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子鉴 《经济视角》2006,(12):81-82
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获得迅速发展。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在有些地区还表现得比较明显。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一、消费信贷中的风险因素(一)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的收入波动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信用的把握决定了消费信贷的开展程度。在美国消费信贷之所以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消费方式,除个人信用制度比较健全外,银行有周密完备的信用网络,借助于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曾凡慧 《经济论坛》1999,(15):16-16
一、消费信贷闪亮登场消费信贷是指消费者凭信用先取得商品使用权,然后按期归还贷款,以购买商品。它使消费者超过现有收入和储蓄的限制,通过借款增加即期购买力,从而提供更多的需求。消费信贷在西方国家广泛存在,对购买力影响很大。据统计,法国25%的家庭靠银行贷款买房子,美国70%、德国60%、日本50%的汽车销售通过消费信贷进行,尤其在美国,消费信贷十分普遍,消费贷款占整个银行贷款量的20%,个人消费贷款中汽车、住房、日常消费的比例是4∶3∶3,消费者在他们所挣的每一美元中,就有21美分用于还债。在国外,…  相似文献   

3.
消费行为模型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分别给出了无消费信贷和有消费信贷条件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模型 ,阐释了消费信贷的作用机理 ,并结合现阶段中国国情 ,探讨了当前消费信贷政策及其有效性。本文认为 ,人们消费行为表现出收入、信贷、文化三效应。根据国情 ,( 1 )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进入信贷消费的社会 ,增加商品有效供给、提高居民收入以及提供居民相对稳定的收入和支出预期应该是目前刺激消费、拉动需求的主要措施 ;( 2 )保持节俭传统同时 ,大力倡导小康消费文化 ,反对诸如极品消费等不良消费倾向 ;( 3 )采取“低信贷利率、低商品价格和低进入壁垒”的“三低政策”启动消费信贷。  相似文献   

4.
朱德开 《技术经济》2006,25(5):24-27
近年来,我国住房价格不断上涨,但房价仍在消费者承受范围内;房地产开发企业并未出现普遍的暴利行为;居民人均购房与建房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也没有明显的增加。由于公共产品不足,居民家庭教育和医疗支出所占的比重迅速提高,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增强,购房能力相对下降。消费者越来越不敢花钱,也就越来越觉得住房价格高,因此,公共产品缺乏是造成住房价格偏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扩大内需要求人们将即期收入和储蓄存款拿出来,必要时还通过消费信贷,增加对消费品和劳务的购买。然而,人们是否愿意将即期收入、储蓄存款拿出来,是否愿意通过消费信贷购买消费品和劳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支配人们消费欲望和消费活动的两种心理因素:其一是对自己未来收入的心理预期;其二是人们的消费心理。首先谈谈人们对自己未来收入的心理预期。如果人们对自己的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就是说,如果人们认定自己所在单位预期效益尚好且自己的工作稳定,或者坚信自己找得到谋生岗位,自己的未来收入有保障、稳定和可靠,人们就会愿意将即期收…  相似文献   

6.
消费信贷是指金融机构为购买消费品的客户提供的一种信贷业务,它以消费者未来的购买力为放款基础,可以通过信贷方式预支远期消费能力,来刺激或满足个人及其消费需求。近年来,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刺激消费的货币信贷政策,金融机构也相应推出了住房按揭、汽车消费、教育助学,大件耐用消费品等消费贷款品种。但是,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因此,认真研究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促进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是当前摆在金融部门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论发展消费信贷的若干理论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信贷是以刺激消费,加快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未来收入为担保,由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以特定商品为对象的贷款消费;在消费品、农产品、生活资料供给大于需求,信贷资金又较为充裕的供给环境下,城乡居民又具有潜力巨大的住房、汽车、家电、农业生产资料消费需求的条件下,发展消费信贷有助于提高消费倾向,扩大内需,有利于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有利于改善银行经营效益,也有利于完善宏观调控机制;中国现阶段发展消费信贷,应以住房、汽车、中高档耐用消费品、教育、旅游、农业机械等关联度大的品种为重点,以中等收入群作为对象,选择从城市到农村、先大城市后中小城市的市场发展定位;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预期收入信心,改变银行经营观念,不断完善厂商的售后服务体系,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观念,应该是促进消费信贷健康发展的配套条件  相似文献   

8.
论消费信贷与收入、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作为收入的函数,它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消费信贷作为负债消费,也必然与收入密切相关,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是不同的。消费信贷的发展对解决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导致的经济增长缓慢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来自观念和体制方面的因素影响了消费信贷的发展,因此我们应采取措施创造良好的信贷环境,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实证分析表明,居民消费存在过度敏感性,消费由当期收入决定的消费者所占比例不低于68%。收入和就业的不确定性、支出增长的预期、微弱的资产财富效应和流动性约束是导致过度敏感性的主要原因。较保守的消费习惯和利率效应的弱化也对消费的过度敏感性产生影响。为减缓过度敏感性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应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全消费信贷等社会信用制度,抑制住房和医疗等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0.
方春祥  李文辉 《经济师》2000,(9):127-128
消费信贷是市场经济中货币信用发展到一定水平阶段的产物 ,其实质是在消费者和市场之间引进银行这一中介机构 ,为消费者增加购买能力 ,增加消费需求 ,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面对我国买方市场的形成 ,国家从 1 997年底启动了消费信贷政策 ,力图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实际情况与启动最初目的存在很大的距离。本文试就当前消费信贷的“瓶颈”现状及发展消费信贷应采取的对策作初步分析。一、目前我国消费信贷的制约因素1、居民传统滞后消费观念影响和人们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长期以来 ,中国人都是滞后消费的 ,提倡“攒小钱、办…  相似文献   

