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是现今我党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主要任务。但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全新的不同以往的经济体制,很多领导干部暂时还不适应这种变化,在领导经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不足或缺陷。这就需要为其提供一些能够较快地提升领导经济建设能力的策略,较为迅速地提高领导干部的经济建设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这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极其重要的任务,也是各地各方经济界人士面临必修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正> 经过14年改革,我党十四大最终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这一目标模式,是随着改革的推进,经过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本质上是对我党以往提出的几种体制模式的继承和发展.(一)在改革实践中选择和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我党在认识上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前后.经过对十年动乱遗留的经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摆在了全党面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适应世界文明和国际形势发展的潮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适应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首要的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与时俱进,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5.
政党的“执政方式”是指政党控制公共权力的体制、机制、途径、手段和方法。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了“党政合一、集权于党”的执政方式。这种传统的执政方式的形成,有其历史合理性。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执政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无论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还是政治文明建设和中国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无论是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的强制要求,还是国际政治多极化、国家治理民主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强力影响,无论是执政几十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还是当前对提高执政能力的强力诉求,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一次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反映了我党对执政问题的全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又进一步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使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理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升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速度是衡量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能力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升自己在国际市场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提出的新的执政目标,是党的执政理念与执政实践的进一步升华和创新。反腐倡廉是党执政兴国的基础性工程。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廉政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腐败是破坏社会和谐的最大政治风险源。反腐倡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价值取向上一致,在实际效果上互补,在共同发展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是确保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宋国强 《经济师》2001,(5):189-190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 2 1世纪 ,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进一步把党建设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我们党的建设处于一种更加复杂的环境中 ,面临着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党的建设出现了一些新的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需要探索研究的课题 :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如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坚持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理想和信念 ,克服自身的消极腐败现象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一、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江泽民同志…  相似文献   

10.
以执政党领袖冠名执政党经济思想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时产生出来的行动思想,是习近平本人以及他的同事们共同探索和总结出来的执政经验.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体系,应当以开放和审慎的科学态度对待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可以分成三个重大命题:市场经济观、 经济发展观和经济全球化观.本文对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市场经济观进行了梳理,归纳出有关市场与政府的作用关系、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管理的关系等三个认识.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变,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改变,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标志着党和国家的执政方式将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变到主要依靠法律手段,把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纳入法治的轨道,以形成完整、统一、和谐的法律治理机制.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对积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和我国入世后应对新的挑战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贾康 《经济纵横》1992,(11):8-11
<正> 一、改革的主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近十四年的改革实践,以及理论思考与国际比较研究,关于我国改革的主题及改革举措,已日益清晰:即围绕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解放生产力这个中心而进行.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社会主义的、以市场为主要的资源配置机制的商品经济.它与传统模式下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有根本性的区别.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必将推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整体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实践工程。建设社会主新农村离不开党对基层执政资源的优化配置。当前,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因素,中国基层执政资源的配置尚不尽人意,这就要求我们党深化基层体制改革,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同时增进党群关系和谐,打造廉洁、务实、亲民的基层党政机关,从而实现基层执政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4.
《发展导刊》2004,(4):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站在历史的高度,认真总结和汲取党执政55年来的成功经验,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会议主题,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关键,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结合点。特别是对执政经验、总体目标、指导思想、主要任务的论述,使得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执政理念更加体现出了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即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在这五大能力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也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党的群众路线贯穿整个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7.
必须适应新的历史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政策治国"转变为依法执政。提高执政党领导人民群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把握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的结合点。其具体形式就是,在发展民主的进程中注意处理好党内民主与国家民主的关系,政治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雅丽 《经济师》2007,(7):28-3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系统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发展的社会。传统的市场经济所暴露出来的缺陷,所产生的严重的生态问题,则要求我们尽快建立起与建设和谐社会相适应与配套的新的市场经济体系——生态市场经济,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总目的。由于现代社会经济本质上是商品经济,因此考察当代人的发展问题,必须着重研究商品经济发展对人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市场经济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本文试图从市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举措三个方面对此问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实现平安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加强平安建设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供有利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