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汴一体化是中原城市群建设的重要环节,郑州和开封的区域产业优化能够推动两个城市之间资源优化,促进中原城市群向纵深发展。但郑汴一体化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产业低级化程度明显和高级化推动力量不足等问题。因此,试图从金融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高级化的角度,通过放开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限制,促进金融深化和自由化来为郑汴一体化的产业优化和聚集提供金融支持,促进郑汴一体化的区域产业优化。  相似文献   

2.
段建新 《经济师》2011,(3):201-204,206
文章对河南省郑州、开封两市实现郑汴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意义,郑汴一体化区域的基本状况和特征,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功能定位,模式与结构,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管理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郑汴一体化发展策略等九大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大陆桥视野》2009,(12):36-37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放眼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立足科学发展观,在战略布局上,突破陈旧观念,大胆创新,在打造中原城市群的基础上,着力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今年,为有效破解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解决区域发展内在动力、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构筑区域发展新优势,推动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在郑汴一体化发展的综合效益初步显现的基础上,依托中原城市群,省委、  相似文献   

4.
选取开封市受“郑汴一体化”影响的关键性敏感产业领域的相关指标,利用对比分析方法,结合岭回归技术,通过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经济总体的作用,量化分析“郑汴一体化”对开封经济的影响,探索区域经济政策对城市群中单个城市,尤其是边缘城市的经济影响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法,为此类城市更好的利用区域经济政策提供决策基础。  相似文献   

5.
整合中原城市群、郑汴一体化、宋都古城的发展理念,在区域性分析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开封旅游开发模式及功能应定位为郑州的“后花园”,发挥人文旅游中心和休闲度假基地的功能,实现两城旅游优势的功能互补,本文通过分析开封旅游市场的供需现状,并提出可能性的建议,以期对开封旅游经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莹莹 《时代经贸》2013,(20):35-36
门头沟区和房山区皆位于京西南区域,同属太行山脉,具有地缘的一体性、生态的整体性、旅游资源的同质性、旅游产品的互补性,基本具备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本文以京西南区域为主体,以山区旅游为基础,对门头沟区、房山区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及产品整合进行了探讨,力图为山区旅游的整体发展和跨行政区域的资源整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门头沟区和房山区皆位于京西南区域,同属太行山脉,具有地缘的一体性、生态的整体性、旅游资源的同质性、旅游产品的互补性,基本具备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本文以京西南区域为主体,以山区旅游为基础,对门头沟区、房山区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及产品整合进行了探讨,力图为山区旅游的整体发展和跨行政区域的资源整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江涛  石丽 《经济师》2008,(6):14-16
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是城市整体发展愿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马拉松精神彰显的是挑战自我、超越极限、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在郑汴实施一体化大背景下,郑汴国际马拉松赛必将在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两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造就城市形象和地位等方面产生多重效能。并能够以其派生功能,使之成为"郑汴融城"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孙刘伟 《经济论坛》2007,(20):34-36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实现整个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价值最大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旅游资源整合有利于充分发挥旅游资源集聚效益、互补效应;有利于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增强旅游经济实力;有利于宣传促销,形成整体形象,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从而保证该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旅游产业链已经渗透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并已成为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旅游产业链的建构为产业资源整合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舟山拥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但旅游产业链建构不完善,难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的旅游产业优势。鉴于此,在分析舟山旅游产业及产业链现状和舟山产业资源整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舟山旅游资源整合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岳麓山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典型的文化主导型旅游景区。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古"、"全"、"特"的特征。文章提出了岳麓山文化旅游资源的直接开发、整合提升、历史复原三种开发模式,围绕岳麓山文化旅游内涵从内外两个方面设计了具有吸引力强、潜在价值巨大的旅游文化专线。这将丰富文化旅游开发理论和区域竞争理论的内容,对于提升岳麓山区域旅游形象、指导岳麓山"两型"旅游示范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河西走廊地带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河西走廊地带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比起其他省区,差距却十分明显,原因之一就是其旅游资源在空间和经营管理上的分散,旅游资源和产品整体形象不够突出,产品线路以文化观光为主,结构较单一,开发思路及经营管理理念不能从整体考虑。如何有效整合河西走廊旅游资源,构建旅游精品片区,设计与之相协调的整合对策是关系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文章拟通过对河西旅游资源的概念性评价和资源整合条件分析,提出旅游整合开发的思路构想,以期对该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遵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旅游业发展现状与资源条件严重不符。面对现代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遵义旅游目的地品牌呈现空心化趋势,缺乏对品牌形成有效支撑的旅游产品。以旅游地品牌塑造为纽带,剖析遵义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融合关系,创新旅游产品与服务,以期为遵义旅游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黄冈绿色生态旅游与红色及古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处大别山区的黄冈市不仅生态环境优美,传统民俗文化也得到很好保留,而且红色旅游资源底蕴深厚,各种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类型齐全。文章在对黄冈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黄冈的绿色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古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使黄冈的三色旅游协调发展,打造黄冈红色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5.
肖萌  马钦海 《技术经济》2017,36(9):76-84
从资源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顾客资源对顾客价值共创能力的作用机理,分析了资源整合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利用对442名团队游客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了研究假设。结果表明:在价值共创中,顾客的人力资源和关系资源均可通过资源整合的两个阶段——资源识取和资源配用积极影响顾客价值共创能力;资源识取对资源配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顾客的自我效能感越低,资源配用对顾客价值共创能力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6.
泛珠三角旅游合作与资源整合模式探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梁明珠  张欣欣 《经济地理》2006,26(2):335-339
旅游合作是泛珠三角产业合作与协调发展中的重点,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的客体是决定旅游业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要素。通过对泛珠三角旅游资源的分析比较,研究旅游资源整合的模式,提出构建特色资源带的设想和相关整合营销策略,探讨了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共赢之路。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息资源整合模式与机制探析——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现阶段,为推进新疆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农村信息资源共享能力,需要构建一套上下贯通、横向协调的“区地县乡”四级农村信息资源整合模式,以及与之协同运作的机制,为新疆农村信息资源整合提供引导和保障,实现农村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还需从完善农村信息资源整合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建设、积极搭建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本地化和实用化的信息资源服务、加快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重点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促进新疆农村信息资源整合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云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对经济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原则。旅游业作为云南省经济支柱产业,其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决定了该行业的成败。作者从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出发,分析了传统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和“大旅游”开发模式的利弊,阐述云南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9.
丽水市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评价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丽水市发展生态旅游具有资源和区位优势条件。本文根据各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将丽水市分为4个生态旅游区。同时,指出丽水生态旅游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做好科学合理规划;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建设;加大区内交通建设力度;重视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培训和环保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张振刚  易欢  陈雪瑶 《技术经济》2020,39(3):58-65,73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借助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研究了双元创新和环境不确定性对创新网络资源整合与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创新网络资源整合和双元创新均有利于提升制造企业创新绩效;双元创新在创新网络资源整合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创新网络资源整合与探索式创新、探索式创新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而在创新网络资源整合、利用式创新和创新绩效之间未发挥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