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以电子行业为样本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我国电子类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经验数据来考察高层管理人员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电子类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货币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第一大股东是否为国有股也无相关性,但与企业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绩效敏感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实市场中,公司经理人普遍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由此造成的代理成本,一个相当普遍的策略是对公司管理层实施薪酬激励政策。对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绩效敏感度的实证分析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报酬——绩效敏感度的离散程度非常高,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和一致性;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报酬表现出“工资刚性”;公司绩效与管理层报酬——绩效敏感度之间不存在明显关联性。在重构中国企业高管薪酬体系的时候,对这些问题有必要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3.
以44家林业上市公司四年的数据为例,从公司内部管理的视角研究管理层激励对林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以期改善公司管理从而提高经营绩效.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的薪资与林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管理层的股权激励与林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与托宾Q值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净资产收益率呈正相关.基于实证结... 相似文献
4.
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5年前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用实证方法研究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虽然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平均持股水平很低,但对高管人员的行为仍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当总经理独立于董事会时,股权激励的效果更为明显。此外,公司的规模和控股股东性质等因素也会起到调节高管持股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上市公司实际数据的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3-200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与国内已有文献不同的结果:我国上市公司经管层股权激励水平与公司业绩之间呈倒N型关系.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经管层股权激励方面得到了改善,但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经管层股权激励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总体绩效与结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和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综合考察了国内上市公司MBO的总体绩效与结构效应。结果发现国内上市公司在MBO期间的总体绩效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但一些财务指标却出现了结构性变异,突出表现为在规模变量显著扩张的同时财务状况明显恶化且经营效率显著下降。进一步检验发现,这种结构性变动的典型特征是:经营者在不改变企业总体绩效的基础上通过主营业务的粗放经营创造新增财富(包括新增利润和净资产);通过资产负债率的非正常提高转移净资产,并借助于提高流动负债和流动资产向上、下游关联企业输送利润,进而致使公司经营效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高管报酬激励与公司绩效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科学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是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提高上市公司经营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以上市公司2 0 0 2年年报为研究基础 ,实证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与其高级管理层报酬激励状况 ,并对上市公司高管的激励机制进行分析 ,发现高管薪酬与管理绩效的关联性正逐渐增大 ,但仍存在不少不和谐的因素 ,进而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完善上市公司高管的报酬机制、使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和高管报酬挂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证明了稳健性也来自于股东的需求,会计稳健性和管理层持股一样,是股东-管理层契约中的利益协调机制,当管理层持股较低时,就产生了对另一种协调机制——会计稳健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股权制衡、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以2000年~2004年399家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大股东控制力过强会削弱管理层股权激励效应,股权制衡程度与管理层持股水平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管理层股权激励和公司绩效两者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大股东受到相对制衡的公司更显著。结论暗示在中国资本市场,存在几个能够对大股东作出有效制衡的股东能够促使公司完善监督机制,增强管理层激励效应,提高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10.
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本文以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情况。本文发展,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报酬与企业绩效、企业规模、和法人股比例等显著正相关。本文还考察了行业、地区对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影响,但发现只在一些行业和地区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Qian Huang Shuzhuo Li 《中国经济评论(英文版)》2005,4(9):73-75
This paper overviews earnings management incentive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finds the incentives of cost in transactions with stockholders, a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advantage and a rational response to that market behavior which is anticipated. This paper tells us that even if there were no agency problems, earnings management should exist all the time. 相似文献
12.
新会计准则实施背景下,公允价值信息成为高管薪酬考评中不容忽视的新因素。以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作为公允价值的替代变量,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与高管薪酬显著正相关(不相关);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高管薪酬存在差异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整体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影响不显著,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对西部上市公司的统计分析发现,附属于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其财务绩效总体上好于非属于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背后的原因可能是,集团公司控股可以降低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交易成本,缓解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国有上市公司的所有者缺位,以及可利用集团优势对上市公司进行业务提携和其他支持.集团公司控股上市公司也带来一系列治理问题,文章探讨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上市公司财务控制及其绩效评价往往以纠偏为主线而展开,财务控制与价值创造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桥梁.本文以价值管理理论为指导,探讨价值创造与财务控制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构建了基于价值创造的财务控制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上市公司创值型财务控制体系进行模糊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分析了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考察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并运用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中国"扭曲"的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作用不显著,但具有较强的行业效应. 相似文献
16.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后的治理及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4)
管理层收购被一些人认为能够改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并能提高其绩效。理论分析表明,管理层收购不仅不能够改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而且在外部市场监控没有真正形成的情况下,将会使公司治理退步。实证分析发现,管理层收购并没有带来公司绩效的提高,相反,大多数管理层收购后的公司出现了资金短缺现象,公司持续发展的能力下降。总的来看,管理层收购不能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知识资本业绩相关性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CIV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知识资本业绩相关性进行分析,可得知识资本与企业净利润、企业净现金流正相关,具有盈利性特征。同时知识资本与企业账面无形资产低度正相关,说明账面无形资产部分地反映了企业知识资本。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上市企业的创值能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首先介绍了创值理论的发展前景及其与创利理论的差异,指出创值理论的基本原理及测算模型,然后在有效样本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上市企业的创值能力进行50强排序,并分析了50强创值能力的趋势及行业特点;最后探讨了创值理论对我国发展证券市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股票评级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首先探讨了股票评级的理论依据,并采用实际数据,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就上市公怀股票的经营业绩,上市公司股票的长期投资价值,上市公司的市场属性等方面,对样本股票进行评级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方法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还没有一套科学、全面、动态、体现差异化的评价方法.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资本增值"和"股东收益最大化"理念为核心,以全面评价和差异化评价为基本思路,以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为原则,有机融合了各种绩效评价体系的优点,设计了一套适应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方法-"超额利润增长率"评价方法.评价方法以上市公司"超额利润增长率"指标为核心,由环环相连的4个子系统、52个指标构成.论文还阐述了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子系统与最终指标-"超额利润增长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