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江泽民的科技发展观主要围绕科技发展的思想基础、动力、生命力、内在要求、必要条件、目的、关键、群众基础、政治保证等方面展开。探讨江泽民的科技发展观,对我们深入学习和了解江泽民同志的科技思想,对进一步搞好“科教兴国”战略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曾德高 《生产力研究》2003,(1):46-47,50
马克思是把科学技术纳入生产力范畴的开拓者。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杰出代表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都对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观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科学技术发展变化不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同,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思想的贡献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基础研究是奠定现代文明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存浩 《理论信息》2000,(11):27-30
江泽民同志不久前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突出代表。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同时,在党的领导下建设先进的文化,是为民族复兴奠基的伟大事业。科学自诞生以来,始终是文化建设的主题之一。在文化建设中,作为科学技术先导和源泉的基础研究,应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强调要大力加强科技法制建设,形成了系统、成熟的关于科技法制建设的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科技法制思想,试从4个方面阐述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是把科学技术纳入生产力范畴的开拓者。与时俱进 ,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杰出代表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都对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观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 ,科学技术发展变化不同 ,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同 ,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思想的贡献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纵观世纪之交的形势时深刻地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且多次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江泽民同志的科学论断精辟地概括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大背景、大格局。这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不单纯是科学技术革命,与它所关联的新经济的产生和社会的革命也正在发生。因此,我们在跨入21世纪的时候,怎样认识这样一个科技的新纪元是非常重要的。 一、当今科技发展的新特点 第一个特点,21世纪科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巨系…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伊始,江泽民同志<论科学技术>正式面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江泽民同志近十年来关于科学技术的一系列论述,不仅在我国跨世纪的重大战略抉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完成科教兴国伟业、实现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江泽民同志<论科学技术>,对于我们深刻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等重要思想和理论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落实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加速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中央、国务院于1995年5月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建国方略上作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重大决策。科教兴国,指的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加速实现我国的繁荣强盛。要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显著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强调要大力加强科技法制建设,形成了系统、成熟的关于科技法制建设的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科技法制思想,试从4个方面阐述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是新中国繁荣富强的基本保证,凝聚了三代领导人的必血和智慧,毛泽东“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掀开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崭新一页;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诊断精辟阐述了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地位;江泽民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的阐述是面向知识经济挑战,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高瞻远瞩的认识。三代领导人的科技思想在本质上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其意义将随着时代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