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区域形象是指区域内外公众对区域的整体印象和评价。良好的区域形象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的战略资源和一笔无形资产,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区域软实力、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区域形象设计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和全新的研究领域,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全新思维。目前,更多的涉及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的研究,而关于区域形象系统的研究刚刚起步。笔者试图结合徐州市的具体实例,初步探讨区域形象设计研究的一般构架。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形象设计和开拓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陶卓民  卢亮 《经济地理》2005,25(5):728-731,739
区域旅游形象是指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和服务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和评价,设计具有鲜明特色,已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文章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研究探讨了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的驱动机制,通过分析自然背景、历史文化背景等地方性特征以及旅游客源市场受众调查,进行了区域旅游形象设计定位,提出了包括整体形象、口号设计、视觉设计、行为设计等在内的较为全面的区域旅游形象系统。  相似文献   

3.
区域旅游形象塑造如何避开形象遮蔽现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英 《经济师》2004,(7):113-114
由于旅游形象模糊或形象设计不当 ,旅游地很容易陷入形象遮蔽的怪圈。文章以金佛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 ,指出个性化、差异化的全新形象定位是摆脱形象遮蔽的惟一出路 ,并通过对金佛山文脉的分析 ,运用旅游形象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构建了金佛山旅游形象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4.
区域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飞  冯年华  曾刚 《经济师》2006,(3):259-260
我国区域形象研究自90年代兴起后发展至今,初步构建了理论框架和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但是尚缺乏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缺乏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方法。文章回顾了区域形象研究与建设的发展历程、理论和方法基础、研究领域和发展水平,展望了区域形象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企业形象一体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经济师》2006,(5):162-163
现在的市场竞争,首先是形象的竞争。推行企业形象设计,实施企业形象战略,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基本战略。为统一和提升企业的形象力,使企业形象设计表现出符合社会价值观要求的一面,企业就必须进行其形象管理和形象设计。文章主要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塑造一体化的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6.
区域形象塑造的目标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区域形象塑造的含义区域形象塑造是区域形象战略管理的实施阶段。它要依靠区域宏观管理与决策者在区域形象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区域形象战略设计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和调动区域成员(包括区域内的各地区、各单位、各团体及全体公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区域主体意识和形象意识,团结一致,不断进取,在努力实现区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同时,运用整体传播系统,将区域的精神理念、现实优势和发展潜力准确。有效地传递给区域内外社会公众,使公众产生一致的良好评价和心理认同,确立该区域鲜明的…  相似文献   

7.
实现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经济系统平衡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经济系统失调的原因有很多,根据生态经济学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区域发展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经济系统失调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进行了制度设计,为实现从传统技术创新到生态技术创新过渡提供了制度保障,并对推动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8.
石峰  戴冬阳 《技术经济》2013,32(1):40-43
从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系统效率、区域创新系统环境、区域创新系统成熟度理论、基于演化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等方面,对国内外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指出了现有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吴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其文化力我们也称作为区域文化软实力。这种“软”的力量能够协调本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运作,提升本区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品位,吸引区域外的生产与消费要素,塑造良好的区域形象,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尤其对今天吴地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意义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10.
张楠 《时代经贸》2010,(2):39-39,38
本文运用经济学中的区域经济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分析区域经济与物流的相互关系。认为经济的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中的企业对利润和核心竞争能力的追求,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与物流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现代物流的发展也改变着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促进新的产业形态的形成,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区域创新体系中几个关系的界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区域创新系统是个介于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之间的中观层次的创新系统。为了适应区域化和个性化需要,国内许多地区和城市都在着手构建和培育本区域的创新体系。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必须要界定和处理好4种关系,即“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区域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关系,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关系,不同等级的创新区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探讨区域创新系统(RIS)时,不得不首先面对一个现实而又极其重要的问题--RIS中的区域边界问题.正确认识和理解其边界以及与行政边界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针对具体行政区域及其中心城市建立可行的RIS十分重要.因此,从分析RIS的由来及内涵出发,从RIS的系统运行机制、运行目的以及运行过程来看,发现RIS的区域边界应该与行政边界等同.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得出了RIS是一个开放系统,区域边界不应成为限制各要素流动的障碍.最后提出构建RIS时要强调地方政府的职责,但同时也要强调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试论政府干预区域经济差距的缘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浩 《经济地理》2006,26(3):415-4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面对区域差距,新古典主义学派与循环累积增长学派之间存在自由放任与政府干预之争.文章认为尽管市场存在某种自发的区域均衡机制,但这只是一个长期趋势;而且,报酬递增、迁移成本、制度性障碍等因素都对这种均衡机制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市场并不能在短期内自动缓解区域差距,有必要引入适度的政府干预,纠正在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上的“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14.
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政府宏观调控与制度创新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宏观调控和制度创新的角度深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加速西部经济发展的思路和观点。笔者认为,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东部导向政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使东部的“效率”超越西部的“公平”。与此同时,制度供给不均衡加剧了西部制度变革路径的依赖,进一步扩大了区域发展差别。需要通过西部地区制度创新,形成西部独立的竞争优势,以此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特大城市地域扩展中用地效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周蓓  李艳娜 《经济地理》2003,23(5):640-644,650
基于我国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建国后的历史统计资料,分析我国城市地域扩展的类型:迅速发展型,较快扩张型,一般发展型,缓慢发展型。并选用单位土地产出,土地利用效益变化幅度以及单位面积增加值区位商等指标分析了我国特大城市土地利用中的用地效益问题。最后针对城市的扩展模式与城市的用地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等问题,提出:①土地不是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②完全市场化的用地机制可以有效保证城市土地整体的效益水平;③我国的城市用地相对于国外而言仍有增长潜力。所以,可选择的政策路径是:①政府不应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②政府应该尽可能获取完整准确的城市统计资料;③土地产权的界定应该明确;④加强基础项目建设,为土地进一步释放潜能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试论区域科学学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显东 《经济地理》1998,18(4):38-43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本文构建了一种区域科学的学科体系框架,将区域科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对要素的研究、对子系统的研究、对分系统的研究、对系统整体的研究、对系统间联系的研究和对系统调控的研究六个方面;将区域科学的学科属性归为应用地理学,并对区域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本文的研究对建立和完善区域科学理论体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外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花俊  顾朝林  庄林德 《经济地理》2001,21(6):696-699
本文分析了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形势和区域分异,并利用Granger因果性检验法检验了我国各区域外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外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西部地区较之东部沿海地区,外资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据此,笔者从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外资的经济影响的角度给予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徐新灶 《经济地理》1999,19(5):18-20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和宏观条件的影响下,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呈扩大趋势。本文从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阐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原因,并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的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并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经济差距呈现"先升后降"的阶段性特征,实证结果表明,区间差距是影响云南省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力量。因此,政府要采取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对经济较薄弱的区域进行政策倾斜和税收优惠,促进其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宏 《经济问题》2012,(3):14-17
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转变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源之一。以中部地区为分析样本,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994年的财政分税制改革后,中部六省的地方政府投资有力的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是这种效应并不明显,这与政府投资的投资价值取向和标准有关。针对这一分析提出了优化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