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对脑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入选患者使用NS100ml+UK150万静脉滴注。结果 16例溶栓患者中溶栓后24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基本治愈7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脑血栓形成早期尿激酶溶栓在基层医院有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时机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140例患者在发病后6 h内使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冠脉再通有106例(75.7%);60例患者患者在发病后6-12 h内进行溶栓治疗,冠脉再通有28例(46.7%),两者冠脉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较佳,在临床治疗中及早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不仅治愈率高,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应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21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常规辅助治疗基础上加以尿激酶(UK)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48h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在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的13例(61.9%),血管部分再通6例(28.6%),完全未通2例(9.5%),临床总有效率为90.5%,所有患者的体征及临床症状均有好转。结论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行,且溶栓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就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治疗组在薄层医用无纺布上涂抹1~2g/10cm2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然后再将无纺布用保鲜膜进行封包,同时,再将其与皮肤粘贴好,2次/d,每天总用量<10g,每次时间控制在3~5h。对照组将患处用含量为1%的双氯芬酸凝胶进行薄涂,不封包,2次/d。结果 50例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不良反应4例(8%);50例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不良反应8例(16%);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经过对症治疗后,均消失。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较好,操作方便、简单,不良反应小,特别是对于痛觉过敏或者局部皮肤灼痛的患者更加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肺栓塞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20例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行抗凝治疗。结果20例患者中,17例抢救成功,2例需进一步治疗,1例病死,治疗有效率为85.0%。结论对急性重症肺栓塞患者实施系统性的溶栓治疗,既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又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针对临床ST段抬高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20例,给予其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替普酶进行临床溶栓治疗,首次使用剂量为10MU,对患者进行>3min静脉注射,间隔30min后进行二次等量注射,与此同时基于患者肝素钙0.5ml进行皮下肌肉注射,对临床患者的溶栓效果及相应的出血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本次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2例患者接受溶栓治疗2h后血管未能判定为再通,18例判定为再通。6例子出现出血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出血、牙龈出血及皮下淤斑,出血发生率达到32%。结论针对临床ST段抬高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采用瑞替普酶安全、有效,不仅针对患者给药方便,且可对患者临床血管开通时间及血管再通率进行明显改善,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72例进行研究,并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本组患者共有62例再通,再通率为86.11%。2本组患者共有24例在随访中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再通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鞍山市长大医院收治的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6)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n=51)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V、FIB、CRP、IL-8水平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与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优于单独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就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院前未溶栓)。治疗组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尿激酶、胺碘酮、肝素、美托洛尔、阿斯匹林、硝酸甘油、调脂药物、氯吡格雷150万U、静脉溶栓等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冠脉再通50例,病死4例,出现并发症6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0.66±2.68)d;对照组中冠脉再通14例,病死19例,出现并发症23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9.86±7.78)d,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转运途中不间断治疗与监护,以及有效、及时的院前溶栓再灌注,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大幅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0~2012年间收治的3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6h内给予所有患者行动脉溶栓治疗,并且采用其它常规治疗方法加以辅助治疗,分别在治疗溶栓后的即刻以及15d,对于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给予临床分析,采用TIMT分级评价。结果在治疗前,所有患者血管闭塞,TIMT在0-1级,经过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程度明显好转。其中,26例患者完全再通,4例患者未通,在溶栓治疗后,患者无继发性脑出血症状的出现。结论采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大大减轻了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痛,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4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3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3 d、3周的NIHSS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P<0.05)。治疗后24 h、3 d、3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NIHSS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4 h、3 d、3周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同时间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89.29%)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按患者入院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予以尿激酶治疗,瑞替普酶组33例患者予以瑞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临床再通率、病死率以及并发出血率。结果瑞替普酶组患者临床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该组患者并发出血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溶栓和抗凝治疗对中老年人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的有效性。方法收集我院70例次大面积肺栓塞中老年患者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抗凝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右心功能变化、血栓再通以及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右心功能和血栓再通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中老年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时,溶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抗凝治疗,但出血风险较大,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临床经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察瑞替普酶(rPA)的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近年来48例应用rPA治疗溶栓和52例应用rtPA治疗溶栓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rPA组(48例)再通40例(83.33%),无效8例(16.67%);rtPA组(52例)再通39例(75.00%),无效13例(25.00%)。两组患者的再通率、无效率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rPA组各项溶栓再通指标均优于rtPA组。结论应用瑞替普酶能有效溶解冠脉血栓,再通率较高,且静注方法易实施,可广泛用于基层医院以及院前急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期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取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急性期动脉溶栓方案治疗,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椎基底动脉闭塞9例,再通6例,占66.7%;颈内动脉闭塞16例,再通9例,占56.3%;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25例,再通16例,占64.0%;大脑中动脉闭塞27例,再通18例,占66.7%;脑血管造影无异常23例;溶栓后脑出血3例。62例症状恢复正常或病情有明显好转,占62.0%,无好转35例,死亡3例。结论缺血性脑卒中采用急性期动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联合尿激酶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疗效。方法将58例恶性胸腔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常规顺铂治疗,治疗组采用甘露聚糖肽联合尿激酶腔内给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3%),高于对照组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力状态 KPS 评分好转率(73.3%),高于对照组的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治疗组4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发热,为低热,3例患者出现轻度胸痛,及时服用解热镇痛药物后,病情得到了有效治疗。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均正常,没有1例出现出血、积液包裹、积液分隔的情况,也没有出现毒副反应或过敏反应,而对照组出现多例不良反应,如发热、胸痛、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结论甘露聚糖肽联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易为患者所接受,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静脉溶栓和介入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以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到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表现、效果等,随机将其分配为介入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两组患者分别在接受治疗后1周、2周和1个月时对病情进行评估,随时记录并观察患者颅内是否有出血情况。结果在接受调查试验的98例患者中,采用介入溶栓组患者无论在ESS评分上还是在跟踪调查治愈后颅内的出血情况方面均优于静脉溶栓组患者。结论介入溶栓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脑血栓上具有效果明显、愈后出血率低等特点,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SSS评分均有下降表现,但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确保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神经性皮炎患者中应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在取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采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和试验组(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各53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1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50/53),对照组为79.25%(42/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71,P<0.05);2试验组共出现3例(5.66%)不良反应,对照组共4例(7.5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30,P>0.05)。结论在神经性皮炎患者中,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进行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0例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痊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全部病例手术时间为3.0~4.5h,住院15~40天。18例存活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术后恢复较好,术后再出血病例5.6%(1/18),出血量较少,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结论 PCDV手术范围小,操作简单,难度不大,止血效果确切,费用不高,适应症广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