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面劳动是国际劳工组织针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经济领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提出的战略性措施,包括就业、工作权利、社会保障、社会对话四个方面。体面劳动理念与我国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改善民生等社会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其实现水平逐渐成为衡量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外商直接投资(FDI)影响到我国劳动领域的多个方面。文章利用2007~2016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FDI对我国体面劳动的影响。在测算各省市历年体面劳动水平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研究发现:FDI显著提高了我国体面劳动水平,这种外溢效应在FDI密集的地方更为明显,说明FDI的外溢效果会受到FDI密集度的影响。此外,文章把FDI密集地区分为东、中、西部,发现FDI的提升作用在西部大于在中部和东部。而且,在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FDI的正向外溢效应更加显著。文章还发现,FDI与地区体面劳动水平之间存在正向的反馈作用,即地区体面劳动水平也是吸引外资进入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劳动者报酬比例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是导致我国出现内需不足、出口剧增、流动性泛滥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1997-2006年间我国省级面板教据的分析表明,我国劳动者报酬比例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导致的巨大就业压力.该研究结果对不同的模型设置、样本和时期选择具有很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就业压力的影响在减弱;在低发展水平组,就业压力对劳动者报酬比例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略论金融发展与劳动报酬比例——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金融发展对劳动报酬比例的影响,并利用1996~2006年间29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对劳动报酬比例产生了正面影响。该结果对不同的样本范围和模型设定具有很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东部地区的劳动报酬比例没有显著影响,对中西部地区的劳动报酬比例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5.
文章借鉴人口密度的概念,构建人力资本密度变量,并将其分解为地理空间密度和人口结构密度两个指标,建构知识生产函数,使用我国2003—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人力资本密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人力资本密度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地理空间密度每提高1%,人均产出将提高0.07%;人力资本人口结构密度每提高1%,人均产出将提高0.45%。(2)分地区计量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密度两个维度都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但在西部地区,这两种效应的影响都不显著;在中部地区,人力资本地理空间密度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抑制影响,而人口结构密度则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应继续扩大教育规模,提升教育质量,通过教育这一“内生型路径”提高人力资本密度;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鼓励人才合理流动,通过人才转移的“外生型路径”加快提升地区人力资本密度;充分发挥各地的特色优势,提升区域优势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7.
8.
笔者利用1993年~2009年间各省数据,对1993年~2009年、2002年~2009年、1993年~2001分别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劳动份额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对劳动份额的影响主要发生在2002年~2009年,由于1993年~2001年与2002年~2009年经济全球化对劳动份额的效应不同而相互抵消,1993年~2009年间经济全球化对劳动份额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掩盖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劳动份额的影响。进一步以2002年~2009年间数据,对东、中和西部地区分别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对劳动份额的影响逐步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并且可能会呈现倒U型趋势,即先上升后下降。因此,我们应降低外贸依存度,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引导力度,从而逐步提高劳动份额。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入手,从理论出发选取人口知识结构、人口年龄结构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人口结构变量。接着,选取1995—201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人口结构、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我国,人力资本的提高会对经济增长带来正的促进作用,总抚养比的增加则会显著抑制经济增长。此外,人口增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经济的增长。最后就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笔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型工业化战略下,中国东、中、西部就业增长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经济增长要素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在西部较明显,东、中部并不明显;出口比率要素在东部和西部能显著影响就业;如果东、中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多依靠总投资拉动,会对本地就业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未来需要更多通过扩大总消费水平来促进经济增长;东、中部的物质资本积累能显著促进就业增长,而西部地区并不显著;东部地区的政府规模扩大对于该区域就业增长有很大促进作用;三个区域中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对就业增长都不明显,城镇化的内生就业创造功能在各区域也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分析了地方政府由竞争而采取的赶超行为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在中国特殊的经济分权模式下,这种赶超行为一方面加深了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没有充分利用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而是优先发展重化工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从而导致了过快的资本深化。文章然后提出了理论假说,最后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赶超行为显著降低了劳动报酬份额;另外,文章还发现人力资本存量也与劳动收入占比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因素,并运用1993-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造了一个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要素替代弹性、二元经济引发的巨大就业压力和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视资本忽视劳动的政策取向。这些发现意味着,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可能进入上升通道,政府大力发展服务业、重视劳动者利益的政策调整则有助于加快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对人力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999~2008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对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流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FDI有利于人力资本结构提升;二是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结构之所以提升,主要是由于FDI增加使高等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本部分增长,同时抑制了只受过基础教育的人力资本部分;三是流入西部地区的FDI对人力资本结构提升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主要是由于流入西部地区的FDI量小,对各层次人力资本部分的影响均不显著的缘故. 相似文献
14.
FDI、劳动异质性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技能劳动的划分一直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研究视角,也是难点之一。文章创新性地采用模糊聚类方法测算了我国第二产业中各行业的劳动高技能性,推算了高低劳动技能行业的工资比率,并进一步实证分析了高低劳动技能行业的工资比率、FDI等因素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高技能劳动一般与资本结合得更为紧密,高低劳动技能行业工资比率的提高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2)FDI引入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也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影响因素研究——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迁移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的成人调查问卷2004和2006年的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婚姻状况、健康、娱乐偏好等变量对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决策有比较显著的影响,而当前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此外,家庭负担并不是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并且已婚女性劳动力倾向于和丈夫共同迁移,以上两个因素共同导致了农村的空巢老人问题。最后,促进农村劳动力迁移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其中大学及大专学校教育最有效,其次是职业和技术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用化肥施用的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农用化肥施用量不断提高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研究化肥施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为防止化肥滥施、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依据意义重大。文章采用1999~2008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多元回归方法分别对国内东、中、西三大区域化肥施用密度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口规模对化肥施用密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三大区域化肥价格增长率、粮食种植面积比重、化肥产出效率对化肥施用密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三大区域种植产品生产价格、种植业劳动力数量、农产品国际贸易对化肥施用密度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或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郭云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3)
基于2009年中国农村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建立多项Logit就业选择模型,识别劳动力迁移对返乡农民工非农就业的影响,并利用2008年9月之后返乡农民工样本考察劳动力迁移的潜在内生性及可能导致的估计偏误.本文发现:由于内生性的存在,导致劳动力迁移效应被高估约8.5个百分点.相比从未迁移的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迁移促使农民工返乡后更多地受雇于非农工作,而对自主创业的影响不大.在中国转型经济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后提高了非农产业技能,为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积累了人力资本.返乡农民工具有更多的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将在中国独特的城市化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要素贡献与我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新古典分配理论,劳动的价格由其边际产出决定,劳动所得比重取决于其边际产出和投入数量,这不仅是生产达到最优经济效果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评价劳动报酬占比是否合理的标准。从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看,我国实际的劳动报酬占比低于劳动对产出的贡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资本深化虽然有助于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出,但是由于较低的利率扩大了资本的使用规模,这使得资本深化对我国的劳动报酬占比产生了显著的负效应。此外,劳资力量对比、经济波动对劳动报酬具有显著的影响,导致了我国实际劳动报酬占比偏离了劳动对产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