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与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与企业合作的思路,指出了合作后给双方带来的好处及双方的合作模式,以求形成高校图书馆与企业双赢的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2.
牛晓霞  赵爱英 《时代经贸》2008,6(19):201-202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合作技术创新已成为高校和企业普遍进行合作的形式。而二者合作的最终利益的恰当分配成为关系到二者合作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试图把合作博弈的夏普利值引入校企合作的利益分配中,期望给双方利益分配的实践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讨论国际外包模式下承包企业与发包企业间的合作关系类型及特征,并探讨了推动承包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创造路径,对合作推动承包企业技术创新进行了博弈分析,进而提出与发包企业的长期战略合作是承包企业技术创新的间接动力;指出在承包企业与发包企业彼此博弈过程中,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双方长期选择(合作,创新)策略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4.
“同屋博弈”与全球环境管理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气污染为例,针对当今国际环境问题合作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矛盾对立的现实,建立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指出,如果作为博弈双方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行为都是建立在“长期个体行为理性”基础上,即都以实现自身长期利益为目标,那么双方都应该选择“真实有效合作”;如果双方中只有一方的行为是建立在“长期个体行为理性”基础上,而另一方的行为是建立在“短期个体行为理性”的基础上,那么双方只有选择“真实合作”以上的策略,才可能解决当前的环境难题。  相似文献   

5.
市场化改革使以往建立在国家计划基础上的工商企业之间长期合作关系面临巨大挑战,构建符合工商企业各自长期利益的合作关系对于解决当前诸多冲突尤其重要。威廉姆森规制理论无法用来分析工商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基础以及双方的力量对比将如何影响长期合作,格罗斯曼和哈特的所有权模式理论为工商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理论分析和博弈验证结果表明只有合作双方都投入一定的专用性资产投资,才可以保证长期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有限理性条件下,运用进化博弈论中的经典模型——猎鹿博弈模型,对群落中企业创新行为的长期演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单群体模仿者动态分析时,系统进化的长期均衡结果可能是合作策略,也可能是不合作策略,究竟沿着哪条路径到达哪一状态取决于系统的初始状态。而在多群体情形下,即博弈双方在创新资源占有或者资金实力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博弈双方合作的可能性很小,往往是弱势类型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于上世纪60年代引进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经过多年发展,校企合作已成为高校、企业双方寻求自我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核心在于校企双方进行高质量,高水平的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校企合作面临着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难题.本文基于校企合作视角,对校企合作的模式、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校企合作高效开展,构建校企共生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中国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发利用知识产权成为一种趋势。但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和隐患,应该引起重视。对这些问题应着重从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入手解决,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高校肩负推动技术创新和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双重任务,科技与经济相结合,高校与企业相结合,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形势,也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新趋势:所以高校与企业合作发展对双方而言是互惠互赢的。  相似文献   

9.
代工合作、知识转移与技术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工生产是后进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合作双方存在知识转移和学习的动力以及长期密切的互动交流,使代工合作成为后进企业技术学习的有效机制。代工企业的学习意图、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与内部学习环境是影响知识获取、知识分享及知识整合创新的关键因素,决定着企业技术学习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企业与科研机构组成的合作研发组织下的隐性契约。双方虽然事前有参与合作的动力,但是由于存在组织下的合作研发外溢效应,这种外溢既有合作双方间的外溢风险,又有协议实施和背弃的外溢风险。本文从厂商立场出发,通过分析合作中采用何种隐性契约控制和限制外溢风险发现,当溢出率较小时采用长期雇佣契约更稳定,而溢出率较大时采用技术支持契约更稳定。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用人需求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脱节所致,另一方面。是国家为扭转这种情况而制定的政策导向使然。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也是劳动力市场的创新,更是教育的创新。近年来,高等院校探索校企合作的实践如火如荼,各个高校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开展校企合作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很多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这些尝试不仅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以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而且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12.
刘伟  林培思  蒲昆 《技术经济》2021,40(10):98-107
针对企业从大学中获取探索性创新技术的地理阻碍,本文重点探讨了地理邻近对产学合作中的探索式创新影响,并且基于Boschma多维邻近的视角,进一步分析组织邻近、制度邻近、社会邻近和认知邻近对二者的作用关系.以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2018年大学的专利转让数据构建产学合作创新网络数据库,采用负二项回归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理距离确实是企业与大学合作获得探索式创新的障碍因素,但组织邻近、制度邻近、社会邻近和认知邻近对二者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即企业与合作大学隶属于同一中央部委、地方政府,拥有先前合作经验和认知优势的情况下,更能够克服地理距离的限制而实现合作探索式创新.  相似文献   

13.
从创新过程观的角度切入,论述学研方如何从创新源和创新过程两个方面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对遵循单向线性创新过程观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局限性和不适用性进行剖析,分析循环互动创新过程观中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基于此归纳和划分出适用于我国企业的三大类典型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最后基于实证研究,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应用上存在差异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创新系统中合作、资源与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综述了区域创新系统关于互动合作的研究现状,许多学者论述了区域创新主体之间合作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但是仅仅停留在定性研究。目前尚未发现对区域创新中资源、合作与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以31个省级区域创新系统3年93个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验证了创新主体之间合作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结论是:主体之间合作能够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但是,我国区域创新主体之间合作互动并不充分,大有潜力可以挖掘。最后,从树立合作观念、构建核心技术能力、加强组织学习能力和寻找文化相容性合作伙伴4个方面提出建议,以便增强中国区域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互动。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9家生物制药企业协同创新现状的调查数据,验证了企业在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关系数量、关系结构、关系强度及成员间信任度对其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及研究机构无论在关系数量还是在关系强度方面对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都是最为显著的;生物制药企业需要加强与供应商、中介机构和同行业企业的网络联系,并重视提高与政府、金融机构及行业内外其他企业的联系频率;在网络结构方面,企业应着重成为大学、研究机构、同行业企业、客户及金融机构的中心,并加强对大学、研究机构、行业内外企业、中介机构、政府和金融机构等创新主体的依赖性;合作通过企业介绍的数量主要影响绩效中的技术标准制定,企业与客户间相互信任也对企业技术标准制定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复杂网络理论已应用到许多领域,科技创新联盟也是为了现在更多企业、高校等诸多资源的科技创新合作而搭建的合作平台。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加强科技创新联盟运行机制的研究,有利于优化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企业自主创新是我国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但是企业自主创新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涉及到高校、科研机构等等不同的组织。本文正是从自主创新中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存在的关系出发,阐述了不同自主创新模式下,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时进一步分析了产学研之间的联结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关村管委会提供的“一区十六园”和11个技术领域合作申请专利数据,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合作申请专利网络。以模块度作为描述性指标,采用Louvain聚合算法分析社团结构特征及演化趋势。最后,具体分析4个时间截面的五大社团结构,从而揭示网络社团结构对企业合作申请专利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专利合作能力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通过广度合作和深度合作评价高校专利合作能力,其中广度合作能力由合作专利数和合作企业数进行评价,深度合作能力由合作率、合作强度和活动年期进行评价,并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以广东省16所代表性高校的合作专利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广东省同一类型或同一层次高校专利合作能力差异较大,专利合作能力与高校层次、地域不相关,专利合作缺乏长期性。结论对于高校加强专利合作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能为政府健全专利合作保障和激励机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