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译文选自科茨1987年发表在《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上的《长波和积累的社会结构:一个评论与再解释》,该文于1994年收入科茨、麦克唐纳、里奇共同主编的《积累的社会结构:增长和危机的政治经济学》论文集。科茨在1994年的论文集中,对1987年原文进行了题目改动和部分删减。变化如下: (1)把文章题目改为《解释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 (2)删减了“资本积累的相关理论”这一部分内容;(3)1987年科茨一贯用的是“长波”概念,而1994年论文集中,科茨引入了“长期波动”概念。对此,科茨作了简要说明: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早期表达,采用了“长波”概念,是指与康德拉季耶夫和熊彼特著作相联系的50年长周期;而后,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支持者们转而使用“长期波动” 概念,目的是要表达长期快速增长和长期停滞的交替,而不是要表达某种周期性的、规则性模式。 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具有三个重要理论价值。首先,SSA 学派有助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走向“具体化”。SSA 学派构筑了一个“中间层次”的分析范式,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 原理,具体化为“积累过程—积累的社会结构”。其次,SSA 学派揭示了资本主义危机的本质。SSA 学派用“积累的社会结构” 来解释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长期经济波动,认为SSA 的建立与崩溃是资本主义经济繁荣与停滞更替的根本原因。例如,科茨将1982年以后至今的SSA 定义为“新自由主义SSA”, 并认为这是2008 年资本主义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根源。最后,SSA 学派的经济思想和分析方法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转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攻坚期。运用SSA 方法,研究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所需要的制度结构和制度条件,有助于更好把握和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助力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论长波     
资本积累过程存在着长期波动。经济长波是西方非主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长波内在机制的不同解释形成了三种影响较大的长波理论。但如果把积累率的波动置于长波分析的中心地位,则长波并非决定于单一因素,而是取决于技术、制度、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第四次扩张长波,并于20世纪70年代转入长波下降阶段。对于80年代是否出现了新的扩张长波,左派学者有不同看法。本文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7年,在信息技术革命、新自由主义制度调整和经济全球化的共同推动下,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确实经历了一次新的扩张长波。而2008—2009年的金融—经济危机则开启了萧条长波的新阶段。对于当前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在长期波动中所处的历史阶段及其特征,我们应有恰当的认识和积极的应对。  相似文献   

3.
马艳  王琳 《当代经济研究》2015,(3):32-39,96
从19世纪末开始,经济学家们纷纷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规律性现象,即大体50~60年出现一次长期波动,由此也开启了学术界对"经济长波"这一命题长达一个世纪的研究与探讨。对于长波的存在性问题,目前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即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中确实存在着长达50~60年的长周期波动现象。而对于长波形成的动因,现有的研究仍是众说纷纭,学者们由于选择的视角不同,往往得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国内外现有的长波理论进行了细致地归纳和梳理,并且按照研究视角的不同将现有研究分为三大类,即技术创新长波论、制度演进长波论以及内生机制长波论。在对这三大长波理论进行介绍、比较与评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为经济长波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王岩 《经济纵横》2013,(7):41-45
纵观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发展,作为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工具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无论是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还是凯恩斯主义以及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和关注点都不在于如何保持长期发展以及研究未来发展的趋势,其发展观本质上都是急功近利的,与可持续发展观背道而驰。因此,西方主流经济学试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通过市场机制和快速的经济增长来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的主张是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法国调节学派、旧制度经济学派、比较制度分析学派、资本主义多样性学派开始致力于资本主义多样性研究。这些学派通过对资本主义类型的划分及对各种类型资本主义效率的比较,发现美国型资本主义既不是最有效率的也不是普遍适用的,从而否定了由新古典经济学派提出的"世界向美国型资本主义收敛"的假说。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作为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进一步探索的一般理论,被看做是马克思对19世纪中期以前、以英国为代表的自由资本主义研究的延续和补充,同时被看做是批判新古典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最有力的理论工具之一。本文的目的在于对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的理论意义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6.
韦森 《经济学(季刊)》2013,(3):1051-1074
本文为林毅夫教授的三本"新结构经济学"新著的综合性评述。第一部分引言对部分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宏旨做了简要评论。第二部分对林毅夫的理论进展和贡献进行了较细的探讨,发现这一框架强调市场应该成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明确提出现代经济增长的实质及其普遍特征事实是持续性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经济多样化和收入增长加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各国产业结构变迁中政府的"增长甄别和因势利导"作用,从而把他多年来所独创的经济发展从纯学术探讨推向了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可实际操作和具体实施阶段。第三部分讨论了这一新结构经济学存在的两个基本问题,主要发现这一新结构经济学实际上仍然是"制度缺位",还应把现代经济增长中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尤其是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真正置放在整个框架中来考虑,并认为只有在现代宪政民主政制下,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的GIFF框架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和运用。最后,在第四部分余论提出,尽管理论经济学在当代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人类社会的经济运行目前看来还是一个"必然王国"。  相似文献   

7.
高峰先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资本主义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先生视野开阔、涉猎广泛,在其众多的研究著述之中对长波理论的考察格外引人瞩目。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先生针对资本主义经济长波,从资本积累理论切入,所提出的"技术—制度—市场"三元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一个包含着异质性资本的单一部门模型,以说明技术变迁和劳资关系对利润率以及积累率的影响,并且分析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外部市场对经济规模与利润总额的拉动作用,进而运用数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对三元分析框架进行新的解析。此外,结合先生对资本主义第五轮长波的考察,讨论了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性,即由扩张长波转向萧条长波是决定中国经济由国际大循环转向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后生晚学,我们希望能够以接续研究的方式缅怀纪念高峰先生。  相似文献   

8.
广东收入分配现状对社会协调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心,其实质是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的配置,从而最大可能促进人类的福利,二次大战以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工业化过程,不少国家沿袭西方发达国家所走的古典资本主义道路;以牺牲收入公平分配和大多数民众利益为代价,换取了经济的增长,但却形成了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这种情形以拉丁美洲最为明显,出现了所谓“巴西模式”。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也出现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与问题,出现了经济增长甚至繁荣的同时和部分群众收入状况恶化的矛盾。一、公平收入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经济学中,有以叙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典型形式和本质特征的经济学对象上的理解,也有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特殊形式和现实特征的经济学对象上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在对象方法上,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突出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的整体研究,把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理论基础地位、以"剥离下来"和"结合起来"为方法论要义:在理论结构上,以经济改革论、经济制度论、市场经济论、科学发展论和对外开放论为主导理论。这些主导理论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主导理论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生成其他一系列衍生性理论。主要理论和衍生性理论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吕品 《经济问题》1990,(10):17-19
一、土地经济学产生和发展 土地经济理论独立于政治经济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便产生了土地经济学。而以往政治经济学中的土地经济问题一般都是指农业土地经济问题,因此,土地经济无异于农业经济或农村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工业经济和城市经济基础上的,因而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土地经济问题和地租理论并不占有核心位置。随着资本主义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土地问题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随之,土地经济门题也提到了城市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议事日程”。土地经济学是与城市土地经济学一同产生的。美国经济学家伊利和莫尔豪斯192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