11.
消费信贷,是金融机构为满足消费者购买商品或劳务需求而发放的贷款。实质上是银行对消费者未来的消费需求所提供的一种超前信贷支持,对于消费者而言则是预期收入的提前消费,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信贷手段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消费信贷的意义,一是能有效刺激需求,引导储蓄转化为消费投资,刺激国民经济发展。二是有利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利于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和提高效率,并且有助于我国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三是可促进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当前,在我国拓展消费信贷有着诸多有利条件。一是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12.
笔者利用1998—2008年30个省(市)的相关数据分析消费习惯、收入、收入分配差距、教育和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以及房价、利率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消费习惯、收入、房价、利率和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都有显著影响;收入、收入分配差距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弹性系数分别达0.83和-0.21;利率和购房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正向影响,但影响不大;教育和医疗等体制改革导致的居民对未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消费信贷是指金融机构为购买消费品的客户提供的一种信贷业务,它以消费者未来的购买力为放款基础,可以通过信贷方式预支远期消费能力,来刺激或满足个人即其消费需求。近年来,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刺激消费的货币信贷政策,金融机构也相应推出了住房按揭、汽车消费、教育助学,大件耐用消费品等消费贷款品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居民消费存在过度敏感性,消费由当期收入决定的消费者所占比例不低于64%.收入和就业的不确定性、支出增长的预期、微弱的资产财富效应和流动性约束是导致过度敏感性的主要原因.较保守的消费习惯和利率效应的弱化也对消费的过度敏感性产生影响.为减缓过度敏感性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应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采取措施提高财富效应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健全消费信贷等社会信用制度,抑制住房和医疗等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保持改革的连续性和平滑性.  相似文献   

15.
胡进 《经济师》2002,(11):46-46,278
三年多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消费需求引致乏力是比较明显的 ,其基本原因就在于这项政策一直在“孤军奋战” ,并没有改变影响消费支出的环境。影响人们消费支出的其他因素 (如 :收入分配状况、社会保障体制、消费信贷政策和消费政策等 ) ,制约了积极财政政策对消费的引致作用 ,致使经济增长的同时 ,消费需求并没有同步扩大。  相似文献   

16.
消费信贷,是指商业银行直接发放给个人或家庭,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教育、医疗、旅游等其他消费的贷款,中国人民银行自1998年起陆续制定一系列促进消费信贷的政策,1999年又出台了 《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大力推动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并没有迅速展开,与社会各方面 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仍存在一些“瓶颈”因素。这些掣肘如果不能得以有效解决,消费信贷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将受到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17.
改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的实现,不仅取决于消费品供给状况和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取决于政府的消费政策和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国内外学者大多关注消费品的市场供求状况、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行为、消费心理、社会的消费结构等孤立的现象,而对制约和影响消费的环境,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如 Keynes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实际消费与实际收入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但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这种函数关系是不稳定的。 Duesenbury的相对收入假说认为,在消费上人们相互影响,存在攀比现象。消费不仅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也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消费具有习惯性,…  相似文献   

18.
张肃  李燕 《技术经济》2002,21(6):41-42
<正>消费信贷又称信用消费,是由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消费者购买消费品或进行消费活动,从而解决了现有购买力与消费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大量增加现期社会购买力,减少现有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 1.消费信贷有利于提高消费倾向,扩大内需。我国经济经过20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产品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但人们的现实收入增长与生产能力的增长还不相适应,因而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社会生产归根到底是为了消费。增加国内的需求最主要的是增加消费需求即增加最终消费。它是三大需求中份额最大的一部分,但已成为目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部分。据有关资料反映:全国主要大商场销售不佳,  相似文献   

19.
电子货币的挑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金融中的电子货币、电子结算技术对银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储值卡可使现金和活期储蓄需求减少;信用卡的普及使用可扩大消费信贷,影响货币供给量;借记卡、电子支票等的普及使用能减少消费者往返于银行的费用,致使现金需求余额减少,并可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现金模拟电子货币会影响到通货的发行机制、减少央行的铸币税收入、缩减央行的资产负债规模等(赵家敏,2000);网上金融交易将使央行丧失货币发行权(谢平,2000).电子货币的上述影响将导致:  相似文献   

20.
王政霞  张卫 《生产力研究》2005,(4):171-173,187
消费信贷作为贷款者向消费者提供的以特定商品为对象的信贷行为和消费方式,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规避风险,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制定了严格的贷款条件,限制了消费信贷的供给。同时,严格的贷款条件,又抑制了消费者申请信贷的积极性。供需双方的共同作用,阻碍着消费信贷市场的顺利发展。而有效的制度通过提供一系列规则来界定人们的选择空间,规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消费信贷市场中的信息搜寻成本和不确定性,抑制由于人们隐瞒信息所带来的风险,降低交易费用,为消费信贷的资金安全和经济价值提供保障,从而提高社会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