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农村不仅是农民的居住地,同时也是其赖以生存与生产的场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改善,农民生活水准大幅提高的同时,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对农民的生活及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业已成为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缩影。因此,亟须认清农村垃圾的现状、特点及当前处理方式的缺陷,采取有力措施减少农村垃圾污染,还农村一片碧水蓝天。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开录 《经济论坛》2007,(3):125-127
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供由农村居民享用、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各类经济物品或公共服务。根据其在消费过程中的性质不同,又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农村纯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而应当由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包括农村基层政府的行政服务、综合规划、农村信息系统、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大江大河的治理、农村环境保护等。农村准公共产品,则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不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主要包括农村义务教育、电力设施、小流域防洪涝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管理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公共产品城市由政府一手“包办”,而农村则由农民自已“埋单”,致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受到严重制约。因此,重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打破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城乡“二元”格局,改革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区域均衡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产品严重缺乏是当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农民的生活质量低下问题,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农村公共产品充足供给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地方政府有意愿,一是地方政府有能力。文章在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意愿和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保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观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涉及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重大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对这些观点综述如下。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发生了相应变化。张军、何寒熙(1996)认为,农村制度的变迁在为促进农业生产高速增长提供了很强激励的同时,也引致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即由国家财政承担、动员并组织群众以劳代资的供给模式,转变为政府与私人共同承担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且私人参与的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农民受教育程度和地方政府参与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找准问题症结之所在。我们认为,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过少、农民义务教育负担过重,由此造成农村义务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过低,则是根本原因。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占1/2,但其初中文化程度的只占1/3,高中文化程度的只占1/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0,94%的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一、义务教育负担过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其投入无论城乡都应该由财政负担。但是,长期以来的事实是,只有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6.
中国领导人把解决“三农“问题置于新的高度,确定了新的方略.农村的社会保障也是“三农“问题关心的范围,因为农村的社会保障关系到60%以上的人口,搞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在农民保障意识、保障制度建设及保障形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在这些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以便建立与农村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化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农村垃圾问题的公私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玎玎 《经济论坛》2006,(12):125-127
长期以来,我国在垃圾治理上,对农村的重视和投入远远落后于城市。落后的垃圾治理基础设施与不断膨胀的污染负荷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导致了农村环境问题的严重恶化。因此,加快建立农村垃圾治理综合机制,提高环境质量,不仅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一、我国农村垃圾问题的现状分析(一)农村垃圾污染的现状描述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垃圾的数量开始迅速增长,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包围着农村,直接影响村民生…  相似文献   

8.
农村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越来越关注“三农”问题,但是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上障碍重重,着实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建设质量已经成为民生的大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着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农村公共产品的含义入手,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从农村公共物品的概念出发结合贵州农村供给的实际出发,剖析现状发现其问题,最后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认为政府应该通过权责划分、法律规范,构建多中心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系等保证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从而切实满足农民对于公共物品的需求,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吴园园 《时代经贸》2010,(12):146-147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从农村公共物品的概念出发结合贵州农村供给的实际出发,剖析现状发现其问题,最后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认为政府应该通过权责划分、法律规范,构建多中心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系等保证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从而切实满足农民对于公共物品的需求,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工业化日渐成为国家工业化进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极大地改变了乡村社会经济利益格局,从而使传统乡村伦理发生了重大变迁,而工业化的发展本身也提出了新的伦理课题.  相似文献   

12.
刘赛红  王国顺 《经济地理》2012,32(9):120-125
基于1995—200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三个层面,运用面板协整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农民收入的地区差异。结果发现,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之间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具有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但在短期无明显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中西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发展、金融服务创新和金融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新农村建设主体缺失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农村劳动力外流问题。通过农村人均收入和农村劳动力外流数据的实证分析,提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是采取措施确保城乡市场地位公平,加大农村居民保障力度,打造农村规模生产市场。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农村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典型地应由公共部门提供。大量研究表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村发展具有正效应,然而对引起正效应的具体联系和因果关系的研究较少,所以除了建议增加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之外,很难提出更多的具体政策建议。本文对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发展的主要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将农村基础设施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划分为宏观经济效应、微观经济效应和分配效应三种,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天军 《经济问题》2007,334(6):80-8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必备条件,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纽带,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因此,在加快新农村建设中,应着力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16.
农村强势成员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焦少飞 《财经科学》2006,(6):95-101
本文以集体行动经济学为分析基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扩展的异质性假定,分析了农村强势成员对集体行动的影响.得出的基本结论是:(1)农村强势成员为了获得个人收益会组织集体行动;(2)强势成员的个人影响力与公共产品的产出存在正相关关系;(3)强势成员能够节约集体行动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并降低其它成员的搭便车倾向.  相似文献   

17.
走向以农村为本的农村发展战略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文章对中国农村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的检视,认为其存在的根本缺点是按照城市的模式来改造农村,忽视了农村的基本特点和内在优势。中国的农村发展应该走以农村为本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农村的内在优势。文章还分析了实行以农村为本的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贫困的根源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维 《开放时代》2006,(4):42-4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农村人组织起来,找到非农业的生存方式,促进“城市中国”尽快诞生。这个大方向是农村发展规律决定的。国家不是散财童子式的慈善家,而是“新农村”的推动者,农民才是主体,是主力军。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即运用价值趋同与制度变迁理论,通过政策性、法治化调整使城乡获得平等的生存与发展权利,藉此消灭传统城乡差别。为此,通过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是我国破解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发展难题,也是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农村青年经纪人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东敏 《江南论坛》2006,(11):28-29
一、农村青年经纪人是农民与市场沟通的桥梁 农村青年经纪人活跃在农产品销售的物流中.将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城镇市场,既满足了城里人的需求,丰富了城市市场,又为农民出售自己的商品,开辟更多渠道;同时,他们还将需求信息、市场价格、生产技术、优良品种带回农村.为农民的生产经营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