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关于利用外资的争论不断演绎,大约每隔七八年就会发生一场大规模的利用外资争论。1980年代初,围绕着中国是否应该利用外资,以市场换技术是否必要,展开了激烈争论;1988年前后,围绕着外资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中国是否被外资利用等问题,展开了新的争论;1995年前后,在“软着陆”期间,围绕着外商投资是否威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积极利用国际市场和外资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这已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必然和共同选择。在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历程中,与拉美地区国家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我国又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国内许多有识之士均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对“拉美化”的忧虑。本文通过对拉美地区爆发危机根源的剖析,并比较我国与拉美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得出了我国实际上并无“拉美化”之忧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加入WTO后,我国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等都发生了变化,我国外资流入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在进入新的阶段进程中,很多学者对外资流入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这些争论主要集中在外资规模是否合适,目前的外资政策是否存在着缺陷,以及外资除了会带来正的溢出效应外,是否还会带来一些负的效应(如垄断、国际收支不平衡),等等。显而易见,外资流入势必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政府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弥补了国内资金短缺,也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品质。当前,面对巨大的外商直接投资、跨国公司投资战略变化以及外资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新一轮外资政策争论正浮出水面。主要围绕三个问题:一是外资数量问题;二是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利弊问题;三是如何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同韪。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后是世界发生激烈动荡的时期,较为突出的事件是90年代初的苏联解体、"拉美化"和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苏联解体和"拉美化"是由于选择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制度引起社会的急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也是由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制度的累计效应引发了全球金融动荡。这些引起全球激烈动荡的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本质只有一个,即经济制度选择的结构性障碍。  相似文献   

6.
第一个问题就是“拉美化”的问题。防止“拉美化”这个事情很重要,世界银行在中国2000年发展预测报告中曾对中国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两种可能:一种是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另一种是“中国僵化症”,也就是“拉美化“的问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到3000美元是个危险的时期,中国的改革进程必需居安思危,只有充分估计到坏的可能性,才能引导我们的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内涵、中国利用外资是否过度、外资是向中国转移了先进技术还是造成中国的核心技术缺乏症、外资流入是否造成国际收支风险及外资是否产生了产业控制风险等五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8.
维护我国工业经济安全的必要性: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现实的要求;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笔者首次探索中国工业经济安全外资经济市场份额,临界值:为保证中国工业经济基本安全,必须把外资经济在中国工业市场份额控制在30%以内.我国工业经济市场份额31%已经被外资经济控制,工业经济安全进入危机状态;我国工业某些行业市场份额30%以上或50%以上或70%以上被外资经济控制,行业安全分别处于危机、灾害或崩溃状态.维护工业经济安全的对策主要是:在政府、行业协会、骨干企业和学术界等大力研讨、普及国家经济安全理论;理顺经济安全工作机构;研制中国工业经济安全评介体系;出台维护工业经济安全的法律和政策.  相似文献   

9.
2008年上半年,全球经济的焦点无疑是美国的房地产下降所引发的次贷危机。美国放纵的经济政策是美国次级债危机产生和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深层次原因。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连成一体,美国的次贷危机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经济体。关于次贷危机是否会形成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金融风暴,各方面的争论远未平息。美国经济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弱势必要对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产生复杂多变的潜在影响,中国在慢慢开放金融市场的同时,亟需警惕美国经济走弱所产生的“蝴蝶效应”,避免被“殃及池鱼”。本文的重点也在于深入分析其潜在的影响,并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利用外资经济安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外资的利用,但外资对中国经济安全所构成的潜在威胁问题不可忽视,特别是后危机时代这一问题日显突出。如何在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地利用外资,确保复苏后经济的良性发展,是备受人们关注的课题之一。为此,确立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把外资的利用纳入可控制的范畴,对于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外资工业企业在2001-2007年期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模型估计及假设检验,并据此对中国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实证测算和具体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内中国外资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始终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全国及四大经济板块外资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总体上均呈现出跌宕起伏的波动变化趋势,且各区域间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特征。  相似文献   

12.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7):F0003-F0003
2012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出现减速,围绕中国经济是否具备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经济学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的背景是,一方而中国经济已经保持超过三十年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3.
曲伟 《经济论坛》2012,(5):62-63
在后危机时期,由于中国强大的市场吸引力,日益完善和稳定的投资环境以及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使得中国仍然是各国投资者青睐的投资对象国.尽管如此,后危机时期对华外商直接投资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应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条件,通过政策和措施调整,在稳定外资规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优化外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4.
回顾匆匆过去的2011,留下多少"危机"悠悠:从国际上来看,"欧债危机"使得多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全球经济不景气;从国内来看,"温债危机"使得温州部分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现象,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国内外经济的综合影响,使得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季红 《经济导刊》2004,(11):2-2
据国家商务 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4年8月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94025家,合同外资金额10369.2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5450.29亿美元。利用外资规模令人瞩目,由此也引发了外资领域的争议。外资对中国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这种影响的评价也是多方面的,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外资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每隔七八年就会有一次规模较大,相对激烈的争论。此次争论中,部分观点认为我国目前国内资金和外汇资金均比较充裕,为弥补资金短缺而引进外资的现实基础已经改变,引资理论亟待修正。争论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  相似文献   

16.
当前扩大内需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4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数据的公布,国内对当前经济形势判断的争论更加激烈,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当前中国经济是“好转”还是已经“复苏”,本轮经济是否已经见底?  相似文献   

17.
朱东海 《经济视角》2012,(3):73-74,72
国际投资待遇标准中的国民待遇历来颇有争议,其适用对象、内容上是否与外资优惠排斥以及在我国是否应当对外国投资实行国民待遇等是争论的焦点。本文试图从这些争论点入手,结合我国实践对国民待遇标准进行一次简单的考察,以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背景下给出国际投资待遇标准的一个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经济大步走向市场,在我们为利用外资所取得的成就欢欣鼓舞的时候,一出出令人目不暇接的外资购并国有企业的“大戏”就已经上演了。外资购并风潮来势之汹涌、影响之深、争论之多,着实令理论界、工商界及党政人士颇费思索。在此,笔者要问:外资购并——是喜还是忧?  相似文献   

19.
国际投资待遇标准中的国民待遇历来颇有争议,其适用对象、内容上是否与外资优惠排斥以及在我国是否应当对外国投资实行国民待遇等是争论的焦点.本文试图从这些争论点入手,结合我国实践对国民待遇标准进行一次简单的考察,以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背景下给出国际投资待遇标准的一个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20.
后危机时期,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东亚尤其是中国扩大内需被寄予厚望。但是否增加内需就只能鼓励消费?鼓励购买汽车是否是刺激消费的"好"政策?本文对此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