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随着人们认识的拓展和深化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观,以及对绿色经济有不同的理解。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经济不是以环境经济学,而是以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黑色经济形态是工业文明的产物,绿色经济形态是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形成的,是生态文明时代的最佳发展模式。因此,必须大力推进绿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广义虚拟经济理论提供了观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新视角。从"实体经济"到"广义虚拟经济",从"生理需求"满足到"心理需求"满足,从"看不见的手"到"看不见的心",都表明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增加,还包括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能力的充分发挥和人的尊严等更广泛的内涵。在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转型期,深入研究广义虚拟经视阈中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喻靖文 《时代经贸》2011,(12):27-28
本文分析了“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价值观、追求可持续的发展观、倡导人们选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观、选择转交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和举措、要求加强生态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具有的内在统一性;论述了生态文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两型社会。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关于绿色消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绿色消费反映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反映“人的复归”,“它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发展绿色消费,不仅有利于提高消费质量,提高人的素质,而且有利于发展绿色经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发扬生态文明,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倡导绿色消费,发展绿色消费,将是新世纪带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事。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于生态文明的理解往往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工业环境的矛盾关系,而对于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缺乏关注,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关系。生态文明内涵中的自然维度(人与自然)的一些理念要过渡到人文维度(人、人、社会)之中,这对于北京城市精神的理解是一个重要补充。我们可从“公平-包容”、“协作-创新”这两个脉络论述生态文明的内涵与北京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如今的社会属于真正的信息社会,国家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不再以GDP等纯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标准,以服务、体验等为基础的"以人为本"的经济所创造的虚拟价值越来越成为主导因素,由此产生了新的经济形态,即所谓的广义虚拟经济,它的出现使经济发展更加注重人们的生活、心理需求的满足。而物联网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的延伸和扩展,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与应用,为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引入了一种崭新的服务方式,它正是以人们的体验与服务为特征,我国已将物联网作为一项新的内容纳入到"十二五"规划之中。因此,可以看出,物联网的出现对于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本文将围绕广义虚拟经济的特征,从具体方面探讨物联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6,(4)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的更高形态,它倡导人类、自然、社会人和谐共生,和谐是它的灵魂。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将助力信阳老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超越和取代的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在观念上具有不同于工业文明的显著特征:在价值观上,工业文明否定自然界内在价值,而生态文明肯定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在技术观上,工业文明奉行征服型技术观,而生态文明则秉持和谐型技术观;在消费观上,工业文明坚持消费主义消费观,而生态文明则践履生态消费观;在发展观上,工业文明追求单纯的经济发展观,而生态文明则倡导可持续发展观;在自然观上,工业文明崇尚机械论自然观,而生态文明则强调整体有机论自然观。  相似文献   

9.
发展低碳经济与创新低碳经济理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体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选择,就在于它是对工业文明的黑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否定和扬弃,创造出生态文明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低碳文明在本质上是生态和谐、经济和谐、社会和谐一体化的生态文明社会经济形态。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不仅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理论,还是一种可持续经济发展理论,是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它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公正与和谐以及公众积极参与发展的基础上,它特别强调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生态合理性。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城镇与乡村之间、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区域之间、区域内部各单元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孙梅 《经济导刊》2011,(4):47-48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的社会存在模式,是构建以生态可持续原则为基础的社会存在模式,它是对工业文明所倡导的物质性文化进行的一种转向,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论精神消费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消费力,特别是精神消费力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于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当前精神消费力的水平如何?如何提高精神消费力来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这些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生态文明的战略升位,将主导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我国人民的物质消费趋向简约化,倡导物质消费品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同时,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社会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活动将日趋丰富。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也促使我国要大力发展公共消费品,让个体的消费需求通过社会化的形式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14.
人们的效用满足不仅取决于物质方面,还包括人们心理和精神方面.在主流经济学框架下,仅重视物质利益的最大化是不够的,实际上,“经济人”还必须关注人们的心理、幸福、道德等多层面的感受,只有这样“经济人”才会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这就是说,“经济人”不仅要关注物本利益,还应更多关注人本方面的追求.物本经济强调金钱价值,重视物质利益胜过其他,但忽视人类的自由和福祉,这与人类的全面发展是不相容的.人本经济是在注重物质基础的同时,更多的关注人们的幸福、自由、快乐和情感,这是一个真实的人所不能或缺的.基于这种逻辑,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人类假设是更为合理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15.
从二十世纪中叶算起,人类曾经出现过新旧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发展观。旧发展观强调整个社会的发展要以物为中心,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由于其物本性、片面性、短见性和极端功利主义的缺陷,使人类社会在这种观念指导下造成了自然环境恶化、资源锐减、生态失衡的严重后果,也加剧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纷争和对抗,从而走向社会危机。鉴于旧发展观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恶劣后果,到七八十年代它就被后来形成的新发展观所取代。新发展观强调社会发展必须以人的发展为中心,通过物的发展来实现社会和人的发展,它是先进的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农业生产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农业应定位于同时满足人的心理需求.通过农业生态化发展,提升生态服务价值,创造出远高于物质财富价值的绿色财富,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范畴演进的历时性表明生产力是自然要素和人类社会要素的整合,并以生态和谐与人态和谐的高度有机统一为价值趋向。遵循可持续和谐发展观的逻辑理念,广义生产力是一个以自然、经济、社会、人力、生态、制度为生产力子系统,内部结构关系极其复杂的巨型系统。同时,广义生产力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广义生产力理论整合了多种生产力概念的合理内核,成为从总体角度把握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进程的一般理论。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广义虚拟经济的产业归属、历史演变及发展前景。广义虚拟经济包括若干经济形式,涵盖我国国民经济若干门类,难以用一个具体的产业门类来描述。从三次产业划分的角度来看,广义虚拟经济构成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多个层次。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着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以1978年为比较基点,广义虚拟经济部门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相对于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的横向比较都表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由于广义虚拟经济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并获得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广义虚拟经济在我国未来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文明生态化地演进,工业文明将必然被生态文明所取代。生态文明的内在本质是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它使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经济关系得以复归;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得以修复;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得以均衡发展形成生态生产力;线性非循环经济发展得以转向了非线性循环经济发展形成生态化的经济运行模式。作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生态文明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良性运转的基础之上,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共同生息的完美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