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企业系统——大生企业系统是由张謇创立的。它起步于1895年筹建的通州大生纱厂(1899年5月投产),形成于清末民初。直至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大生企业系统的自有资本总额仍远远超过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立的申新、茂新、福新企业系统。因而,张謇也就成为“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 那么,大生企业系统怎样创业?规模和历史地位如何?试略述之。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张謇以状元身份创办经营大生企业系统而成为名噪一时的“实业大王”。对此,史学界已多有研究。但对他在广泛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丰富的经济思想,涉足者尚属鲜见。故此,本文试图对张謇经济思想的发展道路,作一概括,以求抛砖引玉。并作为笔者探研张謇经济思想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南通大生纱厂与外销东北的大宗土布"关庄布"间存在密切的依存关系,"土产外销"应视为企业"土产土销"的重要补充。实业家张謇在对"关庄布"外销渠道基本走向+运输方式的综合抉择中,采纳了一种有所缺陷的舍陆就水,运输仍旧的传统方案。但在实践中对流程的四大环节均有变革,尤其是完成了"关庄布"在长江航运中新的多港东运布局,又选择"号帮"船队担任北上近海航运任务,使原方案染上了近代色彩,具备了新旧结合,江海有别的区域特色,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近似完美。外销渠道畅通对"关庄布"在东北市场畅销厥功甚伟。  相似文献   

4.
张謇,作为民族资产阶级(右翼)的代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对张謇的全面评价,将涉及近代历史的许多原则问题。本文只准备谈谈张謇实业活动的目的,不打算论及张謇的全部实业活动及其一生。  相似文献   

5.
张謇是清末状元,1894年辞官回乡在南通办实业、兴教育、建城市,历时30年,所办大生实业集团所辖企业一百有三,几乎涉及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领域,将南通建成当时中国的"模范县",成为"一个不靠外国人帮助,全靠中国人自己建设的城市”。  相似文献   

6.
七七 《新经济》2011,(12):14-15
“张季直(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  相似文献   

7.
晚清著名实业家张謇有关经济上的涉外观点很多,且竭尽全力地加以实施,从而推动了当时中国经济,特别是南通地方经济的发展。张謇先生“利用外资以振兴实业”的思想与实践,对我们今天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产业转移升级、资金流动输出的机遇,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仍有不少可以借鉴的地方。举借外债,兴办国内生利实业1、张謇举借外债、兴办实业是在纵观世界经济形势发展中逐步“悟”出来的。在兴办实业之初,张謇尽管碰到资金竭蹶的困难,但由于当时帝国主义入侵的刺激和全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经济掠夺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1989,(4)
<正>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对各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规定的“十不贷”是:1.国家计划外项目不贷;2.非生产性建设项目不贷;3.自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贷;4.小纱厂、小烟厂、小酒厂、小毛纺厂、小炼油厂等不贷;5.经营亏损企业不贷;  相似文献   

9.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专门来到南通博物苑,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称赞张謇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勉励民营企业家富起来以后,要见贤思齐,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无锡杨氏家族从1895年创办无锡第一家近代企业——业勤纱厂,到1937年抗战爆发,祖孙三代从事和参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经营,先后创办了业勤纱厂、无锡电话公司、润车油  相似文献   

11.
张謇在其30多年所从事的创办实业、兴办教育和参与政治等各种活动中,围绕实业与救国;农业、工业与商业;官助与商办;内资与外资;产业与产业;实业与教育等一系列问题上,形成了其十分丰富而又独特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2.
张謇奠定了苏中市镇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基础,建成一批工业、港口和盐垦等市镇,大大推动了苏中市镇现代化进程。张謇为市镇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即以发展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农业促进市镇的产生和发展,带动传统市镇向近代市镇转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经营时间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泉州张泉苑茶庄为典型个案对其兴衰的历史进行探索.树立名牌,维护信誉;广辟货源,保证质量;产销见面,提高利润,是张泉苑茶庄成功的主要经验. 族店不分,争取夺利;因循守旧,不思拓展;生活腐朽,挥霍无度,则是张泉苑茶庄衰败的主要内因.  相似文献   

14.
在青龙河畔,常久公路和掘青公路的交汇点上有一个名闻大江南北的小镇——海门市常乐镇。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清末状元张謇就诞生在这个镇的西市。  相似文献   

15.
顾军 《江南论坛》2009,(9):43-44
廉政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极其丰富的廉政文化底蕴。张謇,作为江海巨子,在兴办实业、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倡导传统勤俭的思想、精神、品德,更有着身体力行的实践和传承。认真研究张謇勤俭理念,并加以弘扬、拓展和创新,对加强当前海门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1853年(咸丰三年)出行于江苏海门厅(今南通海门县、常乐镇。1894年中状元。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激起了张謇的爱国主义义愤,遂决心放弃仕途,投身实业,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自1895年起,张謇在通海地区创办了以棉纺织业为中心的一系列企业,又以企业的获利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以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对于通海地区经济的繁荣,文化教育事业的提高,乃至社会风气的转变,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张謇创新精神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謇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中,是一位引领潮流、颇有作为的开拓者。他倡导“棉铁主义”、力主“开放主义”、注重培育人才,其“实业兴国”主张及做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他的创新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给予我们以很大启示。弘扬张謇的创新精神,加快南通工业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原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一、实业救国,挽回利权的创业意识近代中国,河山破碎,百业凋敝。在黑云压城的神州大地上,一群最能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中华儿女,怀着满腔爱国激情和强烈的民族危机感,把创办实业同抵御外侮紧密相联,踏上了一条无比艰辛的“实业救国”之路。张謇以“设厂自救”相号召,创办大生集团;为了维护和振兴民族航运业,卢作孚白手起家,创办民生公司,成就一代“中国船王”;面对一则巨幅日商广告,吴蕴初发出“一定要研制出自己的调味品,把‘味の素’从中国赶出去”的豪迈誓言,创办天厨味精厂;饱尝洋碱充斥和受人轻辱之苦的范旭东对海盟…  相似文献   

19.
书生的事业     
高超群 《资本市场》2005,(9):109-111
在共和国创立后不久的一次 谈话中,毛泽东说,中国实业界有 四个人不能忘记,“搞重工业的张 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 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 张謇。” 这四个人当中,范旭东的事 业或许是最为艰难,也最具有开 创性的,因为在他之前化学工业 在中国是完全没有基础和传统的。 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国近代的企业 家中,范旭东是最有勇气的一个。  相似文献   

20.
企业并购作为资本经营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引起重视.虽然有很多企业的并购是成功的,但是还存在着大量失败的案例.而这些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都表明,并购后的整合是决定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企业并购整合中,财务整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财务整合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