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经济》2009,(6):41-41
继三鹿奶粉事件后,王老吉夏枯草“添加门”事件,让网民再次聚焦食品安全,对如何加强监管、提高质量、重视消费,网民有活说——  相似文献   

2.
张启胜  卿惠 《时代经贸》2013,(16):11-14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是政府监管型,民间力量参与较少。本文分析了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政府监管作用的不足、非政府组织监管的优势,结合食品安全相关法规阐述了非政府组织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最后提出观点:改变单纯依靠政府监管而忽视社会组织的监管,建立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相结合的双重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协调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行动,可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自从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它反映出所有奶粉行业营销道德的贫乏,然而它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是思考如何改善今后的做法。本人将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主导,首先找出我国奶粉行业营销道德缺失的原因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三鹿奶粉”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从“三鹿奶粉“事件的悲惨教训中,阐述了对“三鹿奶粉”事件中营销道德缺失所做出的改善。但目前仍有甚者忽视营销道德,在营销过程中变本加厉,不仅危害了广大群众的人身健康。也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瘦肉精""苏丹红""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如何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成为百姓极为关注的热点话题。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提供了法律保障。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将逐步形成有效控制,但纵观食品的生产过程,尤其是结合近年来几次典型食品安全事件的特点,还应看到,对食品安全的控制应结合食品生产的特点,对食品进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从农田到餐桌"监管理念的产生,体现了人们对食品安全与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也为理解当代生态农业建设的意义提供了新角度。  相似文献   

5.
一、食品安全现状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对食品安全最基本的要求,是人民群众健康的保证。然而,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食品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接二连三地发生,如比利时爆发的二口英事件、英国的疯牛病、欧洲的口蹄疫,以及国内发生的瘦肉精中毒事件、工业用油抛光毒大米事件、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事件等。“吃”的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起世界各国和公众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6.
民以食为天。可见“食”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食品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与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都息息相关。从去年的阜阳奶粉事件到今年的苏丹红事件,表明食品质量安全不但是影响消费的大问题,而且是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政府近年来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应执法力度也显著加强,国内食品安全体系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督机制的有效建立成为人们迫切而一致的要求。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在广东省调研视察时提到:食品监管职能的调整,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质监系统…  相似文献   

7.
2008年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引发了国人对奶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很多妈妈都开始为自己的宝宝选择国外进口奶粉,认为国外的食品检测会较国内严格,宝宝吃洋奶粉,应该就多了一道安全保障,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问责意识的提高和舆论监督的加强,工商部门在职能履行中面临的责任风险越来越大。无论是"三鹿奶粉"事件,还是"齐二药"事件,其背后都折射出有关责任人面对风险时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防患不强的问题,给我们深刻的教训和启示。网格监管是当前工商履职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9.
孟菲 《江南论坛》2011,(6):29-30
食品安全是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安定和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重大问题。2008年“三鹿事件”发生后,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日趋关注。最近中央把食品安全问题又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保证食品安全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都有责任。其中,政府主要是制定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并加以贯彻实施,收集食品安全信息并组织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从三鹿事件看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9月,一则三鹿婴幼儿奶粉配方中含有三聚氰胺的报道,使三鹿奶粉事件浮出水面。至此,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大地震开始爆发,在全社会产生了一场乳制品行业的社会责任危机和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