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农户兼业经营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在我国,农户兼业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着重大作用,但对农业本身的发展却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降低土地产出率和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也障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兼营农业是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农业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宏观背景,从农户经营特征分化视角出发,分析了当前异质性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机理,并利用微观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全职型农户均有较强的土地转入意愿,但普通农户因土地流转市场缺失难以转入土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地租承受能力较强且受到政府支持,转入土地较容易。非全职型农户中,兼业农户基于边际产出拉平效应与社保功能,倾向于维持现有土地规模;工商农户具有较强的土地转出意愿,但土地流转市场缺失、种粮补贴政策扭曲、土地社保功能突出制约其转出土地。据此政策启示:建立健全各类农户创新创业投资的激励诱导政策,促进农户经营特征有效分化,提升农地流转有效供需水平;加快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保制度,消除土地准社保功能,促进农地在各类农户间有序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土地经营的规模研究--小块农地经营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采用施蒂格勒的生存检验法,研究了我国农业土地经营规模问题。从理论上和经验上得出如下结论:土地经营并没有确切的最优规模界限和最优生产模式,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行为当事人将选择交易费用最低的经济组织形式。中国农民在可兼业的条件下,小规模的个体农户的经营方式是符合规模经济要求的。通过对我国农村要素市场的研究,验证了克莱因、克劳福德和阿尔钦假说,在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和农用机械可以拆分、进行跨区作业的条件下,大的机械化农场就不是规模经济的必然要求,而强调走单纯的大机械化农场的农业发展道路的主张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大量的劳动力流失使得以家庭劳动力为主体的小规模农业经营体系已经难以维持。构建具有现代农业特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要通过土地流转来扩大农户的经营规模,实现机器对劳动的替代。然而,现实中土地流转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流转速度仍然很缓慢。本文通过Probit模型对CHIPS2008的8 000户农户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采用IV Probit和2SLS方法来回避内生性问题。本文研究发现:第一,农户家庭中非农就业劳动力比例增大有助于提高农地流动的概率,但非农就业比对土地流转的正面作用会受到来自农业兼业化的负面影响。第二,与非农就业收入水平相比,非农就业稳定性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程度更高,这揭示了城乡分隔体制下的中国小农经营与外国单纯追求利润的企业化农场经营行为方式是有差异的。第三,养老和医疗保险可以减少农民家庭的后顾之忧,降低他们对土地作为社会保障手段的依赖程度。但从具体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有无城市户口对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程度要比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因素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章政  祝丽丽  张涛 《经济地理》2020,40(3):168-176,184
运用1993—2016年中国农户家庭收入构成相关数据,分析中国农户兼业化的时空分布及其演变过程。更进一步采用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建立biprobit模型研究农户兼业化对土地流转市场的影响,细分探讨了农户兼业化对土地转出、土地转入概率的中介效应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全国农户兼业化程度逐年加深,其中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农户兼业进展缓慢;②存在以非农就业、理财投资为中介变量影响土地转出概率和以农机投入、农业补贴为中介变量影响土地转入概率的显著中介效应;③土地转出、土地转入概率随着农户家庭平均年龄增加分别呈正U形和倒U形关系。因此,政府应对不同兼业化程度的农户采取分类管理、针对施策,以激发土地流转,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户兼业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确立了农户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微观运行的主体地位。以农户收入来源为主,并参照其经营性质和经营规模,可将我国现阶段的农户划分为以下五类群体:半自给小规模纯农户;商品性大规模专业农户;以农业为主业的兼业农户;以农业为副业的兼业农户;完全从事非农产业的纯非农户。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户结构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动,农户兼业化愈来愈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在如何看待我国农户兼业化问题上目前有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农户兼业化是世界各国农村发展中的共同现象,因而我国也必然会在小规模土地经营的基础上走上农户兼业化的道路;另一种观点认为,农户兼业化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优化模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振祥 《经济问题》1995,(11):23-25
谈谈农地股份合作问题刘振祥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不仅一些乡镇企业实行了股份合作制,而且有些地区的农业中也在搞股份合作。他们把集体的生产性资产,包括土地的使用权进行评估、作价、折股,分配给农户,使每个农户和每个农村人口都成为股份合作社的股东,而且有的还规...  相似文献   

