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与社会保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重要支柱,被称为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而政府是社会保障中十分重要的角色,是社会保障中的制度主体。从经济理论上进行分析,市场失灵决定了政府必须对社会保障进行干预,同时也存在政府失灵的问题,在社会保障中政府与市场应密切结合。提出:目前发挥我国政府在社会保障的作用,有利于维持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和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理论将公共福利和市场失灵作为政府职能和公共服务分析的基本依据。在分析市场失灵时,传统理论要求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在分析政府失灵时,传统理论又希望尽可能发挥市场机制以弥补政府失灵。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循环悖论问题上,传统理论走入了死胡同。因此,对政府职能界定和公共服务水平的确定,必须跳出传统理论的思维定式,通过理论创新寻求更有解释力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3.
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赋予了社会中介组织重要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我国社会中介组织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体制不顺、监管不力、信用欠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有社会中介组织自身的原因,也有体制性根源.本文针对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社会中介组织监管的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改进社会中介组织监管方式的政策建议:以打破“依附关系”为核心,建立健全社会中介组织监管体系;以落实责任为根本,完善社会中介组织准入、运行、退出时的监管制度;以健全行政措施为手段,完善社会中介组织日常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4.
社会事业投融资体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事业产品或服务的基本特性以及各类投资主体的特性,决定了确定政府与市场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投资分工与合作格局.如果将社会事业的提供与生产视为一个投融资过程的不同阶段,那么,提供和生产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在各种组合方式中,不同提供者和生产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以往的理论分析框架中,外部性、社会公平分配问题、代理问题和产品质量的可见性成为社会事业投资模式选择的重要标准.这里我们补充两方面的标准:其一是政府的效率;其二是政府负担能力.社会事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即政府出资、服务收费及民间捐赠,社会事业的健康与持续发展有赖于这三种融资方式的规范、有序与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社会中介组织在发展中尚存着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自律机制等问题。应尽快对社会中介组织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强化监督职能,加强行业自律,以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共服务政府与社会分担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入手,剖析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应大力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中介作用,从税收、法律、资金等方面鼓励、引导和规范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全方位、多层次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在市场经济不发达国家,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都不可能实现一般均衡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这种情况的存在被称为市场失灵。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微观经济缺乏效率、宏观经济缺乏稳定性、社会分配缺乏与效率相适应的公平性。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调节作用,建立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中介组织已成为市场经济中社会事务管理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成为市场经济体制成熟程度的重要标识.国外政府在引导、扶持、规范、推动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从国外政府的引导与扶持、市场化的运作与推动、立法的促进与规制等方面进行探讨,寻求国外在社会中介组织管理实践中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9.
纠正市场失灵的第三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纠正市场失灵时,实际上在市场与政府之间还有一个市民社会,市民社会在解决市场失灵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必须在市场-市民社会-政府三分的框架下来思考解决市场失灵的办法.在此基点上,提出了纠正市场失灵的第三种机制,即市民社会在纠正市场失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通常被认为是两种有效的环境治理机制,但它们也会失灵.利用社会机制弥补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双重失灵,是环境治理实践与理论研究中的难点.文章在分析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双重失灵条件下社会机制的作用机理及其有效性实证考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应用社会机制在我国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条件.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以人为本”的人的全面发展观,这二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谐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支持,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又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在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这两个概念已经被提升到了治国方略的高度,但现实生活中,不和谐、不以人为本的情况仍大量存在,究其原因,既有制度上的问题,又有中国社会各阶层差异性不断扩大所导致的各种矛盾等问题。如何实现二者的现代化结合,对于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不断体现马克恩主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莉莉 《江南论坛》2006,(11):63-63
“和谐社会”是我国人民特别是文人向往的理想社会,稍加留意,便可从诗文、典籍中,见到人与人、人与畜禽、人与大自然“贵和”以及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该文认为,胡锦涛总书记新近再次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筑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基础的重要原则。但在当前经济改革中出现了两个异化现象,一是只强调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是对非公有制经济只鼓励发展、不作引导。其结果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分配不公,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严重削弱。同时指出"新自由主义"的危害性,必须筑牢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养老保障:从“家庭”到“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长期向城镇居民倾斜,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内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给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阶段,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从农民养老保障的客观需求出发,顺应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向社会化方向转变的必然趋势,致力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社会责任"问题是科学与社会间不断增强互动的产物。科学共同体对这一问题的传统认知主要限于科学的社会应用方面,涉及到科学与外部社会的关系。但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本身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风险源,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呈现出许多新的状况和问题,"科学的社会责任"也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要求。结合西方社会理论家的风险社会理论,对现代科技发展与风险社会的关系,以及在风险社会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认识"科学的社会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民间执业,全以契券为凭",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并非绝对正确.明清时期,判断田宅所有权的标准除了契券以外,还有户帖或土地执照、黄册或土地册籍、粮串、买卖田宅时的中人或其他签押人甚至地邻、佃户的证明.就契券来说,也必须是无瑕疵的契书.民间和官方通常通过多种证据证明田宅的归属.明清时期,田宅的归属大致是明晰的,田宅的流转基本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赵树梅 《江南论坛》2005,(12):13-14
“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是“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以人为本,社会和谐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展望“十一五”,作为党的诞生地——嘉兴市南湖区,更应以“红船精神”为行动指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走在时代前列。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  相似文献   

18.
黄国强 《江南论坛》2006,(11):33-35
构建“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征程中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近几年来,江阴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采取扎实措施,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市上下“人心齐、民心刚、敢攀登、创一流”,凝心聚力,和谐发展,谱写出了振奋人心的新篇章。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专家、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最近在江阴参观考察后深有感触地说“对江阴的印象比我想象中的要好的多得多”,“江阴是个充满魅力的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19.
陆丹 《开放时代》2004,(6):142-147
说社会财富增加,并不排除中国地区和城乡间显见的不均衡,但消费社会的关键因子即客观文化的自在性、媒体广告的符码力量,显然能够逾越这种差别,已在中国社会普遍存在。这意味,在中国,人们都为物品的符号价值所左右,都在消费中界定自己的身份,都同为波德利亚式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20.
自然资源权利制度的完善应当以和谐社会的理念为指导,因为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现行的自然资源法律制度存在着种种不和谐。本文阐述了“和谐社会”理念下我国自然资源权利制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分析了我国自然资源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与成因,提出了以自然资源权利制度为核心,构建和谐的自然资源法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