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满足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如果在各级土地上追加投资的生产率下降,使得追加投资生产的农产品的边际产品价格,高于原来由最差的土地决定的农产品价格,在哪个等级的土地上增产农产品更合算,这个等级的土地的边际产品价格就是起调节作用的农产品价格,最差的土地就有级差地租。利润平均化影响生产资料的生产价格和价格,也就影响农业投资,从而影响农产品价格、农业地租和土地价格。  相似文献   

2.
农业集约型增长的内涵和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建强 《经济论坛》1996,(18):25-26
农业集约型增长的内涵和标志□彭建强一、正确理解集约型增长1不同术语中“集约”的含义不同。集约经营一词来自农业,农业集约经营是指把一定量的资金和劳动力集中投入在较少的土地上,而不是分散投入在较多的土地上。标志农业集约经营水平的综合指标是土地生产率。在...  相似文献   

3.
集约经营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集约经营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发展农业生产有两种方式: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前者是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对一定面积的土地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粗耕粗作的农业经营方式。后者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的农业经营方式。马克思指出:“在经济学上,所谓耕作集约化,无非是指资本集中在同一土地上,而不  相似文献   

4.
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相反,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本文主要分析了土地集约经营的意义及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农业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突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逻辑起点和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内含着多重困境.本文论述了实行农业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对我国传统农业改造的作用,分析了我国传统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面临土地产权制度和农业投资困境的约束,提出了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合理确定农业投资主体,增加农业投入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集约经营,《辞海》中的解释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的农业经营方式,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为“粗放经营”的对称,而广泛采用集约经营方式以发展农业,称“农业集约  相似文献   

7.
李文 《经济纵横》1990,(7):55-58
<正> 近几年我国农业的连年徘徊,要求为其注入新的增长因素,寻找新的增长形式,我认为这一形式就是农业集约经营。农业集约经营的实质,是通过密集地使用资金、劳动力以替代土地,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即单产水平,推动农业总产出的持续跃进。一、农业走向集约经营的必然性1、“土地为财富之母”土地构成农业生产最古老、又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增加耕地面积是几个世纪以来农业增长的主要形式,尽管其不会带来单产平的提高,但确实会增加总产出。这种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受到土地供给有限性的制约,有着难以克服的障碍。开垦新土地使用投入耕作,需要非常高的成本为代价。当耕地面积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继续下去就得不偿失了,与其艰难地垦荒,莫如将资金、人力更为密集地投入已有的耕地、发展集约农业。因为集约经营的效益明显地高于粗放经营,从而替代耕地供给。农业向集约方向发展是各国选择的共同趋势。  相似文献   

8.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与土地是相互依存的,即有农民就应该有土地,就象工人有一份工作一样,有土地就会有农民去耕种。农民要从土地中获取最大收益,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必由之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相关制度,加大对农业政策上的扶持、技术上的推广、投资上的倾斜,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正> 社会主义级差地租规律,同社会主义社会的其它经济规律一样,对调节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促进农业集约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级差地租虽然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它“实质上终究只是投在土地上的等量资本所具有的不同生产率的结果。”因此,生产单位和劳动者从事某项农业生产,能否取得级差地租以及取得多少级差地租,关键在于对土地(经济学上的土地包括陆地、水域及与之相联系的一切自然条件)的等量投资能否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又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包括: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组合,生产资  相似文献   

10.
联产承包制度释放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粮食生产发展,但却难以适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按人头在数量和质量上平均分配土地不利于适度规模经营和追加生产投资,同时刺激了农村人口增长。实行土地承包时,在数量上按人头平均分配,目的是为了避免占用土地数量不同而造成承包户收益差别。在质量上平均分配,是为了避免由于使用不同等级土地而造成承包户收益差别。笔者认为,只要自觉运用社会主义地租规律,实行土地  相似文献   

