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邵晖 《发展研究》2012,(7):110-114
全球城市—区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大都市新的空间形态。本文主要从制度、经济两个方面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都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因素。制度方面主要是地方政府分权改革和土地市场化改革。分权化改革使得地方政府获得了城市发展的动力基础,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及地域扩展。经济方面从分工的演化和经济全球化两个方面分析。分工的日益复杂化促使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分化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相应演变,反映在空间上就是各类经济体对区位不断的重新选择推动着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资本的流动也成为城市空间变化的基本动力之一,影响着城市土地的重新配置。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的趋势全球化并不是新事物,50年代以来的贸易全球化、80年代以来的资本流动跨国化和近几年的信息流动全球化形成全球化的三次浪潮,全球化已成为所有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国家及地区发展的根本内涵之一,使几乎所有制造业和服务业发生根本变化。1.全球化的推动因素全球化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技术、跨国公司、金融和国际组织四个因素推动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发展全面推动全球化。信息社会通过建立全球数字网络成为全球化进程的物质基础,促进基于网络和无形资产的新型全球经济的出现。跨国公司的发展加速了贸…  相似文献   

3.
京沪高速铁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凸显交通的区位重要性,加速产业布局的大空间范围调整,加速区域空间结构的重塑。京沪高铁是我国建设的一条具有重大影响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开通将会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和相关行业发展以及区域空间结构的重塑。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经济空间结构最新发展及空间集聚合理度判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修颖  于涛方 《经济地理》2007,27(3):447-451
目前长江三角洲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化进入了由计划空间向外向型空间转化的转型阶段。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新特征主要体现在基本形成了具有城市等级体系的核心—外围空间格局,但网络结构和辐射轴还不健全。经过20余年的开放,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重要增长功能的空间单元。从多方面考察,长江三角洲区域仍然是我国未来重要的空间集聚区域,集聚仍然是主要的空间结构过程。  相似文献   

5.
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是创新资源在空间上优化配置的前提,是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的关键。基于2003-2020年DMSP-OLS与NPP-VIIRS连续校正的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实证分析了省域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省域多中心空间结构有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并在工具变量的检验下,结果依然保持稳健。异质性结果表明,拥有双中心的省域和市场化水平更高的地区更能发挥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区域创新的提升效应;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发明专利的影响效应要低于其对非发明专利的影响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多中心空间结构通过缓解资源的错配程度、加速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研究表明,250公里以内的城市空间距离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水平均能有效发挥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球视角下的产业结构开放与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志红 《财经科学》2004,(3):109-112
经济全球化下一国产业发展的突出特征就是产业结构的开放性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受制于世界产业发展波动的影响.在长期的研究中,我们已经习惯了从单一国家视角研究产业结构,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推动我们从全球市场的角度研究一国产业结构形成及演变.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跨国公司及世界性经济组织是经济全球化下一国产业结构开放及互动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国际劳务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趋势与特点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国际劳务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经济全球化促进国际劳务市场需求扩大,流动方向呈现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导致国际劳务市场出现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在跨国公司扩大投资和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全球范围内的人员跨国流动更为频繁,对外籍劳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国际劳务市场规模将稳步扩大。另一方面,人员流动的方向日趋多元化,由过去劳务输出国向输入国的单向流动,发展到双向流动,许多国家既有劳务流出也有流入。其次,人口增长放慢和老龄化导致发达国家劳动力…  相似文献   

