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突破家族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困境,需要引进外部职业经理人,建立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权力的分离将带来如何界定权力、权力如何影响企业经营、如何实现权力最优安排等问题,这些问题又再次成为学者们的关注焦点。对有关家族企业控制安排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内容包括控制权、剩余控制权、特定控制权、实际控制权的基本内涵、各类控制权的权力来源,控制权对经理人行为影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的控制权分配。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应是家族企业尤其是中小家族企业不完备契约下的控制权特别是剩余控制权的安排问题。  相似文献   

2.
区别于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理论,基于对名义控制权和实际控制权的区分,Aghion等(2002;2003)提出部分契约概念,强调代理人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和实际控制权的可转移性.在此基础上,我们放松Aghion等(2003)的研究假设,基于贝叶斯法则对该理论做一般化分析并对不同状态下转移控制机的机制效力进行比较.我们强调在更一般的情况下,除了引人价格机制以外,引入声誉作为保障该信息揭示机制效力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必要的且比价格机制列为适用.该理论对于解释信誉,授权等理论问题,以及指导中国公司治理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构建激励约束机制:项目管理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管理者报酬与项目业绩关系不显著,从满足人的多种需要角度,提出建立报酬、控制权和声誉的系统激励约束机制。论文创新性地尝试从项目阶段去分析管理者报酬机制与控制权机制替代关系、报酬与负债的关系,以及声誉与传统激励约束机制的替代、互补关系。论文指出,如果能够系统地建立对代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降低代理人的在职消费和约束代理人的“内部人控制”是可以实现的。全文的研究将有利于对激励约束机制之间的关系开展进一步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一个基本分析框架,研究了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与控制权配置机制设计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适当的控制权配置机制能够有效缓解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且控制权的配置存在着某些规律性,并由此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当市场机制较为完善或股东的监督效力比较强时,或当投资项目的风险较大而使监督经营行为的成本很大时,经理人应配置更大的控制权;当经理人获取隐性收益的能力和可能性较大时,经理人应配置较小的控制权;配置给经理人的最优控制权及其最优分成比例在激励功能上是互补的,为降低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而设计的激励机制就是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文章最后还对缓解我国公司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PPP项目控制权本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权是PPP项目合作的重要理论前提,同时也是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基于控制权理论,在剖析权力及企业控制权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PPP项目控制权的本质;认为PPP项目控制权是建立在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控制权,包括实质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它们构成影响公私合作效率的基础。由于控制权结构不同,因此,它既是公私合作的选择形式,也是合作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层级组织中,控制权可以成为激励企业经营者努力工作的一个工具,即控制权安排的激励作用。本文从描述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特有的“控制权行政配置”,致使原本应产生激励作用的控制权机制发生扭曲的现象入手,分析了产生激励扭曲背后深层次的制度原因,论证了赋予企业经营者权责不匹配的控制权,并不一定能维护所有者的利益,必须为控制权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宏观和微观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控制权作为企业家的激励约束因素:理论分析及现实解释意义   总被引:131,自引:0,他引:131  
本文旨在从现代企业职业企业家的激励约束角度探讨企业家控制权的理论内涵、作用机理和市场配置 ,并进一步引伸对我国国有企业现实问题的解释意义。本文认为 ,如同报酬一样 ,把控制权作为企业家的激励约束因素 ,就是把企业控制权授予与否、授予后控制权的制约程度作为对企业家努力程度和贡献大小的相应回报 ;企业家控制权激励约束机制是一种动态调整企业家控制权的决策机制。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企业家控制权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控制权行政配置”与“内部人控制”共存 ,这是产生“59岁现象”、过度“在职消费”等问题的根源 ;自增强理论可以从深层次说明 2 0年的改革仍不能使得国有企业企业家控制权由“行政配置”转向“市场配置”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人的需要并不只限于物质利益,非物质利益有时甚至会占据主导地位。控制权所带来的就是物质报酬激励以外的非物质利益的满足。因而,拥有企业控制权本身就构成了对企业经营人员的激励机制。获取、保持或得到更大控制权的一个前提是必须有良好的业绩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控制权激励是提高企业效率的重要手段。但在只给予控制权而没有剩余索取权的产权制度下,控制权的激励机制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邓德强 《生产力研究》2007,105(10):115-116
从辩证的视角,文章认为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本质属性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可以是其补偿监督成本的途径之一,也是激励大股东监督经理层的重要因素;第二,大股东过度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行为则会蜕变成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行为。因此,控制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大股东监督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二是要建立大股东利益侵害行为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论激励制度中的声誉和控制权分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洁 《生产力研究》2004,(8):157-159
企业为减少委托代理成本 ,就必须对受托人给予适当的激励。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 ,仅仅货币激励是不够的 ,必须给予诸如声誉、控制权等隐性激励。声誉激励作为一种非显性的激励手段 ,实质上是经理人员将自己的职业生涯与远期最大化收益有机结合之机制。控制权激励手段也是企业为降低代理成本的措施之一 ,其核心内容就是解决控制权在不同当事人之间的如何合理有效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