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综合考虑建设用地需求的驱动因素、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驱动力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模型,预测未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同时,引入供地约束系数对其进行修正。运用此模型验证徐州市过往年份的城市建设用地数量,具有较高的精庹,并用其预测了未来建设用地需求总量。  相似文献   

2.
应用地理空间模型定量推演城市空间增长,进一步探索市域城镇等级体系结构和空间功能分区,提高建设用地演化模拟的应用导向性,是当前城市模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常州市为对象,以约束性元胞自动机模型为基础,集成邻域思想、约束条件、空间聚类、Logistic回归、演化迭代等要点,构建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模拟预测模型和计算实验系统,探索基于城镇建设用地模拟的城镇规模体系情景分析方法。利用五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信息源,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剖析城镇建设用地拓展的微观机制和地域演变模式,并通过引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因子,采用用地转换规则差异代替驱动因子差异来优化空间聚类算法,模拟和预测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和空间布局;在此基础上论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适用性,并基于人地挂钩机制预测各级城镇人口规模,为常州市相关空间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环渤海地区10个主要城市2002—2010年间的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地价和第二、三产业经济总量面板数据为依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城市土地建设用地面积、地价对第二、三产业经济总量影响的定量分析,并讨论二、三产业经济总量与建设用地面积、地价的弹性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区域性的综合规划,为地方性的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和法律依据.建设用地的有效供给是地方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核心,也是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为了切实搞好常德市鼎城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之更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必须切合实际地搞好建设用地需求规模和布局的预测.采用灰色系统模型,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建设用地发展与GDP、总人口、市镇人口、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密切相关.基于这些因子,采用灰色系统模型法、建立GM(1,1)灰色模型,进行了2010年和2020年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预测.GM(1,1)模型可以进行长期预测,但预测仅反映一种趋势,综合考虑驱动因素的灰色线性组合模型更具有预测的可靠性.利用GM(1,1)模型和线性模型组合,进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现状的特征,并利用信息熵的基本原理,利用均衡度及优势度对近10年来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结构的动态演变进行分析,提出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结构调整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6.
城乡结合部特征及划分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城乡结合部的特征(一)基本特征城乡结合部地区空间景观突出表现为用地松散,用地类型多样,如城市用地可分为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而农用地又可分为菜地、粮田和果园等。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农用地迅速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建设多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建设用地选址随意,宏观布局常出现插建、散建局面,居住用地、工业生产用地与农业生产用地混杂,互相分割,但由于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总体上表现为建设用地多分布于近郊区,并且有沿交通线路呈向外辐射的趋势;而农用地多分布于远…  相似文献   