8.
在资本流动加速和一体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任何国家的经济都已不可能封闭式自我循环,对外开放已成为当代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随着国际分工、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市场国际化以及资本的全球流动,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浪潮。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它使世界经济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为全球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世界经济通行的规则就是市场经济规则,而只有市场化才能使世界经济取得共同规范与共同语言,抛开市场就根本谈不上全球化。可见,市场化是全球化的基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把世界经济用网络联结成一个日益紧密的整体,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追求效益最大为目标的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既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载体之一,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WTO的加入,中国经济也将全面融入世界经济、按照国际惯例,参与国际市场,进行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9.
国际资本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全球化最有力的推动力量。同时,经济全球化为国际资本流动提供了空间和发展环境,并给国际资本流动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及其有关理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本和产业加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以资本。技术和服务等无形商品流动为纽带的新国际地域劳动分工逐步形成.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及其组合在世界空间范围内的一体化过程。其主要促动力量来自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本文探讨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发展过程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择要论述有关跨国公司成长机制的各种理论和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发展影响.以及由此而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信息化的空间格局呈现为显著的城乡二元结构,这种失衡的空间结构不仅有碍于信息化的公平。也不利于信息化的效率。为了消除信息贫困,缩小数字鸿沟,使得城乡的每个角落都能享受到科技进步的福祉,本文构建城乡互动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希望通过有效的空间发展模式,来调配和引导信息化的空间运行。该模式以城乡合作、互促共进为基本运行前提,以有效聚集、有机疏散为空间配置方式,旨在推进城乡之间信息设施的统筹布局、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信息投资的互为通融、信息市场的相互渗透、信息人才的自由流动。模式的关键在于提高城市信息化的溢出效应,突破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瓶颈,推进城市化与信息化有机结合。城乡信息网络应与城乡经济、人口、交通、技术、社会网络相互融通,提高资源配置的信度与效度,以实现城乡之间全方位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日益深远,但其影响机制也更加复杂。通过微观、宏观双视角定性论述,借助GMM模型对中国283个城市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定量测度,探讨了信息化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信息化与制造业升级存在倒U型关系,当信息化程度未跨过风险拐点时,其对制造业升级会产生促进作用;信息化程度跨过风险拐点后,信息化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信息化并不总是促进制造业升级,信息化是机遇也是挑战,各地区需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工业化水平来发展信息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1-2015年我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电子信息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地级市核心城市之间、城市群内部以及城市群之间技术交易网络结构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交易市场发展不平衡,核心城市之间、城市群区域内部技术交易存在结构性差异,跨区域、跨企业、跨机构交易存在壁垒。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对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慧  甄峰  梁作强  郑俊  魏宗才 《经济地理》2007,27(4):547-552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化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西方经验研究表明,1990年代以来,信息化对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不同国家信息化产生影响的特征不尽相同。文章分析了近10年来信息化对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为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信息服务业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比信息制造业更为显著。通过对边际贡献的分析,江苏省信息消耗对GDP的边际贡献远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信息对经济发展有较强的拉动作用。通过分析失业率和区域差异的变化,探究了信息化对江苏省社会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省失业率表现出驼峰曲线的特点,并且区域差异表现出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星级酒店空间发展格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吉 《经济地理》2006,26(3):451-455
酒店业属于传统服务业的范畴,但星级酒店却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指标性行业。星级酒店的空间发展格局的形成与城市性质、城市历史文化和城市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城市星级酒店空间发展格局直接影响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外向型经济和投资环境的发展,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对广州的星级酒店空间发展格局演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运用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中的“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分析了黑龙江省各个时期煤炭工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得出煤炭工业城市点轴结构的渐进形成过程,并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模式,确定煤炭产业可持续的生态的发展方向,提出空间结构优化的对策,加快煤炭城市的发展,避免煤炭城市经济随着资源的枯竭而萎缩。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息资源整合模式与机制探析——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现阶段,为推进新疆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农村信息资源共享能力,需要构建一套上下贯通、横向协调的“区地县乡”四级农村信息资源整合模式,以及与之协同运作的机制,为新疆农村信息资源整合提供引导和保障,实现农村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还需从完善农村信息资源整合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建设、积极搭建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本地化和实用化的信息资源服务、加快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重点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促进新疆农村信息资源整合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论城区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认为,伴随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区经济发展日益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加快城区经济发展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城区经济发展要立足于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潜力,有选择地吸引相关生产因素集聚,瞄准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为基本方向,强化区域经济特色,创造条件促进产业集群的发育和成长.  相似文献   

19.
研究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优化金融资源空间配置和加快推动金融产业集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德地图提取的POI数据共计250522个兴趣点,运用核密度方法,对我国金融业以及银行、保险、证券业等细分行业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从金融产业整体还是细分行业的空间格局来看,以胡焕庸线为界,东南半壁始终占据显著优势;②金融产业集聚最为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北京、上海始终处于高集聚区;③影响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金融产业集聚的主要因子不同,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人力资源、信息流动、规模经济、政府行为等因子的作用逐渐凸显,城乡居民储蓄、工业化水平等因子的作用逐步减弱;④不同影响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都呈现了增强关系,主要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没有出现减弱和独立的关系。2010年,对外开放水平和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金融业集聚影响的强化作用较为显著;2016年,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比较均衡,人力资源和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金融业集聚影响的强化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0—2019年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中介效应与门槛模型考察科技推广服务业对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呈逐年提升态势,且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效率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存在较大差距;科技推广服务业不仅有助于直接提升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还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驱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科技推广服务业对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科技推广服务业对拥有不同创新能力或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具有异质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