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理论认为,劳动力转移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种重要机制,但我国却出现了劳动力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和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并存的现象。文章在认真研究中国转型时期背景和国情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现实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发现由于转移劳动力只能得到其创造财富的较小部分,因而仅有就业转换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不能缩小,反而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为此,应通过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动员和引导社会资源向农村地区投资等多种措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汪燕敏 《生产力研究》2008,(20):165-167
文章回顾了国内外代际流动研究领域有关收入代际流动的重要研究。首先着重从收入代际流动的含义、收入代际流动的程度以及收入代际流动的机制三个方面对国外研究进行了梳理与归纳,然后对我国国内的相关研究做了概括,最后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的不足并预测了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中的农村数据,在面板数据条件下使用滞后水平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分别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单方程和系统方程进行估计,发现特定时期的单方程估计结果受工具变量的选取影响较大,而系统估计所得的代际收入弹性为0.446.这说明父辈收入与子辈收入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代际收入流动性较弱,收入财富呈现出一定的代际继承性.因此,在减少收入分配差距的同时,政府应着重增加公共资源的供给,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从而为农村子女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以增加代际间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收入流动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本文利用农业部1986—2001年间六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进行了经验分析,发现:第一,分析期内农户呈现出收入流动程度随时间先增大后逐渐稳定的趋势,这使得持久收入不均等程度显著小于年度不均等,1995年以后虽然有较大的年度收入不均等,但持久收入不均等较小;第二,分析期内农村收入流动始终大于同期城市收入流动;第三,在1986—1990年间,农民平均收入较高省份的收入流动程度较大,而在1995—2001年间,各省收入流动差异并不明显;第四,农民收入水平有条件收敛的趋势,同时,教育水平提高、外出打工,都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显著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优化收入分配、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代际收入弹性和代际收入百分位排序关联系数测量代际收入流动,实证检验社会保险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保显著抑制代际收入流动,新农合对代际收入流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在低收入父代家庭和城镇地区更加显著。采用工具变量法控制内生性后的研究结论依然稳健。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社会保险通过人力资本、财富资本和借贷资本三种渠道影响代际收入流动。基于实证结论,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增强社会保险的反贫困和收入再分配功能,进而夯实代际收入流动的物质基础,助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周兴  张鹏 《经济学(季刊)》2015,14(1):351-372
本文通过对中国城乡家庭代际间的职业流动与收入流动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城镇家庭子女的职业随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向父辈职业\"回归\"的趋势,而农村家庭中父代从事非农职业有助于子女实现职业的向上流动。(2)子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代际间职业的向上流动,但其父辈的社会经济特征也对代际间的职业传承和流动有显著的影响。(3)代际之间职业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代际间的收入流动,代际职业传承对高收入家庭的代际收入弹性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8.
代际收入流动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机会平等程度,主要衡量指标是代际收入弹性.由于测量误差和生命周期偏误,同类研究对中国代际收入弹性的估计结果差异较大.基于营养与健康调查的代际数据,笔者纠正了测量误差后得到的代际收入弹性约为0.46,这表明中国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在国际上处于中间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证了高阶收入风险的存在及其异质性,并研究了高阶收入风险对收入流动和不平等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优化收入冲击结构、消除高阶收入风险能够提高收入流动性、降低低收入群体收入停滞的风险,并且能够降低消费不平等和财富不平等。因此,政府一是需要保就业、降低劳动力市场摩擦,防范劳动者受到失业等极端收入冲击的影响,二是需要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体系、职业晋升体系,降低劳动者在工作阶梯下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相对收入流动当做基尼系数变动的路径,并把收入份额变化和收入排序变化当做相对收入流动的两个维度。据此利用CHNS数据计算发现,中国1989-2006年期间在基尼系数确实增长很快的同时,越穷的收入组别在总收入中所占份额的上升率越高,但是收入排序变动趋势各指标的趋势不统一。因此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没有基尼系数所指示的那么严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宏观和市场发展层面上,利用格兰杰因果分析和有向非循环图(DAG)技术,对我国2002-2010年的证券投资基金与股票、M2、债券和居民存款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市场仍处于分割状态,证券投资基金还没有有效地发挥联系渠道和资产优化配置的功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着导致资本市场风险波动的羊群行为和惯性行为,这是对发展不完善的资本市场所作出的被动性的适应性反应。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对股票市场具有显著性影响,规范和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对促进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运用指向非循环图(DAG)方法排列出我国八个主要出口地区的出口同期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VAR建模以及预测误差方差分解,进一步考察了各地区出口的信息传导过程.实证结果表明:北京、上海是我国出口的领导者;同处我国经济中心--\"长三角\"的上海、江苏和浙江的联系非常紧密;山东在我国的出口市场有着重要的连接作用;广东出口的辐射功能非常有限,这与它贸易大省的地位不相称.  相似文献   

13.
惠恩才 《经济管理》2007,(24):51-55
本文研究利率互换的定价模型,以及利率互换的定价过程。从选取债券到拟合理论即期利率曲线、远期利率曲线,最后拟合出互换利率曲线,并对上述的定价模型和过程进行实证研究。对拟合结果与目前市场报价的相同点和差异进行分析,并对国内利率互换的套期保值策略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流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的职业风险因素,利用2005年全国五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调查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职业因素与流动育龄人工流产风险的关联。流动育龄妇女的职业因素与其人工流产风险存在统计学关联。育龄妇女的流入地打工年数、是否与配偶共同居住、从事的职业均可能增加其人工流产风险。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对流动育龄妇女开展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流动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针对咨询公司ERP咨询项目风险的特点和风险定量评估要求,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ERP咨询项目风险评估方法。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根据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贝叶斯风险网络模型;依赖领域专家的主观判断并借助项目经验确定网络中的概率参数,通过专家信息融合克服主观判断的缺陷;运用贝叶斯网络推理工具定量估计风险的发生概率及其影响,进一步评估风险强度并对其进行排序,以确定整个网络图中各风险的控制优先级。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学者对于劳动力流动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成果颇丰.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劳动力流动方面呈现出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性,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发展成熟,劳动力流动存在很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因此,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对其进行研究意义更加重大.本文试图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劳动力流动模型,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为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In the economics of crime literature, victimization by crime has received less attention than the supply side of crime.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olent crime and female victimization. We show that violent crime increases with both the overall female exposure and female proportion in the victim-target group. Potent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se female characteristics and income inequality are also shown to influence the incidence of violent crime. Empirically, we introduce proxies for female characteristics that better reflect our hypotheses – for example, young unmarried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for exposure to crime) and new job gains among females (for economic status). Using a panel of South Korean metropolitan regions, 2000–2011, we find that a certain limited change in these female characteristics could account for as much as 16% of violent crime.  相似文献   

18.
19.
20.
李加主 《技术经济》2020,39(4):137-144,153
本文利用2003—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测算方法和双向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所得税减免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及效应。研究发现:所得税减免能够显著促进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且相对于个人所得税减免而言,企业所得税减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更大,从而证实了\"所得税减免→人力资本积累或企业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路径;分区域来看,中部地区所得税减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而在东西部地区其效果并不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当前政府进行结构性减税降费以刺激经济活力的政策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