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防知识产权是指涉及国防利益以及对国防建设有潜在作用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成果、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国防知识产权是国家战略高技术领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国家战略威慑能力的重要体现,国家战略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之内和国家或地区间军事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国防合同的立法基本上保证了前一时期后勤和装备领域合同管理工作的需要,并促进了后勘和装备领域的改革,推动了军民融合式发展,促进了战斗力生成,基本保障了国家安全利益的实现.但我国国防合同的立法总体上呈现出不均衡状态.加强国防合同立法,重点是要对现行的国防合同立法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防知识产权交易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防知识产权制度是促进国防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实力,促进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但是在我国国防知识产权交易中受到权益分配不平衡、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完全、信息机制不健全等制度上的缺陷.因此,应从政府主导的企业为主体的国防知识产权体系建立,双向推进的国防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来完善国防知识产权制度推动国防知识产权交易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4.
国防知识产权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的基础,是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国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能够有效拓宽军工企业融资渠道,解决国防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过程中大量资金需求与单一融资渠道的矛盾,提高国防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率。基于军民融合战略,从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状着手,剖析国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目前体制下的制约因素,通过对国外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建设的研究,构建我国国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总体框架,阐述所涉及各机构、部门的职责,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释放我国国防知识产权利用潜能,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防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应用是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落地见效的关键环节,引入现代金融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国防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目前我国国防知识产权转化工作在组织管理体制、工作运行体系、法规政策制度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初显成效,但仍面临整体转化形势不容乐观、金融支持体系尚未成熟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国防知识产权与发明人割裂导致一般金融产品难以通过审核,使融资渠道狭窄;其保密性进一步加大了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国防知识产权专用性较强,相应抬高了融资成本。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出3条改进措施,以实现对国防知识产权转化的金融支持,即①从顶层设计上优化解密脱密流程,明确发明人与知识产权的权属关系,细化财税优惠等支持措施;②加强政府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引导创新利用多元社会资本进入支持转化领域;③建立各主体参与的金融服务协调保障机制、监测评估体系,启动国防知识产权转化的金融支持试点工作,构建符合国情的国防知识产权转化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6.
对武器装备创新市场化、军民融合和国际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了武器装备创新发展对国防知识产权制度的内在要求,分析了现有国防知识产权对武器装备创新的作用机制,指出其更多表现为一种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阐述我国国防知识产权的制度变迁及特征,并针对产权模式、产权交易和产权保护等提出相应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徐元 《发展研究》2012,(5):67-69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对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知识产权人在全球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常常利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打击竞争对手,阻碍正常商品的进口。各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机构为了维护本国企业或个人的利益,也可能滥用法律赋予的执法权利,阻碍非侵权商品的进出口,构成合法贸易的障碍。此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本身也可能存在有利于知识产权人而不利于竞争者的规定,同样会造成合法贸易的障碍。这些因素的存在,使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在维护正常贸易秩序的同时,也可能成为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8.
鲍晓 《经济视角》2013,(3):76-77
本文扼要地阐述了世界知识产权的发展、演变过程,得出了知识产权纷争是利益之争的结论,分析了知识产权运用不当所产生的消极弊端,提出了现实条件下我国应对国际知识产权领域复杂局面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9.
权利归属是国防专利制度的核心问题,发明人的核心利益是智力成果收益问题。当前,国防领域职务发明权利归属不清,违背了智力财产私权性的法律原则,造成的结果是发明人失去了产权,国家损失了国防专利制度可能带来的收益,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跳出“非此即彼”的权利归属思维定势,将国防专利权分为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权利分割。国家拥有所有权,发明人拥有使用权和处置权,国家、单位和发明人共同拥有收益权,这既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又符合经济规律,做到了权、责、利相统一。  相似文献   

10.
权利归属是国防专利制度的核心问题,发明人的核心利益是智力成果收益问题。当前,国防领域职务发明权利归属不清,违背了智力财产私权性的法律原则,造成的结果是发明人失去了产权,国家损失了国防专利制度可能带来的收益,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跳出"非此即彼"的权利归属思维定势,将国防专利权分为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权利分割。国家拥有所有权,发明人拥有使用权和处置权,国家、单位和发明人共同拥有收益权,这既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又符合经济规律,做到了权、责、利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统领下,各地纷纷出台新政,力推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并取得一定成效。在各地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被忽略了,即对地区知识产权形象进行研究与建设,从而导致某些地区知识产权实力富裕与知识产权形象贫困同时并存的现象。地区知识产权形象与地区知识产权战略之间既相互依存、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而科学地评价地区知识产权形象是设计和塑造地区知识产权形象的前提与基础。它涉及到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界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08年6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中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奋斗目标[1]。此后的几年广西知识产权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相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广西知识产权的总体发展水平还较为落后,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在对广西知识产权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广西知识产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以及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并由此提出广西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及其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研究了美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管理体制、政策框架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经验和主要做法,并为我国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探寻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提高知识产权的利用、保护与管理能力,已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战略性武器。知识产权制度的非理性扩张,使得政府作用的介入成为一种必然。当前我国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知识产权战略制定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宜比拟为孵化器,通过培育私权精神和促进经济效益,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作出合理选择和战略安排,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国防专利制度面临新一轮改革。自主创新环境、激励相容的运用实施机制和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是创新驱动发展对国防专利制度的内在要求。现有国防专利制度尚不能完全满足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创新驱动发展下国防专利制度面临权利归属不清、运用实施不畅、管理水平不适应等问题,必须提高国防专利创造的质量和水平,加大对国防专利运用实施的激励强度,提升国防专利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国防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的内在要求,发挥国防专利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知识产权经济理论的基本架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民生 《经济经纬》2007,(3):20-22,84
在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产权国际化的背景下,知识产权经济正逐步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产权经济理论是知识产权与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的交叉学科.其基本的理论架构应该包括:知识产权经济的要素和功能;知识产权经济的研究对象、范围、目的和方法;知识产权经济的基本理论、产业发展、运营模式、发展战略、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文化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经济利益背景下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霜 《经济经纬》2006,3(4):155-157
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存在着深刻的利益背景,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是利益权衡下的结果。法网的相对严密并不意味着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就可以得到有效制止,控制这种犯罪行为的制度设计,应当是能促使市场主体为了自身的最大利益理性地选择尊重知识产权。从本源上控制犯罪的发生,保证在侵权后犯罪人能够受到法律迅疾且严厉的惩罚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性不同,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同,国家实施的知识产权战略也应该不同。按照知识产权领域重要性-能力分析矩阵,我国的知识产权领域可分为四个部分:强势重点领域、弱势重点领域、弱势一般领域和强势一般领域,根据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应分别采取进攻战略、突围战略、防御战略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