11.
江浙农业规模经营条件和适度规模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苏、浙江两省发达地区出现的农业规模经营是在农村劳动力一定程度地转移之后发生的一种现象。这种农业集约经营方式、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经济发展的结果、但它明显地不同于原来计划体制下形成的集体耕作的经营方式。从经营主体经济收入与非农业劳动力年均收入应当均衡的角度来看.耕地集约经营的适度规模取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程度、人均非农业纯收入水平、农业经营总投入.农业经营总产出、国家农业扶持政策因素、土地所有者与经营方所订协议条件和上地经营的机械化程度。影响农业适度规模的因素还有许多不确定的条件。关于耕地集约经营的适度规模的定量分析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农业生产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形势上看,农业生产的发展已由受资源约束和依靠政策拉动转变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或者说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需求和农业科技的进步。从任务上看,农业生产的目的已由为了解决温饱追求量的扩张转变为为了实现农民增收追求效益的提高。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家庭承包经营在土地经营形式上所客观存在的资源劣势逐渐显现出来,其突出表现:一是承包地块过于零碎,不利于耕作管理,难以实行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二是分等定级、按人均承包土地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以来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农业投资大幅增加,在提升东道国农业生产力的同时产生较多问题。鉴于此,为实现负责任的农业投资,2010年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联合制定负责任农业投资原则。研究负责任农业投资原则及其发展进程,从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食品安全的保障、土地及相关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等方面分析其对我国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农业生产的增长,农业后劲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农业投资的较大增加。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农业生产条件还比较落后,生产很不稳定,迫切需要加强农业建设的今天,研究农业投资问题,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建立一个新的农业投入机制,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正>农业投入结构首先指农业诸投入要素即土地、劳力、资本、技术之间的比例关系,其次也包括诸要素自身的内部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业投入结构在这两个层次上都发生明显变化.现略择其要稍作分析.一、农业投入结构的转型传统农业是因袭世代相传的生产方式,使用土地、劳力、畜力、有机肥、简单农具等常规投入进行的自给半自给性农业活动,其特点是很少资本投入和技术变革.一般地说,人少地多地区的传统农业多属土地投入型,即主要依靠农用地面积的扩张以增加农业产量;人多地少地区的传统农业多属劳力投入型,即主要依靠增加劳力投入实行集约经营,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业产量.现代农业则是现代科学技术渗入到农业各个环节的高产高效的商品农业.现代农业科技有两种形态:一是附加在各种现代农业投入物上.如农用能源、农业机械、化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用地流转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农用地不具有流动性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农用地流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用地的流转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农用地规模经营与集约经营的有效途径。分析农用地流转模式与机制,规范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科学合理地配置农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探寻土地制度与农民增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利群 《经济论坛》2003,(21):68-68,66
一、目前的土地制度制约了农民增加收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农村开始实行以土地均分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在全国得到推广,延续至今。起初,它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村温饱问题迅速得到解决。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承包责任制的缺陷开始显现,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弊端更加突出,现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1.生产规模小,分散程度高,经济效率低。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农业生产应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竞争力。这也是当今世界农…  相似文献   

18.
公司化与集约化:中国农业经营组织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的变迁经历了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承包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等阶段.特别是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这种体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出来:一是家庭分散经营更加剧了本已高度稀缺的土地资源承包的有限性,影响了土地的规模经营.这不仅大大限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不利于土地区域性种植、机械化耕作和集约经营,而且增大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使劳动力及农业固定资产得不到充分利用,加上土地流转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限制了农业资本投入,因此不利于农业投资者开发,也不利于土地向农业技术能手转移.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年的时间,在有关农业产业化的研究中,更多的经济学家把视角放在农业产业化概念内涵的界定与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创新的研究和探讨上.而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适度规模经营就成为提高农业产业化绩效所避免不了的话题.据此,我们通过对长期土地承租合约和农业产业化绩效关系的论述,在理论上得出结论:农业产业化绩效的高低和土地承租合约有关,长期土地承租合约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绩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梳理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以湖南雪峰山集团为例.首先,分析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效益:拓展经营领域,实现企业发展新空间;投入资本技术,实现农村农业优质发展;实施全产业链经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其次,剖析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存在的风险:涉农时间短,竞争压力大;投入成本高,收益见效慢;土地流转不稳定,侵蚀农民权益.最后,提出了优化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对策建议:重视品牌效力,突出企业特色;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资金运营效率;保障农民权益,促进企业农户长期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