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前我国失独家庭规模庞大且每年以76万个的趋势逐年上涨,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增加.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在家庭文化中根深蒂固,一旦独生子女意外死亡这些家庭就面临着物质和精神上的严重打击.构建失独家庭的关社会关爱服务体系问题重重,一方面是保障政策不完善,没有针对失独家庭的专项立法,经济帮扶杯水车薪,情感关怀机制不健全;另一方面是社会养老工作滞后,专业心理辅导和社区(自然村)帮扶精力有限.失独者作为政策的奉献者急需关怀体系的完善来帮助以重拾生活信心,重新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2.
失独老人是社会养老机制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更多的是需要精神方面的帮扶。对失独老人进行精神帮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弘扬我国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是失独老人恢复身心健康的需要。帮扶失独老人既有物质方面,也有精神方面,文章旨在精神方面提出几条措施,即,建议呼吁全社会共同帮扶、建立健全帮扶的各项制度、逐步推进社区关怀、帮助其端正自身生活理念等。  相似文献   

3.
城市失独人群是一个特殊群体.了解城市失独人群的社会互动现状,探索城市失独人群的社会工作服务策略,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重庆市210名失独者和300名城市居民进行了网络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失独人群缺少正常的社会互动,与"同命人"的关系最为紧密.其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深入了解了我国城市失独人群主要面临着生活和养老压力、身份认同危机、社会交往障碍、缺乏社会组织的专业引导等困难,最后从四个不同层面对城市失独人群社会互动的社会工作服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空巢”是中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独生子女政策落实的必然。日益增长“空巢老人”为国家福利、代际和谐和社区照顾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从社会保障的视角,采用健康自测量表(SRHMS),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维度,对昆明市10所养老机构和18个社区的289位空巢老人和212名非空巢老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空巢老人社会健康与心理支持令人担忧。文章就构建“空巢老人”长期照顾网络,就我国养老保障、社区服务、个人调适作了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康纪田 《经济与管理》2013,(8):93-96,F0003
矿山企业,离不开社区民众的支持、容忍和默契,与所在社区民众是一种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不只是矿业社区建设的消费者,更不是旁观者,而是社区建设的主要责任者。矿山企业不能将市场行为带入社区生活而损害社区民众的既有权益,必须承担维护社区建设的社会责任;社区中的"矿山企业公民"角色,应将经济人自利理性转换为社会人利他理性,成为社区民众的好伙伴、好邻居,承担推进矿业社区建设的社会责任。矿业企业在矿业社区建设中必须和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既是挑战也是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中国目前独生子女数量超过1.5亿,每年由于独生子女死亡新增7.6万失独家庭。独生子女的去世使得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断裂而成为特殊的空巢家庭,失独父母的生活福利受到了严重影响。利用2013年陕西省专项调查数据,分析了失独家庭在生理福利、心理福利、经济福利、社会支持和养老状况等方面的弱势性和差异性。失独家庭生活福利的各个方面都显著脆弱于一般家庭;失独家庭虽然由于丧子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其群体内部由于失独父母特征和去世子女特征差异而显示出部分生活福利的差异性。应改进和细化现有的失独家庭扶助政策,充分考虑政策目标群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扶助。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缓解我国的土地资源、粮食资源、水资源等,提出了计划生育的国策来控制我国的人口数量.经过三十余年的计划生育的国策,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的扼制,为全面实现我国的小康社会提供了保障.但是计划生育这项政策在带来诸多好处的时候,也带来了失独问题.采取计划生育政策,一个家庭就只有一个孩子,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弱,一旦遇到意外伤则对于家庭是致命的打击.尤其是中年失独,在生育一个孩子的能力下降,造成了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的现象.虽然我国政府对于这个问题已经展开研究.制定相应的帮扶政策,但是在短暂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失独问题在近几年来才凸显出来,对于政府的帮扶政策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所以,本文从社会组织角度探究如何弥补政府对失独家庭帮扶的漏洞.  相似文献   

