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胡红安 《生产力研究》2007,1(5):147-150
文章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波动成因的不同经济波动理论;论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波动和对中国经济波动研究的不同观点,分析了不同的理论存在的差异。文章认为国民经济宏观运行是复杂的系统,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的经济波动理论都是从某一角度的分析,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从系统分析的观点看,不同理论的解释,又都是局部的、片面的;研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借鉴已有的经济波动理论,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探索中国经济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下,受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波动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消费品市场对经济增长拉动力弱化的原因及对策□张炳彦1996年,河北省宏观经济环境逐步好转,第二季度国民经济宏观运行已经走出低谷,新一轮经济循环启动的宏观环境业已形成。但从微观经济方面看,却出现了与宏观经济运行反差强烈的新情况,突出的问题是在生产高速增...  相似文献   

3.
经济不确定性是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考虑消费习惯形成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探讨了经济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内在机理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经济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冲击可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大部分,其中,经济不确定性冲击的贡献最大;另一方面,经济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冲击均具有长期性,其中,经济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变量以负向冲击为主,而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的冲击与此相反。此外,消费习惯形成仅在短期内可以弱化外生变量的冲击,从长期来看,消费习惯形成对宏观经济波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宏观经济管理》一书,在科学、系统阐述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主要就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通过学习,既要掌握宏观经济管理的一般理论,更要重点掌握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管理主体的完善、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以及如何运用宏观政策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优化经济结构、减少经济波动、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宏观经济管理》一书,在科学、系统阐述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主要就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通过学习,既要掌握宏观经济管理的一般理论,更要重点掌握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管理主体的完善、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以及如何运用宏观政策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优化经济结构、减少经济波动、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7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反弹与分化两大基本特征。以宏观量价之间趋势性分化为代表,中国经济在反弹进程中表现出更广范围和更多层面上的分化特征。当前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短期国内宏观经济传导不畅和长期生产率下滑。这集中体现了中国经济在经济周期性下滑过程中积聚的各种风险的释放与国内政策趋紧、传统动能削弱和新周期孕育之间所产生的各种结构性矛盾。本轮世界新周期难以撑起中国的周期转换,但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却使得我们有更多时间解决内部结构性问题。要真正启动新周期,需要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解决中国宏观经济传导问题,以新动能的构建为核心孕育新周期的动力源。对此,笔者提出了新改革的核心关注点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学科都越来越重视寻找宏观理论的微观基础,从而引发了为宏观经济学寻找微观基础的潮流。主流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建立在新古典微观经济基础之上,即宏观经济分析必须与新古典模型的根本特征相一致;非主流经济学对传统意义上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基础之争持有很大的怀疑: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所基于的微观经济分析与新古典分析有着本质的不同;后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真正需要的是微观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基础;演化经济理论主张微观基础争论的焦点是如何解释社会变迁。对当今微观基础问题争论的实质作一梳理,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内在形成机理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刘梅英 《时代经贸》2011,(17):62-67
经济波动的发生有其内在和外在的机理,在波动中,产出、就业、物价、投资、消费、金融等许多宏观经济变量都相互联系地协同变动。但不同的经济体在经济波动中各因素作用的程度不同,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机制也有差别,从而导致各个经济体形成机制的千差万别。通常把形成和影响经济周期的因素归为两类:一类为经济体系本身的因素,即内部因素或内生因素。另一类为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经济波动的发生有其内在和外在的机理,在波动中,产出、就业、物价、投资、消费、金融等许多宏观经济变量都相互联系地协同变动。但不同的经济体在经济波动中各因素作用的程度不同,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机制也有差别,从而导致各个经济体形成机制的千差万别。通常把形成和影响经济周期的因素归为两类:一类为经济体系本身的因素,即内部因素或内生因素。另一类为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汪浩瀚 《财经研究》2005,31(10):86-94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学科都越来越重视寻找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基础.主流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建立在与新古典模型的根本特征相一致的微观经济基础之上;非主流经济学对传统意义上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基础之争持有很大的怀疑;后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真正需要的是微观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基础;演化经济理论主张微观基础解释的是社会变迁.文章在对当今微观基础问题争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内在形成机理和变化趋势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背景特点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20 0 3年内 ,关于我国经济增长是否过热的争论一直热烈地进行着。本文指出 ,产生这一争论的主要原因在于 ,我国经济运行的条件已经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对于经济周期波动的含义 ,各方看法不一。