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近年来我国营林公共投资产业的发展状况,通过营林产业增加值、营林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公共投资额、营林产业的实物量成果来分析产业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并阐述了我国营林产业发展的制度动因是集体林权改革和国有林权改革,以及林业行政组织和财政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2.
一、对黑龙江省林业形势再认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林业资源匮乏、林产品短缺、整体防护功能差、结构性矛盾还相当突出。一是林业内部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就建设速度而言,我省果树业发展相对较快;造林、营林业多年来由于自然条件、资金等因素限制,发展速度和成效不尽人意;花卉业尽管发展势头很好,但距形成大产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程。  相似文献   

3.
贵州清水江下游侗族人工营林业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侗族社区的家族制度、特定的林业"契约"和侗族社会的习惯法--"侗款"等多种形式的地方性制度的保护下得以实现的.由于侗族地区的森林资源在侗族社会地方性制度的保护下获得了有效的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这种经济活动方式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推动着侗族地区人工营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营林是林业的基础,林业生产必须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营林上不去,山上增资源就是一句空话,必然制约山下增效益.实践还将表明,没有持续发展的营林,就没有持续发展的林业.营林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忽视营林.任何时候都必须重视营林,营林的基础地位只能加强,不能消弱.为加强营林基础工作.使之落到实处,必须赋予"以营林为基础"以实际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5.
现代林业在营林方面的发展离不开造林技术,而且,造林技术的实施也是为了能够对营林的效益进行提高,促进林业经济更好的发展.在现代林业管理中,要对造林营林的技术进行提高,加强监管的力度,提高造林营林的技术水平.本文主要对林业造林技术及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优势与劣势并存.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本文同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把我国林业溶入了国际林业体系中,与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7.
森林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林业的发展建设一直是我国关注的重点,加强对林业的管理有助于增加人民的收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但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天然林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十分少,那么,只能借助营林方法来提高我国的林木产量,妥善地解决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而在营林的过程中,不仅要采用恰当地营林技术,还要特别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加强管理,使我国林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下面主要是关于营林方法及病虫害防治管理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主题,也是衡量一个地方林业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而营林工作是培育森林资源的最重要手段,必须要进一步强化营林工作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因为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决定了营林工作在林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处于相持阶段,决定了营林工作在具体实践中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态立市发展战略的确立,决定了营林工作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天保工程的深入实施,决定了营林工作在工程建设中承担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相似文献   

9.
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优势与劣势并存。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本文同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把我国林业融入了国际林业体系中,与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0.
2003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明了新世纪林业发展的方向。盛世兴林,这是广大林业工作者的幸事,也是历史赋予林业战线广大职工的伟大使命。为认真落实好《决定》,笔者结合在森工林区营林工作实践,对更新造林工作改革提一些初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以东北国有林区2003—2009年83个国有森工企业为样本,应用随机前沿成本模型和Panel-data模型研究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管理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提升林业产业管理效率的途径包括减少林业企业劳动者人数、降低工业国有产权比重、采用有效的激励手段、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纵向一体化水平、减轻企业社会负担、增加营林投入和提高政府的干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当前,林业产业不断的适应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林业发展的速度也很快,但是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林业还有很多劣势,所以我国现在很重视营林建设,这篇文章就是在造林的方法上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优势与劣势并存。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本文同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把我国林业溶入了国际林业体系中,与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4.
推进我国林业产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芳 《生产力研究》2011,(7):112-113,116
林业产业改革必须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适当放开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落实责任。未来林业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级林业产业管理机构建设;促进林业产业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改革林业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林业产业保险体系;建立和完善林业产业发展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大丰市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全国林业百强县。近年来,大丰市把大力发展开放式林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变政府行为为市场行为,变封闭式为开放式营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吸引和调动各方投资造林的积极性,形成了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营林造林新格局,开创了全市林业大发展、大推进的良好局面。2001年10月,全市已营造绿色通道281km,栽植苗木297万株,退耕还林32680亩,合同订购苗木560万株,拍卖林地…  相似文献   

16.
探究公益林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共赢之路,能为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在理论分析中国公益林保护和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中,剖析了林下经济在其中起到的调节作用;并运用1999—2019年中国27个省份(不包括直辖市、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公益林保护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以及林下经济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短期内公益林保护对林业第一产业产值产生正向影响,对林业第二、三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负向影响;(2)林下经济的发展弱化了公益林保护对林业产业发展的负向影响,有利于协调森林资源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3)公益林保护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在产权结构、森林资源禀赋和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最后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去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60亿元;松香年产44万吨,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亿件,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经济林产品年产量也已达7000多万吨。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中国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每年可解决4500多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约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在南方集体林区158个林业重点县,农民收入的40%以上来自于林业产业。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优势与劣势并存。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本文同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把我国林业溶入了国际林业体系中,与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学会运用整地、造林的方法,尽快使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永续利用"被理解为可持续发展,在环境恶化的今天,森林不仅扮演着保护生态环境的角色,同时又要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本文阐述现代林业与传统林业的区别、科学育苗、人工林的效益,从而得出森林作为林业的"生态产品"、"道德产品"、和"精神产品"是营林工作的最优目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为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地都在加快造林绿化的步伐,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强化林业管理,建设绿色屏障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营林生产建设都呈现蓬勃发展的好势头。但是,在营林生产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表现在林木资源过量消耗呈上升趋势,局部地区超限额采伐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东北地区林业资源特点,探讨了新时期东北林区营林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及现代化的营林工作机制。主要包括: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模式、市场化的补偿模式);管防结合科学营林(林木病虫害防治、防灾减灾措施);农田林网改造更新等方面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