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能力、基础创新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在环杭州湾区域内生技术创新能力有限时,应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投资,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的国际化趋势和组织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跨国公司与FDI理论中,跨国公司往往将技术创新机构设置在母公司,以便最大程度地控制技术优势、保持与战略核心部门的密切联系。早期的跨国公司即使有海外研发机构,也多数会选择投资环境较为优越、经济发展较快的发达国家和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企业竞争向深层次、高级化发展,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开放的大环境下,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呈现出国际化发展趋势,其技术创新活动扩展到了母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海外研发机构的设置不断增加。一、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国际化的动因分析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国际化对其本身的影响是…  相似文献   

3.
李宏艳  王莹 《现代财经》2007,27(5):38-42
随着跨国公司当地化趋势的显现,研发投资对天津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日益加强。但与一般FDI相比,跨国公司在天津研发投资相对滞后。分析跨国公司在津研发机构的投资影响,我们应通过促进出口贸易、扩大投资、解决就业、提高收入水平、拓宽技术创新等途径加快天津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既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发展呈现出了研究开发全球化的趋势.本文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了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梁峻芳 《经济前沿》2006,(10):24-26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尤其是中国入世以来,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立研发机构,这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重大调整,是伴随着生产本土化,管理本土化,品牌本土化和采购本土化而出现的新趋势,本文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的现状与趋势为基础,剖析了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的内在本质动因及外在推动因素,并就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毛剑峰 《经济师》2001,(12):75-76
文章借助传统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 ,提出我国的中小型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时 ,在与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竞争中所取得的小规模市场优势、技术创新优势及信息优势 ,并用静态和动态的数学模型作了具体解释 ;从宏观的角度对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作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在科技全球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是全球技术竞争的主角和技术与创新全球化的最重要驱动力量。从跨国公司全球技术创新竞争的角度,研究了技术创新竞争力的新内涵及其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一直处于技术创新的前沿,这与其对研发活动的直接资助密切相关。发达国家设有专项基金,能增强企业研发的积极性;激励中小企业持续创新;有完善的科研资助体制,能有效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资助手段多样且灵活高效。目前,我国直接资助研发活动面临研发投入较少、资助的研发类型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投入过低等问题。为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要在加大资助规模的基础上重视基础研究,建立多元化的资助体系,扩充中小企业融资途径,并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提高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出现分散化趋势,并且研发外包日益增多.即跨国公司将价值链上研究开发环节外包给外部企业,以达到合理利用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创,跨国公司在全球的经营发展也深受其影响,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获得的利润不降反升,在华研发机构所处的战略地位在不断提升,其角色演化进程在提速。为探析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角色的演化路径和驱动机制,从演化经济学视角,并结合运用企业资源基础理论、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全球化和区域创新网络理论,分析在华研发机构角色演化过程,以此来系统地厘清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角色演化的内在机理,进而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维持竞争优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于娜 《技术经济》2014,(5):50-54
考虑到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滞后性,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跨国公司当期和前1~3期的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数和产值对中国企业当期的对应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存在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溢出;不同方面的技术溢出的同期效应不一定大于滞后效应,即跨国公司前2期的研发投入对中国企业当期的研发投入的影响要大于跨国当期的研发投入对后者的影响,跨国公司当期的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数对中国企业当期的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数的影响最大,跨国公司前2期的产值对中国企业当期产值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外资R&D与中国的自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外商在大陆的R&D投资与中国自主创新的相互关系,及如何实现内外资R&D支出的平衡。近年来,中国的R&D投入迅速增长,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同时,随着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外资在中国的R&D投资影响日益扩大,研发经费占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的比重达27%。在一些科技实力较强的国家,这一水平基本在30%左右。而科技实力最强大的美国和日本,这一比值更低,分别不超过15%和5%。因此,外资R&D的快速发展对中国自主创新战略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在分析了近年来科技创新与外资R&D发展背景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外资R&D在中国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封平衡外资与本土创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引领本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新举措,涉及宏观层面的创新战略和政府科技管理机构调整、中观层面的专项计划和平台建设以及微观层面的机制创新。通过对这些新举措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从围绕创新链统筹配置科技资源、创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模式、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各环节信息化建设等3个方面,为强化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未来挑战,新加坡不断加大公共研发投入规模,同时调整公共研发投入体系。近年来,新加坡更加注重部门与统筹投入兼顾,全方位支持创新活动和关注研发与经济社会关系,并通过新设或改造公共部门实施这些变革。这些做法促进了新加坡通过公共研发投入实现国家目标,对我国当前财政科技投入从分配到协调的转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我们应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不断调整投入重点;既要强调自由研究,也要进行科学评估;建立多环节协调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科技国际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研究科技国际化的特征和测度指标,从人才、企业、产出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科技国际化的现状和问题。结果显示:我国出国留学和归国人员不断增加,我国学者发表的SCI论文和国际合著论文快速增长,跨国公司加强在华研发和企业并购;但我国人才流失高于人才引进,研究机构中外籍人员所占比例较低等。可以说,我国科技国际化整体水平仍然较低,突出问题是我国在科技国际化进程中主导性不够,我国必须从战略层面加强对科技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技持中国企业加大海外研发,鼓励外资研发机构更多地实现技术溢出,从而更好地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尽管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德国联邦政府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推动下,2009年德国科技发展呈现出: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创新能力保持领先、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科技有力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并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海洋技术、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环境与节能减排等多个重要技术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6—2011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相关数据,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方法探究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区域技术创新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向调节研发投入与区域技术创新的关系,即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更完善的地区的研发投入对区域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8.
王方  李华 《技术经济》2013,(10):32-36
利用2006—2010年我国R&D经费投入、R&D人员投入、技术市场成交额、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的数据,运用灰关联分析理论,研究了R&D投入结构与技术交易规模的关系。结果表明:R&D投入结构与技术交易规模有密切关系,且R&D经费投入相比R&D人员投入对技术交易规模的影响更大;政府和企业作为R&D经费的主要来源,两者的R&D经费投入均与技术交易规模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其中政府R&D经费投入对技术交易规模的影响更大;合理配置R&D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投入结构,有利于加大技术交易深度、扩大技术交易广度。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了高技术服务业研发机构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0—2011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7个细分行业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活动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了2010—2011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7个细分行业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效率,比较了各细分行业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效率差异,并分析其原因。进而利用理想点模型,对2010—2011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排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效率总体良好,但行业差异较大。最后,提出促进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与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强国相比,日本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已跻身于世界宇航大国之列。近年来,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卓越成就,着实令日本感到不安。日本已开始加快其航天产业发展步伐,并通过颁布和修订相关法律、加强统一领导和协调、确保财政预算、发挥技术研发优势等一系列措施,参与激烈的国际航天竞争。通过对日本航天产业技术动向及未来发展构想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对我国航天产业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