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省会城市中心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俞勇军  陆玉麒 《经济地理》2005,25(3):352-357
城市中心性的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中心性指数,另一为中心性程度。省会城市中心性的影响因素包括省区形状、省会位置、省会综合实力、省内地级市实力以及省内交通结构等。文章提出了更为简易的省区形状和省会位置的计量公式,计算了我国各省的形状指数和省会城市位置指数。利用GIS软件,计算出我国各省区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几何重心,并根据这些重心与省会城市位置间的关系,对我国各省最高级中心城市的组合类型进行了探讨。提出中心性程度的概念并探讨了计算方法。文章将影响因素及中心性程度综合考察,对我国部分省会城市的中心性作用不强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其结论对全国省级城市经济区的组织和行政区划调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选取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科学构建新型城镇化下的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线性加权和法等方法,评价西北省会的城市化发展质量。研究发现:城市化质量排名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西安、乌鲁木齐、兰州、银川、西宁;经济发展质量和资源基础质量与现阶段西北省会城市化综合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人口发展质量、环境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城乡统筹质量与西北省会城市化综合发展质量相关性较小,说明它们与城市化综合发展并不同步;未来的西北省会城市化发展中,在发挥要素力和经济力的基础之上,应重点加强和发挥行政力的管理和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3.
省会城市首位度是衡量城镇规模结构的集中与均衡程度,反映省会城市地位的重要指标。文章利用第五、六、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省会城市首位度的空间差异及变化特征,进而揭示城市首位度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省会城市首位度省际差异大,首位度均值呈持续上升趋势,西部地区提升幅度最大,东部地区有所下降;省会城市首位度及变动与省域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相关性不大,与经济集聚度呈正相关关系,与省域经济水平存在着“N字型”的关系。在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应科学认识城市首位度,走出片面强调“提升首位度”的误区,避免“一城独大”,应加快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以充分发挥首位城市的辐射效应、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4.
发展资源短缺型省会城市旅游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大庆 《经济地理》2006,26(1):173-176
从分析资源短缺型省会城市发展旅游业的劣势与优势着手,以地域分异规律与劳动地域分工、Lundgren旅游模式、区位理论中的距离衰减法则、博弈论等理论中的相关内容作为指导,探讨了资源短缺型省会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对策。最后给出了资源短缺型省会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模型。  相似文献   

5.
李芳 《生产力研究》2012,(4):88-89,113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省会城市政府也相应地从经济主导型政府,逐步向主要经营与管理城市公共性资产的服务型政府转变。文章在提出省会城市财政职能定位及财政收入体系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如何优化省会城市财政收入结构的三个渠道。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2000-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对中国省会与非省会城市之间的工资溢价效应进行研究.借助OLS基准模型发现,具有相似特征的工人,在省会城市工作获得的工资比在非省会城市平均高出14%.运用MundlakChamberlain随机效应模型,控制城市的生活成本,上述省会城市的工资溢价至少减少至7%,因此省会城市的工资溢价部分体现为对较高水平人力资本的回报.余下的工资溢价随着模型加入通勤时间而消失,这一结果和城市经济学空间均衡理论的预测相一致,并确定了省会城市聚集经济效应的存在.考虑到我国近年来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文章将研究扩展到工资分位数的研究,处于较高工资区间的工人明显享受到更多省会城市带来的优势.这些结果突出了城市劳动力市场微观层面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群发展中,围绕核心大城市建设都市圈,既符合全球范围内城市发展规律,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正在逐步具备建设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条件,加快建设以省会为支撑的现代化都市圈,是河北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本文全面阐述了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意义,从多角度对比分析指出建设以省会为支撑的现代化都市圈是河北省的客观选择,在借鉴长三角等先进地区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确定了省会都市圈的基本架构,并从明确各城市产业功能定位、提升核心城市吸纳辐射能级、促进大中小城市梯度协调发展、构建省会都市圈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建设以省会为支撑的现代化都市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具有外部性,省会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其它邻近城市的影响究竟是比翼齐飞的溢出效应,还是损人利己的虹吸效应?回答该问题对当前“强省会”战略实施和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从收入产出、劳动和资本投入角度构建理论模型,采用2011-2019年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模型实证检验省会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城市的影响。结果显示:①省会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地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且溢出效应显著,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均证实该结论成立;②省会城市数字经济溢出效应的南北差距不明显,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东中部地区,中等规模城市的溢出效应明显高于小规模和大规模城市;③省会城市数字经济溢出效应并不能通过分工机制予以解释,而是通过学习机制和共享机制实现。为此,需要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发挥省会城市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原则,构建数字经济错位发展格局;明确省会城市和地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定位,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潜能,打造分工协作的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9.
综合有关资料,发展知识经济应具备三大要素,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应达到5000美元左右;二是全民文化素质要高,受高等教育的人应达 29%以上;三是技术创新能力要强。福州市现状与知识经济指标对比差距很大。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发展知识经济,应谨防两种倾向:一是以消极的心态看待,觉得知识经济遥不可及,二是认为发展知识经济很简单,不管条件,一哄而上,强调“超阶段”论。福州市委、市政府最近提出“增强省会意识,发展省会经济”的战略要求。我们认为,发展省会经济是要发展以知识型经济为核心的多元化经济。面临着发展知识…  相似文献   

10.
肖力  苏瑞翩  殷化龙 《经济论坛》2010,(11):147-150
在我国,省会城市一般都是一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中心。省会城市的发展对本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起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以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为例,从理念确立、路线设计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就如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