8.
在影响社会运行状态的诸多因素当中 ,经济因素具有决定性影响。当前在我国普遍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 ,有使社会向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方向退化的趋势。针对“分配不公”产生的原因 ,必须从政治理念、制度重建、政策调整、文化重建等多方面入手 ,解决“分配不公”问题 ,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澍 《江南论坛》2015,(2):55-56
理论界并没有给"失独家庭"一个确切的定义,比较全面的说法是:独生子女由于意外事故或疾病死亡或重度伤残,父母受制于较大的年龄无法再生育子女的家庭。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群体规模庞大;二是养老问题突出;三是家庭内部关系破坏。一、"失独"家庭形成因素1.制度性风险。"失独"家庭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中国多年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0.
张宓 《当代经济》2016,(19):90-91
“失独”群体在近几年逐渐发展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失独”老人面临着严重的养老保障问题.本文调查了江苏“失独”家庭的生活现状和养老保障状况,认为可以通过社区养老的方式让“失独”家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物质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oposes to critically situate how social developmentalism reshaped social policy in Brazil in the 2000s, to stimulate access to credit and to financial markets, thereby fostering a transition towards a mass-consumption society. This structural move is radically distinct from the very framework which inspired the tenets of early Latin American structuralist thought in the post-war period. Whereas seminal structuralism neglected the role of social policy, Brazilian social developmentalism reframed it to broaden access to consumer credit and other financial services, such as insurances. In this new financialised framework, social policy has been used to underwrite a financial inclusion model that overturned classic tenets of social policy. As a result, not only household debt has abruptly escalated, but also social insurance and welfare benefits have been partially absorbed as financial rents, deepening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social vulnerability.  相似文献   

12.
欧阳英林 《经济研究导刊》2011,(18):156-157,230
基于博弈论和社会心理学的基础,首先说明了社会建设能够调和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随后介绍社会困境的含义,旨在说明社会建设本质上就是为了解决社会困境,接着将社会困境分为多人困境和两人困境,并分别介绍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详细介绍了成都市社会建设举措能调解社会困境的价值,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性假设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有什么样的人性假设,就有什么样的适合这种人性假设的经济理论和政策意蕴。马克思经济学的人性假设有三个维度:哲学层面上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经济层面上人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资本主义经济层面上人是阶级人。从方法论上看,阶级人假设与经济人假设的不同导致了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根本观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务农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保障是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我国目前将占人口较大比例的农民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这就有失社会保障体现社会公平的最初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民这一群体逐渐分化为具有鲜明特征的三类群体:一是失地农民;二是在城乡之间流动的农民,即“农民工”;三是到目前为止仍然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针对我国务农农民生产、生活特点,务农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应注意三个方面:第一,建立强制的医疗和生育险;第二,在务农农民养老保险的设计上,应采取在继续强化现行的农村“五保”的前提下,推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和商业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第三,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的理论看,经济活动不是单纯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是以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作为中介的,即生产总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进行,并形成相应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制度化就形成经济体制,生态经济问题的要义应在经济体制中去理解和把握。基于此,我们这里讨论生态经济问题,不是单纯地思考某一生态的经济产品或产业,而是着重考虑生态经济体制建立的着力点。目前在我国,一是应建立"再生产自然"的经济体系;二是着眼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实行"有限的资本生产体制";三是强化主体功能区的分工及其合理协调的发展与生态建设功能;四是优化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工业管理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全国妇联、国家统计局实施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我国家庭内老年人受虐待发生率为13.3%,农村显著高于城市,西部地区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精神虐待和疏于照料是老年人遭受的两种最主要虐待类型。社会经济地位、健康以及家庭代际关系状况是老年人遭受虐待的重要风险因素。虐待老人既是家庭代际关系严重失衡的突出表现,也反映了社会保护的不足,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减少和杜绝虐待老人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社会创业组织的经济地位演变出发,对其与政府的关系进行研究,指出政府的持续支持是社会创业组织有序发展的保障,社会创业组织的发展也为政府分担了很多的社会公共服务压力,而对政府持续支持的客观评价则是促进社会创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社会人属性和企业治理效率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允峰  顾江 《财经科学》2007,(11):91-97
基于经济人假设的代理理论及其指导下的企业治理实践产生了一个低效的治理效率.独立董事初步显示了社会人属性对企业治理效率的改善.如果存在足够的具有社会人属性的经营者,那么股东将愿意更多激励和更少监督经营者,这将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因而能够改善企业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