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我国粮食安全的经济与生态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改革改变了我国粮食长期匮乏的局面,并实现了自给有余。但长期追求较高的粮食自给率,又使我国农业资源要素供给从充裕转向短缺,粮食供给从不足转向过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我国的经济和资源环境状况,固守以粮食大量生产和储备来保证粮食安全的传统观念既不具有经济合理性,也不具有生态安全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立足于提高国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适当降低粮食自给率,对粮食的生产能力进行储备,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调剂余缺,以最低的经济成本、最小的环境代价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改革改变了我国粮食长期匮乏的局面,并实现了自给有余.但长期追求较高的粮食自给率,又使我国农业资源要素供给从充裕转向短缺,粮食供给从不足转向过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我国的经济和资源环境状况,固守以粮食大量生产和储备来保证粮食安全的传统观念既不具有经济合理性,也不具有生态安全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立足于提高国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适当降低粮食自给率,对粮食的生产能力进行储备,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调剂余缺,以最低的经济成本、最小的环境代价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不断退化和减少的耕地,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4.
1·粮食安全与经济全球化。在中国,确保粮食的供给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无粮则乱”这句话简洁而明了地表达了这种思想。中国的粮食政策是在理解了中国人心理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反映到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思想上,自给自足自然就成了基本方针。保证粮食安全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但确保粮食安全并不一定意味着必须“自给自足”,经济全球化正在把中国纳入到广泛而深入的国际经济循环之中,我国解决粮食问题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调剂余缺和品种,适当多进口一些粮食以此来大大缓解我国农业资源不足和“生态环境”产品紧缺的矛盾。从欧洲…  相似文献   

5.
我国粮食安全概念及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本文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需要出发,对尚未确定的我国粮食安全概念和标准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提出我国粮食安全的概念和具体标准,为尽快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安全的制约因素与化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个国家来说,粮食是否安全不仅关系到国民生活水平能否提高,而且还影响到其他各行各业能否协调发展.因此,任何国家或地区都将粮食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对我国而言,由于人均耕地资源匮乏,种植生态环境恶化,种粮的实际成本、机会成本过高等原因,使得我国近十年来粮食产量与粮食结构一直在警戒线上下徘徊,难以确保粮食安全.面对此种境况,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加强环境保护,降低农民的种粮成本,控制人口数量,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种植结构等,以确保我国粮食总量丰裕,粮食种植结构合理,从而实现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尽管我国经济具备稳定增长的有利条件,但是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地方政府债务水平持续上升,房地产市场扭曲,保障粮食安全难度加大,农民工用工荒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状况并存,生态环境恶化、食品药品质量堪优等突出问题仍没有缓解。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粮食安全演变:1949—2008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利国 《经济地理》2011,31(5):833-838
利用人均粮食占有量衡量1949—2008年我国不同区域粮食安全状况,结论表明:①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趋于好转,但整体安全水平仍然偏低;②主产区粮食安全状况整体趋于明显好转,非主产区粮食安全状况整体变化不明显;③东部粮食安全状况先变好,然后再变差,中部粮食安全状况整体趋于明显好转,西部粮食安全状况先变好,然后再变差;④我国省级层面粮食安全状况整体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没有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支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将是难以实现的。从河南省农业资源和环境状况来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势在必为,这是破解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与人口矛盾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全面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对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述,提出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的对策建议。文章指出:继续实施退耕还林依然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不会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和耕地安全;当前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已经具备了条件,但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粮食安全的突发性风险往往发生在流通环节。解决粮食运输问题对于保证粮食的有效供给,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粮食运输发展现状入手,找出制约粮食运输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铁路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发展粮食散运,以及发展陆海联运等措施,以期对粮食运输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标准既可能促进也可能抑制国际贸易。文章在重力模型的基础上采用Tobit估计处理双边贸易零值,就食品安全标准对我国谷物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进口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对我国谷物出口具有抑制作用,这一结论不随进口国收入水平和食品安全标准度量指标的改变而改变。(2)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对我国谷物出口总体而言也具有抑制作用。因此,我国应当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农产品进出口的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主要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对保证粮食数量安全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政策本身作用和政策的示范作用对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都有帮助.在现行粮食补贴政策中,粮食的质量安全只有通过生产环节的良种补贴来得以保证;而粮食的生态安全是粮食补贴政策中最需要加以完善的.为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粮食补贴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提高科技要素的贡献率,防止粮食生产中“倒U型曲线”的出现,并通过扩大良种补贴范围,鼓励生物农药的使用,同时实行休耕地制度,保持土壤的肥力.  相似文献   

14.
罗斌 《经济学家》2012,(9):97-1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相应地,粮食行政管理体制的职能、管理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阐述了美国、欧盟、印度和日本的粮食安全管理体制,针对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以及我国粮食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出了国外经验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探讨了粮食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5.
定位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传统农区,多年来却一直面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快的难题,要想保证粮食安全,农区也必须走工业化道路,对于传统农区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展区域来说,则是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财政政策是推动地区和产业发展的有力工具,多年来国家一直给予传统农区以财政上的支持,但这些财政政策主要是围绕农业和粮食做文章,与新型工业化的耦合不足,传统农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创新针对于传统农区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6.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事关民生,是天字号工程。近年来,三明市切实把粮食安全当作系统工程来抓,统筹产、购、储、加、销,确保全市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但还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对三明市粮食安全保障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稻谷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和居民消费口粮,稻谷供需安全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稻谷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但是供求关系依然紧张。文章构建了四指标加权平均安全系数,选取了稻谷产量波动率、年末库存与消费比、稻谷自给率、人均稻谷占有量这四项指标作为稻谷安全评估的基本指标,赋予各项指标不同权重。研究表明:我国稻谷安全系数为0.63,供需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8.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创新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探索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新成果。农业产业链分工细化、农业技术进步及农产品市场格局转变是联合体产生的3大内在诱因,政策引导、制度规范保障和实践反思是联合体产生的良好制度环境。其运行机制是通过产业联接提升规模集聚效应,通过要素联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利益联接让农民分享产业链收益,进而契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与要求。巢湖粮食产业化联合体实证分析表明,联合体实现了粮食产业链各经营主体联接,使品质契合消费者需要,增加了农户收益,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且运行绩效良好。应从培育各类经营主体、催化联接机制和建设政府服务平台等方面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相似文献   

19.
我国粮食价格变动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萍 《财经科学》2011,(8):93-102
粮食价格变动的经济效应体现为对粮食产量、农民收入、物价的影响。从粮食市场价格形成的机制看,成本与资源禀赋决定粮价的长期走势,中期以市场自发调节为基础,政府干预为主导。本文通过对粮价与粮食产量、粮价与农民收入、粮价与物价之间的协整性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结论:粮食价格上涨能显著地刺激粮食增产、短期内激励农民增收,统计意义上粮食市场价格上涨不会引起物价上升,政府要继续利用粮食价格手段支持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今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不是引起通胀的主要原因,不能轻率地抑制农产品价格。  相似文献   

20.
农户种粮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福生  戴鹏 《技术经济》2012,31(2):80-86
对农户种粮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农户种粮行为的选择受资源禀赋、心理认知和种粮收益三大类因素的影响,但这三大类因素对农户种粮行为选择的作用机理不同,其中种粮收益的大小直接影响农户对种粮是否满意,进而影响农户种粮行为的选择。基于调查所得资料,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种粮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的内在作用机理,指出提高亩均种粮收益和扩大种粮收益占农户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是促使农户继续选择种粮的最根本途径。最后讨论了促使农户选择种粮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