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廖益 《经济论坛》2005,(13):13-15
一、渝中区经济结构现状(一)总的来看,渝中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协调于城市经济的发展。1.产业结构变化明显,梯度层次已逐渐高级化。根据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第一、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会不断下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第三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贡献最大的产业。2000年渝中区一、二、三产业就业结构比为0.1:21.7:78.1。从地区间产业结构的横向比较来看,2003年,重庆市其他都市发达经济圈以及相邻城市成都的锦羊区,青羊区产业结构还停留在“二三一”布局上,滞后于渝中区。  相似文献   

2.
直辖以来,重庆市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以2012年《重庆市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对重庆市产业结构尤其是工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重庆市1980-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对重庆市的能源消费以及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重庆市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重庆市产业结构的变动主要是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增加。因此要缓解经济增长中的能源消费需求压力,只有在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中通过科学制定和实施国家产业政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来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能源消费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对村域产业规划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选取重庆市巴南区平滩村为例,结合村域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对平滩村进行了产业发展SWOT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产业规划:打造以高效农业产业为支柱,生态旅游为主导,结合景观农业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浙江工业主导行业地区布局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李鸣 《经济地理》1994,14(3):78-82
1主导行业地区布局原则及方法1.1布局原则浙江省有11个地区(市)、66个县(县级市),省区主导行业地区布局一般不宜落实到县域一级,分解到这一层次上太过具体和分散,不符合主导行业成长规律,因此可以考虑在地区(市)这一辖区建制层次上布局,从主导行业本身的涵义及浙江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出发,主导行业地区布局这一问题有两重性质:①省确定的工业主导行业需要从行业本身出发选择最有发展基础,适宜培育其成长起来的地区;②各个地区有其不同的产业结构和支柱产业,各产业发展条件不尽相同,因此需要从地区本身出发,从2…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青岛港当前物流发展现状的剖析,指出其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优势条件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定位现代物流功能以及整合内外资源的物流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施放  胡琳萍 《经济论坛》2006,(19):22-24
随着传统加工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革新,我国的经编针织业从上世纪末开始全面调整产业结构。步入21世纪,产业不断优化、市场逐层拉动,经编针织正值稳步高速增长时期,以其卓越的效率、优越的产品等特性在针织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产业结构已逐步由工业为主导向信息为主导转变,产业类型呈现出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趋势。一、海宁经编产业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经编产业是针织行业中发展最快、科技含量步步提高、集群优势突出及潜力非常可观的产业。国家把经编产业作为“十一五”期间针织行业重点发展提升的产业。经编产业作为海宁…  相似文献   

8.
刘芬  丁漩 《经济研究导刊》2010,(34):212-213
发展低碳经济是发展绿色GDP,新能源开发,提高能源利用的新的经济模式,它的发展对重庆意义重大。重庆市的高碳经济现状,指出高碳能源依赖,单位产值能耗高,以及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业,转变能源结构以及完善法律法规,确保发展低碳重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05-2014年重庆市人均第一产值数据,基于ArcGIS空间统计模块,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平均中心方法对重庆市县域产业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动态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第一产业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增强;合川区、巴南区、江津区三个区域的第一产业发展程度相对周边县域更高;以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扩大的区域及其周边区域的第一产业均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反映了重庆市县域第一产业发展差异逐渐扩大的现状;第一产业重心大致位于长寿区和涪陵区交界处,整体呈现出向东北方向偏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决定了投资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1990-2011年山东省三次产业国内投资、FDI以及三次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时间数列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促进三次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结合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提出调整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相关分析理论在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关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重庆市产业结构不十分合理,就业状况不佳的现状,利用统计学中的相关分析理论和弹性理论分析了产权结构与就业的高度相关关系,指出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重庆市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投资机理,主要从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投资流向问题为主要切入点来分析。投资流向与产业结构调整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相关性很强的两个动态过程。结合目前中国部分行业出现的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产能过剩的问题以及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普遍以发展新能源产业和调整能源产业结构为重点的"绿色新政"的现状,浅谈中国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和投资流向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重庆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间尺度上重庆市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空间尺度上区县间表现出高度不平衡性。对1980年代中期以来入境旅游及外汇收入、直辖后国内旅游及收入年际变化的研究表明,重庆旅游业除1989、1998和2003三个年份相对下滑以外其余均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入境旅游接待量及外汇收入年内差异比较显著,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为入境旅游的"淡季"。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呈典型的首位分布,渝中区一直是重庆旅游规模首位区县,全市旅游收入的基尼系数达0.67,属严重不均衡类型。200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约占GDP的10.7%,而各区县旅游收入对本地GDP的贡献差异显著。不平衡分析表明,重庆大部分区县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对国民经济推动大,但它们的经济增长并不依赖于旅游业的发展。重庆市旅游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依然不高,旅游产业的总体地位不突出,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4.
张春勋 《经济师》2004,(1):243-244
文章通过对重庆市 40个区县三次产业结构在区际分工中的地位、各地区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用SSM法 )以及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分别进行了测算 ,在此基础上对全市 40个区县进行聚类分析 ,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从而在总体上把握重庆市产业结构的地区分布和类型特征 ,以便为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指导想,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政府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文章选取单位产值水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单位产值化学需氧量、氨氮、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固体废物排放强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相对势模型对中国2012年产业结构合理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中国现状工业内部各行业中分别属于增长粗放型和增长集约型的行业类型,分析了其合理性,并结合各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和各行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虽然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多,林业资源丰富,但第一产业并不是我省的主导产业。黑龙江省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具有决定陆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业关联的我国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相对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成长和产业间关系协调,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正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缓慢地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变,而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各产业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则首当其冲.本文运用产业关联分析方法,从实证的角度(利用2001年和2008年我国沪市上市公司行业数据),通过计算和分析各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区分产业关联类型,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关联特征,揭示产业结构的变迁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从产业指引政策、退市及主营业务转型三方面分析其对上市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曾艳 《经济师》2007,(11):270-271
文章主要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重庆市渝中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能对加快当前正在进行的开放型经济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SSM模型对2003-2012年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产值稳步增长,份额有所提高,结构演变过程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交替主导;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合理,第三产业凭借较强的竞争力成为地区经济的主导产业;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增速较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竞争力强,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政策导向影响、要素价格变化、区域分工合作以及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建议,以期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农业环境管理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举措,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2007—2014年重庆市37个区县(除渝中区)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在"政府主导""市场主导""第三方主导"的模式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环境管理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构建对农业环境管理起到了正面的促进作用;进一步验证不同模式下两者关系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在"政府主导"型模式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环境管理的正向影响被削弱,而在"市场主导"型、"第三方主导"型模式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环境管理的正向影响得到强化。研究结果为如何保护和管理农业环境提供了经验证据,并为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环境管理协同发展模式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