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对我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实现跨越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20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讨论时要求,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2.
陈颖  陈希琳 《经济》2024,(4):20-23
<正>金融活,经济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首要任务。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面对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个时代课题,金融需要为经济社会向“新”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写好这张答卷。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研究员欧阳卫民在接受《经济》记者专访时表示,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与金融强国建设相辅相成,金融业要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数字化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十四五”时期,推动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重要增长领域实现基于数字技术的创新驱动转型和大国大市场优势的高质量发展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提炼了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在新发展格局下,揭示了数字技术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技术驱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央政府多次在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而"新基建"也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热点话题.相比"旧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本质是加快我国融入数字经济时代的步伐,为智慧社会的发展赋能."新基建"不仅具有新技术,还出现了新主体、新领域.作为驱动智慧社会前进与发展的"助燃剂","新基建"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  相似文献   

5.
董雨昕 《经济师》2023,(11):108-110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引导数字经济融入农村农业生产生活已然成为了乡村产业振兴、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转变的基本方向。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专业人才的缺失、数字治理体系的不完善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发挥政府主导,引领数字经济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声学产业作为与数字经济、新经济、新基建密切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2020年以来,常熟联合南京大学、中国声学学会等共同打造“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着力建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资本链“四链融合”产业生态圈,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不小贡献。文章从常熟声学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打造长三角声学产业发展“引擎”的对策建议,助推声学产业跑出发展“加速度”。  相似文献   

7.
刘雪蕾  左丽  刘正  刘真真 《经济师》2023,(7):116-117+120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对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湖南省经济支柱之一的制造业在面临着内外激励竞争环境的压力下,在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既要抓住机遇,又要面对现有的在数字技术人才、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安全保障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随着数字技术不断革新以及制造业急需转型升级,文章从数字产业化、“互联网+先进制造技术”融合、数字产业化布局为突破口,提出数字经济赋能湖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数字新基建赋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选取全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新基建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通过一系列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数字新基建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贡献度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第二,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新基建赋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第三,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数字新基建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设交通强国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支撑引领功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经历了瓶颈制约、总体缓解、基本适应三个阶段,进入引领发展阶段;基本矛盾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交通运输发展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交通强国的基本内涵包括“自身强”和“强国家”两个维度,要求以人文—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和秩序为基本依据,顺应信息时代人类活动时空组织模式的革新,通过应用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和业态,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交通的需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社会体系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和战略性作用,推动形成和谐、有序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有力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发达的数字经济和文旅产业为二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2011—2019年的数据发现,长三角数字经济水平提高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和空间扩散效应。苏、浙、皖三省、二线及以上城市、都市圈城市数字经济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受限于“鲍莫尔成本病”和“数字鸿沟”,三四线和非都市圈城市数字经济的助推作用还有待提升。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政府效率、扩大市场潜力、强化城市创新能力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各地应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夯实数字文旅新基建、加速文旅企业数字化、建立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等措施将数字经济培育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而算力是数字经济的基本承载,也是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国际数据公司(IDC)、浪潮信息、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点,  相似文献   

12.
数字中国建设,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无锡市积极探索以推进“数实融合”为导向,以“数字经济”“数字生活”“数字治理”“数字协作”和“数字生态”为抓手的无锡模式,为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提供无锡经验。文章在梳理数字化转型实践和成效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存在的短板,从优化落实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培育数字生态的良好格局、持续激发数字经济产业活力和强化创新性政策优势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旖琪  贾海薇 《新经济》2023,(11):127-143
新兴信息技术驱动的数字农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已成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水稻智慧直播”为典型案例,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通过赋能农业生产体系使其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加深,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竞争力;通过赋能农业经营体系推动耕地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经营过程的现代化和专业化,推动三大产业全链条专业化融合;通过赋能农业产业体系使其更具商业化和品牌化,创新产业发展形态,进而激发农业科技新动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案例分析后所形成的理论框架,本文解析了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促进机理,并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建议:加快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创新,推动数字技术与第一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全领域制度资源的整合力度,构建数字技术服务长效机制;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合作机制,推动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效能。  相似文献   

14.
遵循“理论基础—逻辑体系—现实问题—实践策略”的研究思路,综合探讨数字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和路径选择。通过对数字赋能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为发展赋能的数字技术展开论述,阐释数字技术对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从优化发展过程、颠覆发展方式、获取发展先机等维度验证数字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从现实维度出发,分析数字技术助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创新任务艰巨、产业转型受阻、数字布局失衡、异化问题放大、各类风险交织等困难挑战,并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等角度入手,提出新阶段利用数字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又一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延续与创新。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态的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其关键特征为:以新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和以产业培育为主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实现发展目标、增强发展动力、改善发展结构、拓展发展内容以及优化发展要素,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构想:逐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补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短板,利用数字融合改善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红利”以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6.
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扣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聚焦数字经济对我国城乡流动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消费、就业、金融信贷等方面的影响,为数字减贫赋能共同富裕提供最新证据。本文全面梳理我国城市及农村地区的数字化进程,特别关注流动人口的数字化需求以及新冠疫情冲击对数字化进程的影响;深入探讨数字经济促进流动人口脱贫减贫的具体途径;重点研究农村人口,特别是女性农户、失地农民等弱势群体,对于数字金融服务尤其是互联网银行涉农贷款的需求,探讨涉农贷款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响应。本文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契合新时期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通过稳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可以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数字经济为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新契机。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产业结构现代化的机制:首先,数字技术簇群拓展技术进步渠道为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底座;其次,数据要素对传统要素的替代和互补优化了产业的要素体系;最后,数字虚拟集聚突破传统地理空间约束重塑了产业的空间条件。从优势利用的视角来看中国式赋能路径,重点在于以制度优势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大国优势驱动“数实”深度融合,以及利用“机会窗口”实现数字化赶超。  相似文献   

18.
赵一飞 《新经济》2023,(4):162-168
数字赋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阐释数字赋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对其内在逻辑进行梳理,其中包括资源共享,提质增效;精准识别,供需耦合;主体多元,协同创新。同时,本文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提出应从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一体化建设、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专业化建设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体系化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推进数字技术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契合村民多样化需求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易恩文  王军  朱杰 《现代财经》2023,(12):20-37
数字经济为缓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阐述了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效应,从资源配置理论的视角,在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框架下分析数字经济通过产业融合效应、资源匹配效应和技术乘数效应纠正传统农业资源配置扭曲从而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并运用2011—2019年全国216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数字红利”,且优化产品、资本与劳动力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是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核心路径;农业高质量发展能够通过城市间内生交互与邻近城市“数字红利”外溢实现区域协调;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效应在地形坡度较小的城市作用更为明显。本研究为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探寻数字经济背景下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职业教育工作者要在深入学习贯彻、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基础上,深刻领会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奋力谱写哈尔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实现“五个率先”、打造“七大都市”战略,切实发挥省会城市的龙头引领作用,以高水平现代职业教育助推哈尔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做出省会城市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