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理论建模和经验数据研究了环境立法管制与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环境立法管制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机制分析证明:一方面,加强环境立法管制的\"成本效应\"促使直接受约束的企业寻找其他可替代要素。这种替代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对污染型资源的依赖程度。\"创新效应\"通过改变企业生产效率影响企业成本加成。这两种效应均影响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另一方面,环境立法管制提高了本国企业出口到国外市场的生产率下界,使间接受约束的企业改变定价策略,进而影响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本文研究表明,地区严格的执法力度有助于扩大环境立法管制对污染型资源依赖程度较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企业数据,本文测度了企业加成率和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并通过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企业加成率对其DVAR的影响。在考虑了相关的内生性问题后,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加成率的提高,企业的DVAR也会相应提高。而进一步对不同企业类型的比较分析显示:加成率的提高对知识密集型企业、外资企业、非沿海区域内企业DVAR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大,对资本密集型企业、本土企业、沿海区域内企业DVAR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小;同时加成率的提高只会促进一般贸易企业和混合贸易企业DVAR的增加,并不会对加工贸易企业的DVAR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4.
袁柳 《经济经纬》2022,(3):67-77
基于双重差分与工具变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系统考察了进口产品种类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关系。研究发现:进口产品种类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呈U形关系,即未达到门槛值以前,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降低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当进口产品种类达到门槛值以后,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口产品种类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不同贸易方式的企业、不同地区的企业以及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机制检验表明通过企业成本加成和研发创新效应,进口产品种类显著影响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因此,为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获得更多国际贸易利得,企业应不断增加进口产品种类;政府则应针对不同贸易方式、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类型采取差异化的进口策略。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出口管制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管制是一国或者多个国家为达到特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目的,利用行政和法律的强制手段,以限制和禁止某些物质、技术出口流向和规模的行为。中国一直认为,有效的出口管制是实现防扩散目标的重要手段。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高度重视出口管制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出口管制从无到有、从开始探索到日臻完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然而,与目前国际安全形势的需求以及切实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及进一步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要求相比,中国出口管制立法工作仍显滞后并存在瑕疵,由此导致出口管制管理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难以得到较好地解决。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2001—2015年地级市最低工资标准数据、IFR工业机器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产业智能化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增加了企业成本负担,降低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其中,加工贸易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受最低工资标准影响最大;研究同时显示,产业智能化可以一定程度抵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负面影响,且在加工贸易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最为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产业智能化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和创新效应缓解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不利影响。文章的结果表明,在人口红利消失的背景下,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培育与之匹配的人力资本结构,是当前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企业迈向价值链高端环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本文对1995~2009年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中所使用的国内生产要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虽然随着中国出口的增加,出口产品国内附加值中所使用的资本、高技术劳动、中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四种国内生产要素的绝对量不断增加,但高技术劳动占中国出口比重的升幅有限,即出口虽然增加了中国四种国内生产要素使用的绝对量,但并未显著地改善中国出口的要素禀赋结构;中国出口中所使用的国内生产要素仍集中在资本和低技术劳动上,且这种趋势在最终产品出口和对东亚地区的出口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相比其他行业,资本和高技术劳动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中占比更高,中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中占比更高,但高技术劳动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中占比增幅较大。  相似文献   

9.
金洪飞  陈秋羽 《财经研究》2021,47(11):94-108
文章将表征科技创新转化体系的产学研合作与衡量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地位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产学研合作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增加中国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加工贸易占比下降与国内中间品的附加值效率上升是其中重要的作用机制.因此,可以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来破解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困境.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受到产学研合作的显著影响,而在中部与西部地区企业中,这一影响并不显著.所有制异质性分析表明,产学研合作能够促进民营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但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影响不显著.要素密集度异质性表明,产学研合作显著提高了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而对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影响不显著.专利类型异质性分析表明,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的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正向影响显著,而外观设计专利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数字技术的全面发展与企业运营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企业探索新增长机会和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库,通过测算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及其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关系,验证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主要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提高生产率和增强创新能力三个途径实现。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异质性分析显示,在非劳动密集型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国有企业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效果在统计学上显著。研究结论为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促进中国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提供了微观证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保护旨在实现生态文明社会,法律是重要保护手段。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司法、执法以及守法都存在诸多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是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环境法治要求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功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功能、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功能以及践行生态环境保护守法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流域环境管理体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是人类生存之本,也是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流域管理体制存在各方面的不足,从而导致流域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危及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是保护流域环境质量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流域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差距,从机构设置、执法、监督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流域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对黄河、长江流域管理典型案例的剖析,提出了改善流域管理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EVA管理评价体系的优势与不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EVA是一个比较新的管理评价指标,它有其他传统指标无法比拟的优势所在: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尽量剔除会计失真的影响;从股东角度定义企业利润;将股东财富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有利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的协调和统一等,当然它也有不容忽视的缺点:在部门间或企业间存在规模差异时失去决断力;导致经理的短期行为;无法解释企业内在的成长性机会等。所以,我们必须对它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以求在实践中更好的改进、提高与应用它。  相似文献   

14.
张彦博  李想 《技术经济》2021,40(11):112-121
2016年确定的中央环保督察旨在对环境执法监督形式进行创新性改革,是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安排,空气质量被生态环境部纳入督察工作的重点内容.采集全国25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中央环保督察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其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中央环保督察对空气质量指数的降低发挥了显著作用,被督察省份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平均下降3.184个单位;单项污染物治理效果表明,中央环保督察对PM10、SO2、O3浓度的降低有显著贡献,但对PM2.5、NO2和CO浓度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地,运用平行趋势检验、反事实检验与倾向得分匹配检验证明回归结果的可靠性;动态效应分析发现,中央环保督察的政策效果具有滞后性,并且随着反馈意见的颁布减弱;机制检验与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央环保督察政策效果呈现东部、西部、中部地区逐渐减弱的现象,且中央环保督察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机制中存在技术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aims to revisit the debate about China's crowding out effect on other East Asian exporters using both gross value and domestic value‐added export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gross value terms, the crowding out effect is evident in most product categories, and particularly strong in the textile, leather and footwear. In value‐added terms, the analysis did not find evidence of the crowding out effect on other East Asian exporter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 while China's exports compete fiercely with other East Asian countries’ exports, this competi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worsen the competitors’ economic welfare; and (ii) there are new opportunities for East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join the regional production network, rather than merely filling in the product categories left vacant by the more developed countries as suggested by the flying geese pattern.  相似文献   

16.
资本增值计算与评价理论及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造价值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企业价值创造主要体现于资本增值。本针对资本增值这一理论与实务中的热点问题,从资本增值指标计算与评价理论基础,资本增值指标计算与评价方法选择,以及资本增值与EVA指标计算与评价关系几个方面对资本增值指标计算和评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娱乐场所无照经营行为有关执法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处罚,但国务院分别制定了《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与《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两个行政法规,两者处罚规定似有冲突。综合法理,可以适用《办法》依法进行处罚。为适用法律准确明晰,建议修改《娱乐场所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18.
Harrington (1988) and more recent papers by Heyes and Rickman (1999), Livernois and McKenna (1999), and Heyes (1996) have attempted to explain how a relatively large fraction of firms are thought to be in compliance with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despite the fact that expected penalties for these violations are deemed rather low. This paper offers an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for the interesting paradox by incorporating costly and uncertain lit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