间选择不合理,将会对指数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分别对新股上市当日和次日计入指数的算法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当日和次日计入指数的缺陷及不足,对我国新股上市计入指数的时间选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自从中工国际拉开全流通背景下新股发行序幕以来,不论是在中工国际身上,还是在同洲电子、云南盐化、大同煤业,甚至是刚刚在香港上市的中国银行,我们看到的只是机构询价的身影,普通投资者对新股发行价没有话语权。应该说,管理层在股改收尾期启动全流通新股发行,继续实行询价, 本意是好的,目的在于通过询价机构  相似文献   

6.
李日 《经济问题》2002,(5):44-45
证券监管机构及证券交易所在新股发生上市过程中职能的划分会直接影响证券市场运行的效率,而目前在我国这两者之间的分工却不尽合理。根据国外经验及我国的现状,目前应建立多层次二级市场,打破上市发行一体化,重新划分证券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的职能。  相似文献   

7.
新股上市首日爆炒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沪市场存在新股上市首日爆炒的情况,其主要弊端在于扭曲了市场化定价机制,加大了二级市场运行风险和投资风险。影响新股上市首日爆炒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制度层面、市场层面、上市公司层面和投资者层面等因素。新股上市爆炒不是简单的发行制度、交易制度改革或交易监管就能解决的问题,防控新股上市爆炒需要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8.
中国股市新股发行的市场冲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跃文  孙舒杨 《金融评论》2009,1(1):109-115
通过建立投资者选择模型,我们对于中国新股发行冲击市场的投资者行为提供了模型化的解释。利用2000~2007年中国A股市场上的新股数据,我们发现了“新股冲击”假说的某些支持性证据.以及新股发行影响二级市场的主要途径,但这种冲击性影响明显被高估了。我们还发现,不参与二级市场的风险厌恶投资者比参与二级市场的风险中性投资者有更强的愿望参与新股申购。减少新股发行负面影响的措施应包括适当提高新股发行价或者平抑新股上市交易价格,扩大投资者参与范围。降低新股发行实际收益率.以减少一、二级市场间的大规模资金流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金融工作者对新股上市首日的超额收益现象(也称“IPO抑价现象”)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券商声誉影响新股收益率方面,西方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成果,但国内学者对于中国证券市场上新股收益率与券商声誉关系的系统研究很少。有鉴于此,本文对西方学者在这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 2 0 0 0年 1月 1日~ 2 0 0 2年 6月 2 0日中国深沪两市所有增发新股的实证分析表明 ,增发新股首日上市的平均抑价率为 15 .6 9%。抑价率小于 15 %的公司个数占总体的 6 7% ,抑价率小于 30 %的公司个数则占到总体的 81%。增发数量 ,增发前一年每股收益和增发市盈率对增发新股抑价率影响显著 ,其中 ,增发数量 ,增发前一年每股收益与增发新股抑价率呈U型的二次函数关系 ,在二次函数的拐点出现前 ,增发新股数量的信息效应大于供给效应 ,增发前一年每股收益的质量效应大于投资效应 ,拐点出现之后 ,则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11.
《资本市场》2009,(8):26-30
改革后的新股发行制度已经运行了一个多月,期间密集发行的多只新股再度燃起了市场“打新”、“炒新”的热潮。由于我国A股市场发行制度尚未完善,加之市场本身还不够成熟,因此,新股上市初期总是难免被爆炒的命运。尽管IPO新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定价的市场化,新近上市的桂林三金、万马电缆、家润多首日涨幅较之过去新股的表现有所收敛,但也分别高达82%、125%和93%。可见,新股仍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  相似文献   

12.
新股又到追捧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股高开是必然,低开是偶然。这一A股市场的"传统"成为投资者们追捧新股的原动力。随着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实施和启动,"炒新"再度成为市场上的热门话题。7月10日,IPO重启后的两单新股桂林三金和万马电缆上市。虽然监管部门对新股上市首日的价格波动做出了明确的限制性规范,同时相当  相似文献   

13.
新股发行方式与上市方式的联动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二级市场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为30—40倍,而一级市场新股发行市盈率为15倍(或以下),这样就造成了股票价格的“双轨制”,从而给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许多问题,变革新股发行方式是市场期盼已久的事。目前新股发行方式变革的焦点主要在新股的定价方面,即如何...  相似文献   

14.
《经济》2006,(6):6-6
红五月,涨涨涨。看来看去,都是“利好”:股权分置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政策利好”;QFII与地下热钱入市,“资金利好”;就连一向被视为利空的扩容,新股IPO第一单,也被解读为“供给利好”——“优质新股上市,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杨爽 《经济师》2011,(10):89-90
新股市场化改革并没有带来投资者期望的结果。新股发行一方面成为发行人与保荐机构的盛宴,另一方面则变成了市场与投资者的梦魇。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的"三高"发行成为新股发行市场的毒瘤。新股破发、中止发行使证券市场赖以生存的投资和融资功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成为了投资者的最大期盼。  相似文献   

16.
首次公开发行和增发新股是股票市场新股发行的两种主要方式。其中,增发新股是上市公司增资扩股时采用的股票融资方式。发行抑价足指股票发行价低于上市价的情况,增发新股抑价则是增发价格低于增发新股的上市价格。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2010,(8):106-106
7月5日中国动物保健品公司(CAH)表示,黑石集团成为了公司的战略投资者。在此前交易所的备案中,动物药品制造商中国动物保健品公司表示黑石将认购CAH即将发行的价值和面值同为4000万美元的可转换债券以及2000万股新股,新股发行价为每股O35新元,合计700万新元。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0月30日,我国资本市场正式推出创业板.如今上市公司已由28家发展到349家.但以当日收盘价计算,跌破发行价的达218家,破发比高达62.46%.创业板做到良性发展,要降低上市条件,建立以做市商制度为主、集中竞价交易制度为辅的交易模式,奉行严格有效的退市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陈海明  李东 《当代财经》2003,(12):42-44
新股发行与上市时间间隔假说认为,新股发行与上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间隔;而这段时间间隔的长短对新股抑价程度有很大的影响;间隔越长.则抑价程度越高。对这一假说,目前理论界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这在实际运用中,则意味着两种不同的政策主张。笔者基于实证研究分析后认为,新股发行与上市时间间隔假说在中国有适用性,因而管理层应尽快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改革目前实行的股票发行与上市联动机制.转而实行股票发行与上市分离机制。  相似文献   

20.
姚刚 《资本市场》2013,(4):12-14
新股发行体制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发行新股上市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第一步,发行监管体制是直接融资当中的个重要环节。在中国资本市场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发行监管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推进的每一步,都是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整体进程密切相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