由此出发 ,本文分析了我国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背景条件所具有的四大特点 ,以便于更好地把握经济形势、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数次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正确认识与把握中国经济周期的特点,对于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首先考察了1978-2007年间中国历次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与波动特征,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所有制结构、社会总供求关系、经济结构、价格体制、调控手段和对外开放度等方面分析宏观调控对我国经济波动形成机制产生的影响;接着从国际经济周期的角度考察了中国、美国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特征,以及中国与世界其他15个不同市场类型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周期存在的特征事实;最后给出了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沈妍 《财经科学》2011,(3):67-75
本文从经验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我国省际间的离散面板数据,研究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消费变动、开放程度、收入变化、人力资本变动、通胀因素等协同作用经济长期增长的强度与方向。研究发现,短期经济的频繁波动并不利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消费的稳定增加对经济长期增长有显著的正向拉动作用;人均收入水平、人力资本因素、适度的通货膨胀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人口因素则会给长期增长带来减损作用。因此,建议提高弱势群体居民收入、加大教育投入、使用差异化的财政政策以保障经济长期增长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Business Cycle Accounting(BCA)方法,分析效率、劳动、投资和政府消费等扭曲性楔子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基于一个基本新古典增长模型,本文先从总量数据中估算出这些楔子的实现值,再分别将它们反馈到模型中以进行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只有效率楔子对解释中国经济波动是最重要的。这个发现为解释中国经济波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让经济冲击或经济结构因素产生全要素生产率(TFP)波动,借此来引起其他相关变量的波动;这样建立的模型等价于带有效率楔子的基本增长模型,因此能够解释总量数据的大部分波动,而它们揭示的经济波动机制更有意义。经济周期政策应该更加关注TFP的变动,因为能够影响TFP的政策措施才能更有效地作用于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build a basic macroeconomic model aimed to grasp some aspects of the inner functioning of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s. We highlight a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the appearance of a product innovation results in an eventual reduction of the aggregate economic activity. When a new product appears, demand moves towards this more attractive product. 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effect in this context is represented by the resources lost when firms producing old varieties exit the market due to the shortage of demand. Because firms producing a given product receive on average the same amount of demand, exits happen to be highly synchronized. We use this fact to explain the fluctuation asymmetries observed in real data. We test the ability of the model to meet features of real data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GDP in the 1950–1992 period.  相似文献   

16.
货币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DSGE模型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3~2008年的季度数据,本文在一个包含Calvo价格粘性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讨论了中国货币冲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假定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增长实施的前提下,本文根据模型模拟和实际数据的对比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货币并非我国经济波动根源,实际产出对货币供给具有一定反馈作用。(2)通货膨胀的顺周期性和领先增长表明中国经济周期存在总需求拉动的特性。物价波动在中短期主要由货币供应量波动引起。(3)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效但效果有限,货币供给变动对投资的作用效力更大,对消费需求刺激有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引入报酬递增和市场饱和点,采用D-S模型方法,分析技术冲击引起经济波动的微观机制,回答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无法解释技术倒退的困境,通过缩短技术和产品创新周期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波动的幅度。笔者的分析表明:技术冲击和市场饱和点引起的需求约束,有助于理解耐用品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引起的中国近三十年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实证方法, 将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不同历史时期投资波动状态加以比较, 以充分、可靠、翔实的数据资料证明, 进入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我国的投资运行已呈现较为适度、平稳状态。并侧重从理论上分析了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投资波动新变化的原因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挖掘中国经济波动的体制困境,试图为中国的经济波动勾勒出一个理论框架。目前的经济体制是波动形成的来源,经济体制中信贷—投资—增长—通胀四个互相契合的作用机制使得经济发展陷入体制困境当中,呈现出活—乱—收—死的形态。利用1978—2007年经济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年末贷款余额增长率和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年度数据,通过设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本文验证了这一理论。我们的理论表明,中国的经济波动内生于其特殊的经济运作体制,因而也就面临两难处境。摆脱这一困境的出路在于体制变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波动——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本文运用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来研究中国经济波动问题。模型校准的结果表明,就暂时冲击而言,消费偏好冲击、投资边际效率冲击、技术冲击、名义货币供给增长冲击和政府支出冲击都能产生明显的暂时经济波动;就冲击的持久性而言,只有消费偏好冲击和技术冲击的持久性对经济波动变化具有较明显的影响。但技术冲击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不如RBC类模型那样大,而持久的正向消费偏好冲击对稳定经济增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