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循环经济的概念,论述了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意义,讨论了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陶静静 《时代经贸》2013,(20):157-157
本文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循环经济的概念,论述了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意义,讨论了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中,由于公众环保理念缺失、参与主体单一、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配套措施不完善,因此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所以,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公众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与教育,拓展民间环保组织在公众参与中的独特作用,明确公众在循环经济建设中的权利与义务,并为公众参与提供良好的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21世纪人类经济行为的重大转变,是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手段.推行新的经济模式,既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也不能缺少政府的大力推动.公众参与对于循环经济十分重要,缺少公众参与,循环经济难以实施.但在循环经济尚未成为全社会共同理念,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政府行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重点讨论循环经济与公众参与的基本关系,说明公众参与在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政府在循环经济中应发挥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实现中国重化工业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循环经济技术进步是关键,观念更新是前提,资源综合利用是重点,应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保障机制,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全部参与,出台系统性的法律法规约束政府、企业和公众履行循环经济的有关义务,对于加快循环型社会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循环经济建设中的三方责任主体及其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  王丹 《经济师》2006,43(10):65-66
文章指出了我国循环经济模式构建过程中,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上三个主要的责任主体:政府、企业和公众,并着重从政府政策法规、企业责任、公众参与三个角度依次分析了三方责任主体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责任。  相似文献   

8.
2007年11月8日,由深圳市嘉达高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0家循环经济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深圳市福田区循环经济商会。去年《福田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方案》系列文件出台后,该辖区内的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就按照发展循环经济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政策精神,积极酝酿该商会的成立,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在辖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商会正式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9.
我国循环经济执法保障:现状、需求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循环经济执法过程中存在法律法规执法不具有现实操作性、执法主体林立多头、执法权力没有法律保障等问题。面对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强制权力、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执法需求,文章分析了循环经济执法现状与需求存在差距的原因,提出了加大循环经济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参与意识,提高执法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明确执法部门权限、改革执法体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煤炭资源巨大需求和煤炭资源的稀缺性产生了显著的冲突,循环经济为煤炭行业保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循路径。可以从构建政府制度环境、培养市场机制以及促进公众参与等方面在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1.
发展循环经济,应该立法先行,在我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循环经济,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循环经济,贯彻落实已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要加强循环经济立法工作,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结合地方特点制定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法规,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公众参与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应该立法先行,在我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循环经济,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循环经济,贯彻落实已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要加强循环经济立法工作,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结合地方特点制定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法规,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公众参与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3.
德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特征及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文武 《经济师》2008,(9):103-103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迫切要求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经验。而德国是世界上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德国循环经济发展具有不断完善法规和政策,实行生产者责任扩大制度,推动企业技术改造,运用市场机制,采取DSD运作模式,动员公众参与,以消费促生产等突出特征。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我国应当加快完善循环经济立法,发挥市场机制和中介组织的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实行绿色消费,鼓励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4.
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构建循环经济需要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参与 ,同时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生态环境脆弱的毕节试验区进行了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当地居民对于循环经济的认识以及行为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认为当地居民对于循环经济的认识程度不足,对环境污染的感受还不深,但了解循环经济的人更愿意参与循环经济活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难点在于公众意识的淡薄。政府及相关部门选择适当的媒介宣传,对毕节试验区的生态建设与发展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水平是保障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将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分解为"思想认知"和"行为认知"两个维度,以全面反映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水平。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公众对循环经济的"思想认知率"和"行为认知率"。研究发现,公众对循环经济的"思想认知率"较低,平均值为57.24%,而"行为认知率"较高,平均值为72.27%。探讨了"思想认知率"低于"行为认知率"的原因,并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提出了提高公众循环经济认知率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就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活动的总称。推进循环社会的建设,立法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仍需完善、充实。要树立全程治理理念,健全多层次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构建核心制度,在法律中贯彻市场调节机制,加强立法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外部效应与政府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循环经济外部效应为视角,运用博弈论分析相关经济主体的行为选择问题,发现在目前循环经济发展中,政府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为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文章还提出了政府的努力途径:树立循环经济的战略意识;加强立法工作;积极倡导和推动循环经济在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城市和区域等层面上进行探索和实践;加强激励机制建设,激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珺 《经济与管理》2007,21(9):88-92
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发展循环经济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资源枯竭型城市应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解决目前存在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宏观政策的支持和经济制度的创新,地方政府则需要在微观主体培育和鼓励公众参与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PSR模型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压力、资源环境状况以及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所作的响应,构建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查和分析,进一步从实践循环经济的认识误区、产业结构、技术与规模、法律法规构建、激励机制、公众参与等角度阐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响应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以期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走出困境提供发展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