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休闲旅游规划是生态型城市发展旅游经济的创新点。如何整合区域内水利资源、合理规划和运营区域内滨水空间,如何引入生态循环式管理理念和开发规划步骤评价体系的同时确保水休闲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与生态循环经济建设协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主要探讨城市水休闲旅游"不规则锥形"规划模型,并从城市水休闲旅游规划常规性思路剖析、规划战略理念与切实目标、模型猜想与构成因素分析、模型运行程序设计、模型困境、时空拉升理念设置这六个角度进行研究,以期更好拓展城市规划经济。  相似文献   

2.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结合森林型风景区的环境特点,构建了包含旅游活动、资源空间、生态环境、服务设施和管理水平承载力为核心的森林型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系统。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与Vensim建模软件,以九鹏溪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对承载力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并检验其有效性。通过控制关键指标,分析对比了森林型风景区在现状维持型、旅游发展优先型和可持续发展型三个不同发展模式下的承载力发展情况,得出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保持适度环境承载力的最佳模式。以此为基础,结合生态信息的思想,构建了包含信息收集、处理分析、警戒和优化策略的预警管理机制,并为森林型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以控制关键参数为核心的承载力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同时大量增长的游客给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造成景区超载、旅游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文章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以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森林型风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及计算模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武陵源风景区为例,对其资源空间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经济环境承载力、居民心理承载力和旅游者心理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与分析,为景区合理规划、有效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态脆弱区旅游生态承载力评估,能够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构建区域旅游生态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将GIS技术与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相结合,进行西南山区旅游生态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旅游生态承载能力总体较好,属于中等承载力的区域分布最为广泛,面积比例达35.8%;低承载力主要分布在四川平原和盆地丘陵区,另外在云南和贵州低山丘陵区零星分布,高和较高承载力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和广西西北部山地两大片区;研究区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和旅游活动压力具有空间差异特征,水域面积比例、植被覆盖指数、生物丰度指数、人均旅游生态足迹、游客污染物排放量、人均生态用地面积和水环境污染指数等是影响旅游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扬州城区国内外水休闲游客为研究对象,以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古运河游览区、何园和个园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设计、数据相关性处理、统计信度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水休闲旅游品牌的消费群体的生态循环理念感知程度、环境态度感知水平、环境评价感知水平和环境行为模式感知水平进行剖析。结果表明不同属性的消费群体在感知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并得出生态循环型水休闲旅游品牌规划方案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肃南县旅游发展现状和特色,依据生态旅游承载力理论和测算方法,从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旅游经济承载力、社会心理承载力和管理环境承载力5个方面,对肃南县马蹄寺景区的旅游承载力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肃南县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为弱载,管理环境、旅游经济环境、生态环境是其旅游可持续承载的约束条件和基础条件。文中将县域全域旅游发展和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结合起来,从环境、服务、管理、产品、营销全域化等方面对肃南县全域旅游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郭胜 《江南论坛》2008,(11):54-55
旅游区作为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区别于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以保护自然资源为主,科研、教学、旅游和生产为辅的自然地域。旅游区在满足人们对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大众行为心理等要求的基础上还能为当地政府和人民带来丰厚收入,与纯粹的风景区规划相比需要考虑更多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旅游行政管理和规划部门应正视当前旅游区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旅游区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寻出相应技术对策,使旅游区的规划在开发与景观生态保护之间取得平衡,以取得开发、环保与经济综合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开封旅游的本底趋势分析,发现开封旅游业的发展快要接近其逻辑增长曲线的顶点,急需对旅游发展方向进行战略性调整,郑汴一体化的推进为开封发展休闲旅游提供了难得机遇。开封要实现休闲旅游的大发展,当前必须在城市休闲环境氛围的治理和营造、休闲设施的建设和集聚、休闲旅游发展的规划制定和政府的政策引导等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为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发展保障和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通过综述生态位理论在旅游中的应用研究,在分析生态位态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旅游生态位概念、旅游生态位态势内涵和模型,进而以武陵源风景区为例,分析武陵源风景区与张家界市旅游收入生态位、旅游流生态位变化情况,得出武陵源风景区旅游与张家界市旅游之间存在依附、联动和共生发展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旅游城市生态评价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旅游城市生态评价中,选择旅游子系统的关键性指标,与旅游城市生态结构子系统、功能子系统、协调子系统的指标结合,以提取公因子的方法,计算出旅游城市生态综合指数值以及辨识影响旅游城市生态发展状况的关键因子(指标),为旅游城市生态规划、生态发展政策的制订、调整和实施提供依据.该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同一个旅游城市在不同时期生态水平发展状况,也可以用于分析不同旅游城市在同一时期的生态发展水平的比较.对桂林市1998~2005年的生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桂林市生态综合指数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城市生态状况逐年改善,生态发展水平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1.
县域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湖南省茶陵县为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对湖南省茶陵县的环境旅游发展开发模式进行研究.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的支持下对茶陵县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茶陵县旅游资源的分类分级,并利用增长极理论、空间布局模式理论和环境系统分析理论,确定了茶陵县的旅游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研究结果表明,茶陵县旅游业发展可以分为六个区域(南宋古城和云阳森林公园、"红色"风景区、灵岩风景区、溶洞区、青年电站风景区、洮水水库风景区).本论文还确定了以南宋古城和云阳森林公园为中心区域,其余五个旅游区域为次中心区域的旅游开发模式,并初步确定了4条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12.