8.
农地股份合作制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余年来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大发展,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仍然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自然特点、技术水平和农村的社会状况。但家庭联产承包制采取按人均包、肥瘦远近搭配的办法,产生了农户经营的土地细碎化与农业生产现代化之间的矛盾。近几年来沿海一些地区把股份合作制引入农地经营体制,形成农地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是对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完善和发展,是在保留家庭联产承包制基本内核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依法鼓励农户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处于探索阶段,农地产权残缺、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是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约束.农地的合理、有序、健康发展有赖于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农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农地流转市场的健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及其对农户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地使用权和租赁与农业投资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的热点问题。随着中国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户同时耕种这两类土地:自家地和转入地。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分析农地流转变动趋势的基础上,研究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投资的影响。基于来自2000年和2009年6省两轮全国性代表农户的追踪调查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在转入地上的有机肥施用概率和用量要比在自家地上的少;但随着农地租赁土地的稳定性提高,这种投资差异在缩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利用托比模型在农户层次建立了农地市场发育对农业商品化影响的计量模型,并在不同样本集上估计了农地市场发育对农业商品化影响的效应.分析表明,劳动力转移、信贷市场、资源禀赋以及土地市场发育对农业商品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就土地市场发育而言,从总体上来说,在农户层次上土地转入会提高农业商品化程度,而土地转出则会降低农业商品化程度,土地价格对于农业商品化则没有显著影响;至于土地市场发育对于农业商品化的影响程度在不同样本尺度上有不同的表现.最后提出完善农地市场、增加农业信贷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偏低、农地撂荒现象愈发突出。本文结合数理模型讨论了农业服务外包、土地细碎化和农地撂荒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我国9个省区2704份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土地细碎化会加剧农地撂荒的发生率;农业服务外包能够显著抑制农户对农地的撂荒行为;农业外包服务市场的发育能够显著降低因为土地细碎化而引发的农地撂荒的比率。因此,化解农地撂荒问题需要做出多方面努力:通过土地整治与地块互换推进农户土地经营的连片化;鼓励农户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服务外包市场的发育以满足农户对外包服务的需求;合理调整农业布局与规模经营的支持政策,强化农业生产布局的组织化与生产性服务专业化。  相似文献   

13.
田传浩  贾生华 《经济研究》2004,39(1):112-119
农户对地权稳定性的预期越低 ,其租入农地的可能性越小 ,租入农地的面积也越小。土地调整虽然降低了农户对地权稳定性的预期 ,但是它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外出流动 ,增加了农地使用权市场中的供给。在人地矛盾紧张的地区 ,农地供给量的缺乏是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的主要障碍。在这些地区 ,土地调整促进了农地使用权市场的发育。本文利用 2 0 0 0年苏浙鲁 1 0 8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 ,对以上假说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农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  陈功 《经济与管理》2010,24(4):71-7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的收入,金融机构通过资金的支持加快农业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资金的逐利性,必然会放弃投入产出效率较为低下的农业生产。而土地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不仅能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满足农户抵押贷款的需求,而且从长远看,有利于中国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债券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地流转研究观点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正> 中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造成了土地零散分割,农户经营规模狭小,无法实现土地的规模效益和集约化经营,成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障碍,迫切需要土地进行有序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为此,国内理论界围绕如何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行农地流转的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包含交互项的Logit模型分析了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农户收入较低时,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随土地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当农户家庭土地规模处于较小规模时,随着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并不会提高.研究还发现了影响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其他主要因素.针对结论,未来仍需不断加大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宣传力度;针对农户需求差异,可适当结合当地农户有效融资需求划分差异性贷款额度,充分发挥抵押贷款对较高收入农民的有效性;针对大规模经营农户,依据其经营能力和还款能力实施农业生产专项抵押贷款,适当放宽还款时限.  相似文献   

17.
完善农业经营制度关键在于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经营制度尚有诸多不完善之处,这不仅阻碍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而且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我国农业经营制度不完善的根源在于农地产权制度的缺陷,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主要缺陷是集体所有权的模糊性和农户土地产权的残缺性。从总体上来说,完善农业经营制度的关键在于进行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非农就业、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户的非农就业机会越来越多。非农就业工资率的不断上升直接导致农户从事农业劳动的机会成本的提高,进而影响农户的从业选择。农户就业的多元化将对我国农地流转的供给产生深远的影响。要使农地顺利流转,必须提高农业比较利益,促进农地需求,故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家庭承包制下农户经营规模不经济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而发展农户之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被认为是改善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一条重要途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总结过去30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  相似文献   

20.
农地资本化流转与农业投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强 《财经问题研究》2011,(10):120-125
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在于现有分散的、以家庭为主的农地经营模式以及与之匹配的、以农户为主且结构单一的农业生产投入机制不能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求。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不变、加速农地资本化流转、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地经营权资本化流转的最大意义在于以市场机制和农地经营权价值形式实现了农地流转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提高农地经营主体收益预期,激励和吸纳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生产经营,全面建构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且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多元投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现代农业发展投入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