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环境,人们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等社会活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城市,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城市景观和城市景砚设计逐渐诞生和发展起来.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景观也经历了从注重"殿堂"列注重"生态"的转变,然而,随着城市越来越快速的发展,由于城市形象提升的需要,要求城市景观在设计过程中要加入城市文化的内涵,然而正是这一城市形象提升的需要在某些时刻却变了味,人文因素大大的冲淡了生态因素在城市景观的重要作用,而我们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从业者,必须清楚地看到,城市景观设计所面对的整个城市生态系统,我们必须正确的运用景观设计的方式、方法,来完成城市美化的需要、同时也要保证城市景观在城市整体环境中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景观的观赏上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设计师如何能够把握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氛围,让人们能够得到功能上的满足,也能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成为在景观设计中致胜的关键。因此,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意识到,在景观中融入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是很有必要的,具有地域文化的景观能够引起人们精神上的共鸣,能够得到更多的肯定。本文重点介绍了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系统的了解了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并且研究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实例。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绿色建筑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涉及景观专业,同时更需要掌握各类生态技术、低碳工程技术的应用,使其能够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有针对性的发挥作用.本文探讨了绿色建筑居住区对景观设计的要求,举例说明了某绿色建筑居住区绿色景观设计、水景观设计以及绿色文明的主题小品设计实践,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延长整个居住区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我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量"的积累的同时,人们的需求向"质"提出要求,"安全、便捷、舒适"成为社会对现代公路的基本要求,如何提供舒适的公路行车环境很大程度上依赖不断完善的公路景观品质.浅谈个人对公路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过程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小区,倡导以人为主的绿色空间环境,营造出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环境,以达到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化时代,科技高速发展,人们赖以生存的城市正在向智慧型城市转变,并不断将科学技术整合到创造性活动之中。景观作为城市系统的一部分,具有艺术形式与人文内涵,需要满足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景观的交互设计注重功能优化与美学提升,成为解决传统景观弊端的方式。从交互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出发,对交互景观设计策略与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智慧城市背景下的交互景观发展优势与必要性进行论述,研究交互景观发展现状。以北京海淀Smart能量公园为例进行交互景观的设计分析,提出交互景观设计策略与方法,并对交互景观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地,中国的一些现代景观设计也呈现出随波逐流的态势,模仿和照搬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前卫思想和先进技术形式,忽略了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内涵.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体现环境对人的关怀,而"以人为本"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具有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城市化的极度扩张带来的众多问题,使人们对生存的真正意义产生了困惑与无奈,于是将目光投向寄托着栖居理想的田园村落.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人们对城市道路景观审美要求不断提高.城市道路的景观如何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能符合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同时还要体现城市的特色,促使城市的发展,这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我国景观设计的历史与现状来分析我国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说说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最后对中国传统园林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人们对城市道路景观审美要求不断提高.城市道路的景观如何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能符合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同时还要体现城市的特色,促使城市的发展,这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小区,倡导以人为主的绿色空间环境,营造出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环境,以达到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老石库门、东北的瓦房……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老式住宅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走在都市中的人们看到的是林立的高楼大厦和一排排整齐的城市住宅区.古人云"家,居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家"的概念也随着时代变迁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需要具有安全感、家园感、花园感和归属感的"四感"空间."人居环境"逐渐成为了景观设计中的关键词,住宅景观设计的人性花关怀也更多地体现出来,一个将优美的自然景观和良好的生活氛围融为一体的空间才是最理想的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13.
对于景观设计教育有着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然而,在不同时期,不同学校所涉及的教学理念及课程设置都有所不同,而这些不同会直接景观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基于这个主题,通过对景观设计教育的理论研究状况,及专业发展状况的分析,指出景观设计教育应在教学理念上的创新,课程设置上创新。以期对景观设计教育现状的反思与关照,将有助于增加高校景观设计人才培养的社会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景观设计学视角的红色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红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要景观设计学的全面介入.文章在分析红色文化遗产的含义及保护背景的基础上,从景观设计学的相关理念视角出发,论述了景观设计学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居住的环境也更加注重。因此,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要始终以人为本,设计师灵活的设计思维完全要从人的视觉上与精神上出发,使人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环境的优雅,但同时又可以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平与欣赏价值。本案结合个人多年景观设计经验,主要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进行思考分析与相关阐述,并系统论述了园林植物景观对环境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旨在为广大同行提供经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相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人类活动造成的城市景观破碎化已成为众多环境问题的根源.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必须针对这一问题做出回应,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的需要.利用生态设计原理,对城市的景观设计谈了一些见解和看法,说明了生态设计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生态设计是一个过程,不是产品;生态设计更是一种伦理.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人们对居住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住宅的选择不仅注重内部空间的组合,更看重其外部景观的设计及品质,外部景观设计已经成为评价一个住宅环境体系好坏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现代住宅景观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地域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到现代住宅景观设计在经济模式、材质选用、植物配置、设计规划、施工运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运用低碳生态理念,住宅生态系统,售后消费者反映对现代住宅景观进行更深层次的自然价值、人文价值、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取向的定位.不仅旨在为人类建立一个生态、经济、低碳、宜居、多元的住宅景观,同时也对现代住宅景观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锐 《大陆桥视野》2016,(14):352-352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迫切程度的增加,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植物配置作为影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已成为了现阶段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设计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将基于笔者工作实践,重点围绕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展开探讨,以期为提升我我国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水平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城市夜景观是城市景观在灯光等的作用下所展示的夜间形象,是城市美学在夜晚的具体体现.城市夜景观设计是对城市夜间景观环境形态的合理组织和总体规划,也是展示城市发展和体现城市个性的艺术设计.城市的夜景观设计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条件下对城市环境提出的更高要求,其实质是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所引发的精神追求.城市夜景观设计主要应遵循整体性、动态性、地域性、时效性、创新性、经济性和单纯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该文探讨了乡土景观的含义,论述了解读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提出乡土景观是指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和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现在大地上的投影.因此,乡土景观是包舍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镇、聚落、民居、寺庙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这种乡土景观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