7.
运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综合扩展系数、泰尔指数等分析了陇海—兰新—北疆沿线城市建设用地时空差异,以期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中为不同城市建设用地供给方向的确定奠定科学基础。结果表明:①在时间上,1991—2009年陇海—兰新—北疆沿线城市建设用地绝对和相对差异均呈扩大趋势;除仓储用地外,其它类型建设用地相对差异呈上下波动或小幅下降趋势;建设用地综合扩展极化现象明显,且整体上城市综合扩展系数陇海沿线城市大于兰新—北疆沿线城市。②在空间上,2009年陇海—兰新—北疆沿线50%以上城市人均建设用地超出国家Ⅳ级标准上限,尤其是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各类城市建设用地区域分布的差异度不同;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其经济效益之间并无直接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8.
朱雪欣  王红梅 《经济地理》2011,31(4):660-665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规模划定方法的研究在城市快速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当前,是土地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利用相关分析、统计分析、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等手段,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划定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的方法,并将佛冈建成区周边地块划分为农地保护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五个功能区。同时,结合政府管理部门、规划环保部门和开发商等的不同行为主体的博弈分析,综合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展的时序、方向和位置。结果表明:提出的确定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规模的方法是比较实用的方法,能够方便不同主体参与到规划中,以达到合理确定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住宅建设与开发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中主要问题.城市发展中存在着用地结构不合理、用地效率低,城市建设的短期行为.本文以唐山市丰南区双湖里居住区为例,本着规划设计为改善城区环境,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对其设计指导思想、道路交通组织、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新技术的运用等方面提出了的规划设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城市用地供需状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京鸿  刁承泰 《经济地理》2003,23(4):504-507
首先从供给数量和供给质量两方面,分析了重庆市区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状况。耕地在重庆市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来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供给数量有限;受重庆市区自然条件的限制,城市建设用地的质量较差,表现在坡地多、平地少,冲沟多、地块小,难建地多、宜建地少,所以,重庆市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能力相当有限。其次,分析了重庆市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状况。从城市GDP的增长、重点建设项目和城市人均用地水平的提高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的未来需求趋势。结论是:重庆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相当有限,而需求量很大;随着未来重庆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用地的供需矛盾将成为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为重庆的经济发展提供用地支持和保障的角度出发,文章就此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City is a coupling system of economy,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The urban environment is a supporting system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Taking the urban area of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indicator system for assessment of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from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es by software SPSS11.0. Meanwhile, the weight was assigned for each indicator basedon the load of the first proper principal components. Through computation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l set upaccording to the knowledge of statistics, the paper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situation of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environment and economy in Chongqing developed well from 1996 to 2004. Finally,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ordina-tion in the coming years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2.
重庆都市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进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孝坤  韦杰 《经济地理》2005,25(3):387-390
城市是一个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城市环境是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以重庆都市区为例,借助软件SPSS11.0,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表征环境、经济系统效益的指标并建立协调发展评判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载荷进行指标权重赋值,并根据离差分析原理建立协调发展度模型。运算结果显示,1996—2002年重庆都市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类型呈现由勉强协调经济滞后型到初级协调经济滞后型到中级协调经济滞后型的演化轨迹,最后提出了经济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市群区域创新一体化对促进区域内部资源优化整合,带动周边城市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使用随机前沿知识生产模型研究了成渝城市群及珠三角城市群创新潜力,并采用一步法的创新非效率模型分析了影响创新潜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创新阻力的减少,成渝城市群及珠三角城市群的创新效率在不断提升,且差距逐渐缩小;相比于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拥有更大的创新潜力。同时,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创新效率差异明显。为进一步提高各城市群的创新效率,应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开放,加强政府对创新的扶持力度,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工业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14.
西宁属于西北高海拔半干旱地区,具有年均降雨量 少、蒸发量高的气候特征。城市道路是城市径流雨水产流的主 要组成部分。西宁现状城市道路均采用传统快排方式,存在雨 水利用不佳、污染城市末端水系生态环境等问题。根据城市道 路等级、下垫面及现状植被生长情况,分析西宁海绵城市建设 试点区道路改造项目的特点,定制城市道路海绵化改造的技术 路线,分类探讨解决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初期雨水的径流 污染控制及雨水利用问题。根据已完成海绵化改造的8条道路 的经验,提炼西宁城市道路海绵化改造模式,以期为西北半干 旱地区城市道路海绵化改造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园的可达性评估除了基于交通(距离、时间、 成本)的可达性外,视觉可达性、心理可达性也是度量居民对 公园服务获得感的重要内容。从交通可达性、视觉可达性和心 理可达性3个维度,构建可达性评价模型和计算方法。选取重 庆市3个城市综合公园作为不同发展时期的代表,对距离公园 边界1km区域内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到发展期, 3个维度的可达性均明显增加;至成熟期,交通可达性趋于稳 定,视觉可达性下降,心理可达性持续增加。在空间分布上, 交通可达性和心理可达性呈现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趋势,视觉 可达性在不同方位上差异显著;综合可达性由早期的“同心 圆”模式分布逐渐演变为“偏向”式聚集,在某些方位上呈现 跳跃式分布。多维可达性的动态评估能有效挖掘城市公园的潜 在服务功能和价值,客观评估城市公园布局的公平性和居民 对公园的可获得性,让更多的人包括弱势群体能够共享环境 福利,为城市公园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和旧城更新提供科学 依据。  相似文献   

16.
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处于中西部结合地带,承中启西,是我国经济战略东移西进的必经之道。如何发挥该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功能,带动该区域经济的发展,是解决中西东部经济发展不均衡、完成中华复兴的关键所在。虽然本区域有南阳市、十堰市作为竞争对手,但襄阳市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已无悬念。区域金融中心是区域经济中心的最高形态,把襄阳市发展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发挥其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可更有效发挥其区域经济中心的龙头作用。鄂豫陕渝毗邻地区金融中心的定位是:次区域、专业型;应该采取政府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大城市居住区位演变浅议——以重庆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盛元 《经济地理》1996,16(2):12-17
城市是人口聚居的地方。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居民的择居行为和居住区位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本文拟通过对重庆市居住区位变化的分析,对我国现阶段大城市居住区位的演变趋势和基本规律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秦学颀 《经济地理》2002,22(1):115-119
在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结构和定位结构中,都市旅游被定位为重庆旅游的中心。而都市旅游的灵魂是文化。要发展重庆的都市旅游业,必须充分认识和挖掘重庆的文化价值,培育有较高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重庆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人文山水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三个方面。在发展重庆都市旅游时应对文化遗产进行现代化包装,开发“巴渝文化”、“抗战陪都文化”、“都市风貌”这三大品牌,突出景区主题,注重旅游的观赏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发展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结合绝对经济联系和引力模型等理念和方法,评价了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市内区县发展的辐射带动程度。通过设定和试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3种空间计量模型,优选出空间误差模型用于评估重庆两江新区辐射带动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力度。结果显示:重庆两江新区辐射带动重庆市内区县的拉力效应不太稳定、推力效应尚未形成,但综合推拉力效应呈上升趋势,表明重庆两江新区具有成为增长极的潜力;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市内区县的辐射带动力主要受到消费、投资、财政投入、城镇居民收入提升以及利用内资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到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城镇化率等因素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