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前我国弱势群体权利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完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须构建以宪法为基础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法律体系、健全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相关法律机制及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犯罪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凸显出的严重社会问题,其内在根源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社会和法律的不公平,是社会对其利益分配的不公以及法律保障的虚置所致。当前,弱势群体范围的不断扩大,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已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和关注。预防此类犯罪的关键是消除产生弱势群体犯罪的诸多法律和社会因素。当然,也应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提高弱势群体的从业技能、拓展弱势群体的救济渠道、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心理关怀,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减少弱势群体犯罪的数量和程度,更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王继新 《经济师》2011,(4):90-91
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还很不尽如人意。因此,应该从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及创新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机制等方面完善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真正把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4.
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从民事诉讼的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迟迟未能纳入法治的轨道,直到<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弱势群体保护才有了司法保护的径由.但司法机关在民事诉讼中应如何界定弱势群体、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意义何在、如何为弱势群体提供司法保护却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的发展,弱势群体保护问题凸现.如何加强保护弱势群体已关系到社会稳定,可持续和谐发展.因此,加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将成为当前社会变革及结构转型时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对弱势群体的权力予以特别的保护,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立法的重要原则之一。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大法,以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专门法为主干,以刑法、民法和其他相关立法为辅助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而且,国外的许多法律制定得很细、很具体,对违法罪行及其惩处的规定都很具体,可操作性较强。主张自力救济是国外法律保护弱势群体的重要内容。法律关于自力救济的规定,在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实中的农民常遭到歧视性待遇,被视为"愚昧无知"、"低三下四"、"贫穷落后".农民所以成为弱势群体,与国家、社会对利益分配的不均衡有直接关系.他们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权益保护、社会竞争力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均处于弱势.以庞德的利益学说为视点,分析保护农村弱势群体的理论来源,对我们探索对农民保护的法律对策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的制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转型期弱势群体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而经济体制的转轨是其中重要的制度因素。经济体制制度变迁的路径、形式、方式,对弱势群体规模、程度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应以健全、完善社会保险“三大”制度、社会救助制度、收入分配的调节制度,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相似文献   

8.
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现已成为当代中国法律发展和法制建设所面临的重点课题之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妥善解决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与救济问题,这不仅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更是突出体现了人权保障机能法治理念的内在精神.因此,加强对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健全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立法体系,是保证社会安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满足广大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需求是时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要义之一。文章在对东、中、西部三个城市的残疾人公共文化消费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揭示了当前弱势群体在文化权利上面临的困境。研究表明,既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没有惠及广大弱势群体,当前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消费水平十分低下。其中,个体地位结构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策倾斜性配置水平以及无障碍环境是制约残疾人这类弱势群体公共文化消费水平的显著因素。文章认为,要确保弱势群体的文化权利,政府必须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性配置,构建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供给模式,坚持服务为本的逻辑,构建弱势群体的参与机制,并试点向弱势群体发放文化消费补贴。  相似文献   

10.
育龄妇女生育率偏高,会对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压力和消极影响。从昭通市育龄妇女生育率的特点入手,深入分析其生育率偏高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发挥政府领导作用,采用政策、法律、利益导向、教育文化等对策,综合整治生育率偏高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纳入到创新社会治理过程当中,是实现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迫切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必要环节。当前中国,农村弱势群体面临诸多问题,其问题的显现主要受历史文化原因、现实原因和经济原因的影响。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的路径可以从力求提高合法经济收入、切实转变教育道德观念、重点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积极加强法律保护意识等四个方面得以纾解。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带来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一个特殊的群体——新的社会弱势群体已经逐渐形成,其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今天的中国弱势群体包括多个各具特征的人群,他们在生活、就业、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多个方面存在着困难,他们的困境日趋显现出来,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0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朱镕基总理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强调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援助,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措施。由此可见,弱势群体问题已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有必要全面认识这个事关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我们的社会中,弱势群体问题正在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现象.弱势群体问题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还是一个法学问题.本文从人们普遍认为的弱势群体涵盖的内容出发,从法学的角度分析弱势群体的特征.接着提出了我国目前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向题阐述了一些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伟  刘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6):106-109
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经济因素是其关键所在。具体而言,这些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竞争程度、成本收益比较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等。除经济动因外,还需注意地域政治、法律、文化以及传统习惯等非经济因素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对弱势群体权益的立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然 《经济师》2005,(10):72-72
弱势群体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正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如何通过立法来加强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政府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逐步把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但是我国对于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立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完善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体系,是我国今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种法律制度均是以诉诸公平,保护弱者为己任的,经济法也不例外。本文从新时期弱势群体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对其实施经济法保护的重要性及科学理念,并就如何保护展开了深层次讨论,对健全经济法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海洋渔业资源治理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海洋渔业资源治理理论发展的梳理,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需求,界定了新时代海洋渔业资源治理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在法律框架下,尊重文化传统,遵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通过行政管理、经济政策和社会治理等多种手段和方式,最终实现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协同保护的过程。系统回顾了70年来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治理的实践历程,对照新时代海洋渔业资源治理的新内涵、新特征,指出差距:治理主体上,社会参与制度不完善,多元协同治理理念流于形式;治理手段上,片面强调行政手段,经济激励手段远远不足;治理结构上,传统模式下管理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难以形成合力;治理机制上,“政府直控型”治理模式不能满足海洋渔业资源永续发展要求;治理功能上,“发展优先”根深蒂固,对海洋渔业资源服务功能多样性的保护不足。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弱势群体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一群人,对于弱势群体,往往法律都不能给予他们充分的保护。目前,分析我国的司法机构和相关的法律条文,可以发现,针对我国弱势群体的诉讼和司法救济的现状并不理想。本文首先对我国的弱势群体从法律方面进行定义,进而分析了当前我国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中的弱势群体是指依靠自身能力难以摆脱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构成的特定群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但因各种因素影响,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武汉市为例,采用问卷调查,获取城乡居民对耕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的支付意愿数据,以此为基础分析影响其支付意愿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表明:受访农民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是否支持环保活动等因素对其是否有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而受访市民仅有其家庭年收入的多少会对是否有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该研究为确定农地城市流转的福利补偿和耕地生态补偿提供参考,为政府耕地保护决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