水利风景区的价值内涵、发展历程与运行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凤龙  黄震方  尚正永 《经济地理》2012,32(12):169-175
水利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景观类型、深厚的文化底蕴,蕴藏着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水利风景区开发的综合价值。通过与其它国家级景区的比较,我国国家水利风景区经过10年多的发展,发展速度相对平稳,省域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今后应控制水利风景区的总体数量,培育精品旅游景区,增强水利风景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基于民生水利的发展理念,水利风景区应在申报审批和运行管理中,制订更严格的生态环境评估措施,提高景区准入门槛,建立景区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应重视景区规划的编制,推进景区可持续发展;构建以地方为主体的权威管理机构,实行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四权分离和制衡"的管理体制;改善景区的旅游环境,加强市场营销力度,提升旅游经济效益,塑造"水利风景区"品牌。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文化来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必经之路,旅游风景区要想在现代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依托文化,增加风景区的文化深度和内涵。千山风景区营销策略的制定应注重品牌的明晰化,注重营销方式的差异化,使得健康理念贯穿于整个营销策略的制定之中,利用旅游资源集中的优势,努力把风景区的资源重新整合利用起来,努力营造千山风景区集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度假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休闲中心,提升千山风景区的整体竞争品质。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5,(12)
回顾已有研究中对旅游综合体概念及类型的划分,认为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是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的森林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具有以森林生态资源为依托、以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功能复合性、空间连续性、开发和运营一体化、业态配比合理性、服务高品质化、地方政府参与性等特征。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的开发理念包括贯穿始终的生态意识和多重要素有机融合。综合考虑多重因素,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应选择生态休闲度假作为其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健康的重视,对生态人居环境的向往以及武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反映了武汉发展城市生态休闲旅游的时代要求。但武汉生态旅游环境状况堪忧,国内市场和市内市场没有得到重视以及资源破坏性开发等问题越来越阻碍了武汉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因此,必须对武汉市生态休闲旅游进行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环城市(群)游憩带地区,因城市规模市场、旅游出行便捷、核心资源吸引、城乡环境差异、旅游用地宽裕等因素,成为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理想空间。通过对环大珠三角城市(群)游憩带上广东各市在建、待建山海旅游产业园区的实地调研及其规划文本分析,发现在南部滨海休闲游憩带与北部山区生态游憩带上,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成为趋势,已从单纯资源景区组团式集聚(资源景区组团)发展到度假要素配套式集聚(度假娱憩综合体),乃至旅游产业集群式集聚(旅游产业园区)阶段,反映了资源、资本、智力等因素的不同作用,并在依赖资源环境、城市城镇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促成了观光游览型、度假娱憩型、文化创意型、装备制造型等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为发挥旅游产业的规模经济、集聚经济效应,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地方政府需要在旅游产业规划、公共平台建设、公共服务提供、旅游用地审批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的出台,对于推进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进程,提高河北休闲旅游的综合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不能忽视的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会给生态环境脆弱的河北省环京津地区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文章指出了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实现旅游循环经济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夏保国 《当代经济》2007,(10):20-21
当前,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健康的重视,对生态人居环境的向往以及武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反映了武汉发展城市生态休闲旅游的时代要求.但武汉生态旅游环境状况堪忧,国内市场和市内市场没有得到重视以及资源破坏性开发等问题越来越阻碍了武汉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因此,必须对武汉市生态休闲旅游进行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9.
何焱洲  王成 《经济地理》2019,39(3):162-171
基于乡村空间系统功能的内涵解析,从农业生产功能、乡村工业发展功能、休闲旅游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生态保育功能入手,构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以2017年为研究时点,以重庆市巴南区为研究区,以巴南区各镇(街)为研究单元,深入剖析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而厘定功能优化格局。结果表明:①农业生产功能"东高西低、局部突出",乡村工业发展功能与之相反、"西高东低",休闲旅游功能"东高西低、高值点缀分布",社会保障功能"中部高、南北低",生态保育功能"东高西低"。②厘定"以乡村工业发展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为主导的城郊工业保障区","以农业生产功能、乡村工业发展功能和休闲旅游功能为主导的三产融合发展区","以农业生产功能和休闲旅游功能为主导的远郊农业游憩区"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优化格局,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空间布局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应规划建设好城区和城郊两大休闲旅游区.城区体闲旅游区建设应以"特色街区"为载体,以"娱乐游憩"为导向,在"文化"上做文章.在"休闲化"上下功夫,凝聚城市文化特征,构建休闲产业与文化产业双链结构和休闲产业与商业双链结构,促进城市休闲化和商街休闲化.城郊休闲旅游区的建设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休闲养生"为宗旨,在"山水"上做文章,在"体验化"上下功夫,近郊重点建设郊野休闲中心,实现乡情体验和娱乐休闲化,远郊重点建设专项度假景区,发展山地休闲旅游,实现养生休闲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