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对货币理论的研究主要从货币需求分析出发,形成了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凯恩斯货币需求模型、后凯恩斯主义货币模型、弗里德曼货币函数等一系列经典理论模式.但是,这些研究模型中,持有可带来收益的金融资产都是无收益货币的负相关因素.至于是否需要有一部分货币专门用来服务金融资产,至少迄今为止,尚无这方面系统的科学论证.文章提出的货币分解理论,试图从理论上对该问题加以探讨.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多重职能.因而表面同质的货币必然有着内部的异质分工,这是货币分解的基本逻辑.文章采用货币供给侧分解方法,按照货币的流向把政府发行的货币分为流入实体经济的货币和流入虚拟经济的货币;实体经济货币包括交易货币和交易准备货币,虚拟经济货币包括储蓄货币和金融市场货币.在货币总量不变的条件下,这四个组成部分的货币数量随着货币需求动机的不同而有着动态变化,这样就引入了货币流动的动力机制.货币分解理论揭示了货币存量与流量的相对含义,涉及政府、家庭、企业、金融机构和国外部门等市场参与者,同时也与股票、债券和衍生品等市场发生联系——传统货币理论是这一理论的特殊情况,能够涵盖现有相关文献的主要观点并较全面地解释了"中国流动性之谜",可以成为货币理论的统一分析框架.该理论对现实经济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对正确认识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和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引领数字企业商业生态变革,区块链技术赋能的私人数字货币应运而生.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数字货币颠覆了传统的货币体系,对全球经济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私人数字货币的潜在经济影响主要包括:导致私人数字货币市场垄断、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颠覆传统货币支付体系.私人数字货币对法定货币的影响主要包括:削弱主权国家货币地位、诱发铸币权由政府向企业转移、降低传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面对国际私人数字货币对中国经济社会的潜在影响,中国应突破现有数字技术瓶颈,加快中国法定数字货币落地;深化法定数字货币国际化合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整合数字企业力量,探索中国数字货币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网络货币是经济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代表着未来金融支付结算的新模式.网络货币的出现将加快货币形态的演进,改变货币供给、货币政策及货币流通的速度和结构,给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出现的网络货币是由各大门户网站发行的支付工具,具备一定的货币特征.但是,从本质上看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对货币体系还不构成危害.因此,我国要加强货币体系管理,迎接网络货币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霸权货币体制具有内在的脆弱性.美国经济的衰落及美国滥用美元的优势地位正在导致美元的衰落,而欧元崛起与亚洲货币走强正在分割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由于美元的衰落与欧元的局限,人民币将成为最具潜力的世界货币.人民币担当主导货币将是中国崛起在政治与经济上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中国货币经济波动的一般均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春吉 《财经研究》2004,30(10):120-131
文章构建了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货币经济的波动问题.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经济中货币余额的波动更多地源于消费者货币需求的波动,投资的波动与货币余额的波动关联不大,因此不能简单地以货币余额的变化来判断投资的状况.投资波动、经济增长波动与消费波动存在背离现象,投资造成大量的成本,这是我国经济非均衡的主要表现.文章的结论支持当前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6.
该文首先就中国之谜产生的背景及其争论进行了总结分析.然后通过引入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将传统的局限于实体经济部门的货币数量论拓展为包括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广义货币数量论模型,在新模型框架下分析了中国之谜的生成机理;我们发现大量货币在资本市场的积聚是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反常的直接原因.中国之谜是货币虚拟化过程中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失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邵捷 《新经济》2013,(26):22-22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流动性货币剩余几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形势中的一种常态.本文从全球经济复苏现状和我国经济发展情况两方面分析了我国产生流动性货币过剩和通货膨胀的原因,并讨论了流动性货币过剩和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特点,提出了我国应如何应对流动性货币过剩和通货膨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发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暴露了美元独大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即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国际储备不利于保持全球金融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首先,把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在一国的经济地位基础上,一旦该国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也必然随之动荡.  相似文献   

9.
国际货币也有生命周期,有其发育、壮大、衰落甚至消亡的过程.导致国际货币衰落的因素主要是,母国经济的国际地位从上升转为下降,从巨额债权国演变为巨额债务国,货币从强势转为弱势并出现兑换性和价值储藏职能的危机,以及国际货币地位的滥用.但由于浮动汇率制、金融创新、虚拟经济超越实体经济而自我发展,当代国际货币的地位具有自我修复机制,衰落中呈现出韧性,国际货币衰落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货币错配现象的理论解释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的货币错配可以对一国经济金融的稳定性和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情况下,货币错配对经济的冲击还会通过资产负债表等渠道在国与国之间相互传染,进而可能对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产生冲击.我国的货币错配现象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有着自身的一些独特性,表现在货币错配性质差异、汇率波动方向差异、外汇管理制度差异、国内经济形势差异等四个方面.因此,如何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市场的深化来控制货币错配的风险,已经成为目前国内部分学者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